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农村改革要坚持"三条底线"。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头戏,抓好农村改革,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好方向,防止农村改革走偏跑调,避免犯不可挽回的方向性错误。深化农村改革,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涉及农村的根本制度。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促进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村土地公有制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土地集体所有制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土地集体所有制转变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必须丰富渐进主义内涵,凸显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本质规定性,以法律为主导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效率优先配置土地资源,坚持个体权利本位原则,土地物权制度走借鉴和创新相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六盘水市农村“三变”改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探索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农村改革的综合效应。资源变股权一是集体资产入股。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同意,对农  相似文献   

4.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78年的前20年(1958-1978),中国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度.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农村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村社进行集体生产经营.1978年安徽省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将农田先包产到组,然后是包产到户,到最后发展成为包干到户,即把土地直接包给农户耕种,这也就是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改革主要是农业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而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即土地仍然属集体所有,但由一家一户单独分散经营.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目的就在于解决农民最重视的土地问题.本文是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农村土地改革的历程,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既要坚持土地公有制,又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切实符合国情;要充分发挥农民创造力;要坚持政府在土地制度变革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工业、金融企业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广大农村也要坚持这一点。"土地归谁所有"是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一些人始终认为集体所有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搞市场经济则必须实行"土地私有化"。这一观点,无非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无法兼容"这一错误认识在农村和农业改革发展领域的表现形式而已。小平同志晚年提出并在20年前"南方谈话"中加以强调的"手段论",阐明了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运行的机制和发展生产的方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利用,关键是看哪种机制、哪种方法对经济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7.
九年来,全州各级党政组织遵循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化改革,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涌现了规模经营、种田致富的典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经济体制正在形成,为优化农村经济组织和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我们在改革的某些措施上不够完善,存有不容忽视的难题。一是统和分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双层经营的体制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发承包方的责、权、利不明确,土地管理流于形式;三是农业发展资金筹措困难,投入减少,后劲不足;四是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确认,重构所有制结构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应该承认,历时十余年艰辛的企业改革,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模式。但是,对这一高度概述模式的内涵并未界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摆在我们面前是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迟迟未能发挥。我们以为,在保证公有制主体的导向下,建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是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一、“公平”和“效率”始终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制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面向市场的制度基础;农村集体土地的保护是一个战略问题,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经营需要不断进行机制、体制及制度创新,其保护需要不断完善法治.  相似文献   

10.
农村改革已经20年了。发端于安徽肥西、凤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犹如星星之火,迅速在全国燎原起来,使得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改革的最成功之处,就是找到了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经营。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解放了生产者.从而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生产者劳动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五大提出工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寻求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一切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这一点上,农村20年以前就解决了。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就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个艰巨性的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与其它性质的所有制一样,总要选择某种具  相似文献   

12.
该文着重阐述了如下问题:所有制决定分配,就分配谈分配解决不了我国当前严重存在的"分配不公";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做到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离开相应数量,讲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欺人之谈;私营企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也不能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都装进按劳分配的大筐;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活力,绝非国有经济退出越多越好;发展集体经济近乎成为一句空话,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愈来愈小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3.
<正>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结合。员工持股制度是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内在需要,是优化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从理论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职工应当是公有制企业财产的主体,但是传统的公有制形式不能实现职工的财产所有权,职工对公有资产也不关切。因此,对传统的公有制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必然的,而从农村开始的股份合作制的尝试恰恰适应了这种趋势。马克思曾经说过:在剥夺资本家阶级私有制以后,要"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员工持股正是体现了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私营经济的性质随着改革的深化,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并成为独立的一种经济成份。这种经济成份的社会属性究竟是什么?就很自然地为人们所提出来。在研究和探讨私营经济性质问题上,看法很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目前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其理由是:它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产生的;它是在公有制经济扶持下发展的;它的大部分利润是以税收的形式上缴给国家的;企业内部雇主与雇工的关系是自愿互利的合作关系等。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大家知道,在研究考察一种经济现象、确定它的性质时。  相似文献   

15.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两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由基本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另一方面,在农村展开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城市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明确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订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推动了全民所有制内部结构的改革。然而,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相似文献   

16.
制度设计是人的思想的表达,深化制度改革必须关注思想内涵.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是目前我国土地制度的根基.它来之不易、与众不同,在内容设计上具有科学性和开创性,是新中国为了解决土地利用中的"公平"和"效率"两个重大问题,促进人与人的合作分工,降低人与人交易费用的一种制度结构.与其他有关的制度设计相比,是一种历史进步.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近期在解读《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时指出,整个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央确立了"三条底线",就是公有制性质不能改变、耕地红线不能破、农民权益不能受损。现在的改革基本遵循是要落实土地的集体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但是由于现行产权制度规定土地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仅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这种不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地位,实质上是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的关系问题。另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导致的小农经济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动力,反而变成了一笔负担。因此,对于现行土地改革必须在完善的配套措施下,明晰土地产权,实现土地私有权。  相似文献   

19.
在公有制的土地框架下,政府必然是土地管理的主体,但在现行的农地管理制度和法律下,村集体的性质与地位、村集体与村干部制度以及农民现有的地位就决定了我国农地管理的各项政策缺乏明确的微观执行基础,因此,政策的效力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张婷 《魅力中国》2010,(23):86-86
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制度安排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农村土地能否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农地制度的内涵,然后详细地分析土地改革阶段、农业合作社人民会社体制阶段、土地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及土地流转了这三个阶段的农地制度的产生和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农地制度的未来改革总方向,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永佃制、私有化的内涵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