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如何有效惩治网络黑恶势力犯罪仍是十分重要的议题。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在犯罪空间、犯罪组织、作案手段方法和危害性上有着与传统黑恶势力犯罪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侦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面临着犯罪隐数大、犯罪行为碎片、侦查力量不足、证据易灭失等困境。因此本文针对上述特点和困境,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秩序。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电信诈骗这种几乎毫无经济成本的犯罪愈演愈烈。针对这种情形,尽管公安机关等部门联合采取了多种打击措施和防范措施,但是电信诈骗手段形式不断翻新,诈骗案件依然不断发生。为了能够遏制电信诈骗犯罪的发展,各行业信息保护制度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方面需要更加完善,还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升群众对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建立起电信诈骗犯罪事前预防与事后打击处理多渠道问题解决体系制度。  相似文献   

3.
陈涛  孔晴晴 《财会通讯》2021,(21):105-108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层出不穷,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复杂,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采用司法会计鉴定的电信诈骗证据的分析可知,司法会计证据在电信诈骗犯罪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电信诈骗多为集团化作案,流水线分工协同工作,受害人群庞大,取证的范围大;其次,赃款的转移和流动速度快,信息技术手段高明,鉴定的难度增大;最后,电子证据广泛存在,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证要求更高.结合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文章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方面提出相关应对举措,以增强司法会计证据的充分性和证明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的电信技术飞速发展,电信诈骗案件猛增,在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时刻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虽然公安机关加大严打专项行动的力度,但仍不能阻止犯罪分子追求利益的决心和粗暴行为。从源头上看,电信诈骗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电信诈骗的特点、电信诈骗的表现形式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治理的对策,希望能对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共同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于海  邵洪新 《活力》2011,(18):38-38
人的意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反射活动的过程。思维是来源于客观事物,来源于社会环境。犯罪也是由于人们受到了来源于外界环境的作用而实施的一些违法行为。二者之间有两层含义: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来源于社会环境;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由社会环境中矛盾、冲突、刺激、管理上的漏洞和便利条件等因素而诱发。  相似文献   

6.
李建西 《活力》2010,(5):46-46
犯罪信息是指由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即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留下的心理烙印.犯罪信息应该属于广义的痕迹范畴.犯罪痕迹是由犯罪行为而遗留下来的印象或迹象,广义的犯罪痕迹是指犯罪行为引发而遗留下来的一切变异迹象,诸如印象、迹象、形象等痕迹,而我们通常所称的痕迹为狭义的痕迹,即形象痕迹。  相似文献   

7.
诱惑侦查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侦查手段,常指由侦查人员通过各种手法对侦查对象设置圈套或者诱饵,暗示或者诱使侦查对象表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者结果发生以后,侦查人员将被诱惑侦查的对象拘捕的侦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犯罪是一种复杂、流变的社会现象。不同类型犯罪的手法会在彼此间被迁移、学习,新型犯罪工具的运用使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从而导致犯罪形式的不断演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高技能在犯罪中所占的含量和能量正日益扩大,手机短信诈骗便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演进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诈骗犯罪形式,认真研究其特点及发展规律,才能因案施策,迅速侦破该类诈骗犯罪,并以此把握犯罪发展的轨迹,作好侦查的防控和打击。  相似文献   

9.
<正>电信诈骗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犯罪,涉案范围、金额都呈扩大之势,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常常跨境、跨国实施犯罪。电信诈骗是典型的非接触型案件,但无论其手法如何翻新,其诈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受害人把存款转入到犯罪嫌疑人指  相似文献   

10.
犯罪与法律惩罚都是一种利益比较下的选择问题,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犯罪与遏制犯罪目标决策的共同思想,而它们的成本收益平衡点就是犯罪与法律这一特殊交易发生的临界点。在论述了以上观点之后,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几种涉及犯罪行为和法律惩罚问题的原因:第一,披露罪犯被捕类似新闻的目的是使意图犯罪者对作案后被逮捕概率的估计增大、对犯罪带来的估计效用减小,进而遏制犯罪行为;第二,犯罪者是初犯这一事实不应被纳入从轻判处的依据之中,否则会因为初次犯罪的成本下降,而相对“鼓励”较轻情节的犯罪行为;第三,为了维持时累犯的同等惩罚量,所以要对累犯加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犯罪分子通过移动电话、互联网、异地银行账户及未实名登记的手机卡等工具实施跨省、跨境诈骗.给群众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此.福建省武夷山市采取多项措施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社交、销售平台成为诱发涉网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重灾区。基于对聚法案例网的125份刑事判决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涉网危害药品安全犯罪表现出犯罪团伙集团化趋势明显、犯罪主体青壮年居多,专业知识文化水平不等等特征突出。基于侦查治理视角,分析侦查机关办理此类案件存在的难点,继而从扩大线索来源、构建多元取证模型、监管机制、合成作战、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公安机关侦办涉网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殿华 《活力》2004,(4):93-93
近年来,银行的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无论是抢动劫运钞车、诈骗贷款等外部犯罪还是银行职工监守自盗等内部犯罪,都严重影响到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广大债权人的利益。特别是银行职工内部犯罪,因其涉及金额较大,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也都是巨大的。这里,仅就银行内部犯罪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很多软件都开发了网贷的项目,并且衍生出了很多的业务模式,但是鉴于我国关于网贷方面法律建设不健全,缺乏相关的监管机制,导致网贷业务存在很大的问题,网贷平台凭借互联网技术和法律的漏洞肆意吸收民众资金,甚至存在诈骗的现象,对社会稳定和民众财产安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诈骗事件影响严重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体事件。为此,必须加大网贷诈骗的打击力度和有效取证的力度,保证群众的财产安全,打击非法犯罪集团,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网贷平台和网贷诈骗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网贷诈骗的特点和成因,并且分析网贷诈骗的侦查难点,进而提出网贷诈骗有效取证的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减少网贷诈骗的犯罪频率,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黄延峰 《物流技术》2012,(15):215-216,220
指出依托现代物流业进行物流配货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不法分子获取暴利的重要手段,分析了物流配货诈骗犯罪的特点和成因,并指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物流配货诈骗犯罪的产生,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指出依托现代物流业进行物流配货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不法分子获取暴利的重要手段,分析了物流配货诈骗犯罪的特点和成因,并指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物流配货诈骗犯罪的产生,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刘紫娟 《企业导报》2013,(8):165-165
在共同犯罪行为人实施过限行为时,犯罪同伙不加阻止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何在。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犯罪同伙是否负有防止过限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义务。从刑法谦抑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将犯罪同伙的犯罪阻止义务限定共同犯罪行为使得被害法益处于陷入危险状态,被害法益的保护完全依赖共同犯罪中的其他同伙的场合。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2011年初,"由于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处理不当,齐鲁银行被骗贷损失数十亿元的消息就迅速占据国内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虽然对于齐鲁案件的侦查还没有水落石出,其中详情还不为人所知。但是,譬如诈骗人是通过何种手段进行诈骗的?损失的金额为什么高达十亿元?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它银行也会被牵涉吗?这一系列问题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民众之所以如此关注齐鲁银行诈骗案,主要是银行业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支付中的现实法律问如洗钱、信用卡诈骗等是具有隐蔽性的实施金融犯罪,如何完善法律规责制定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小林 《企业经济》2004,(1):160-161
本文提出了贷款诈骗罪排除单位主体的不妥,及应着重从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和结果上,借助客观事实来分析犯罪行为人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观点;就贷款诈骗犯罪与贷款纠纷的界定,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当前贷款诈骗犯罪日益猖獗、危害日趋严重的状况,对贷款诈骗犯罪的防范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