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边生 《企业世界》2005,(12):38-38
一、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完善供地总量调控,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做好土地利用的综合平衡;深化“批项目、核土地”制度,逐步推进制定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的用地定额标准,研究制定分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郊区加快推进分散企业“退点进园”,努力提高工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率,工业企业的建筑净容积率要提高到0.8以上;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合理确定新建农民居住地容积率;  相似文献   

2.
孙彬 《西部财会》2004,(10):55-55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苏南地区,不少地方在积极探索集约用地的办法,如江阴市新桥镇实行“三集中”用地,就是“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小区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实施这一方案后,节约土地2925亩;丹阳市埤城镇常兴村通过科学规划,将原来的自然村重新统一规划为工业区、居民区、文体商业区和粮田基地、多种经营养殖基地的“三区两基地”,既改善了农民  相似文献   

3.
推进郊区“三个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是上海市委市府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三个集中”提出已有多年时问,但除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初显成效外,另外两个集中进展不甚理想。其原因错综复杂:重要方面在于既要处理好农业人口与土地的关系,解决好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要处理好承包土地的流转使用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资金的来源问题。因此,农民居住集中是“三个集中”的最大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志民  张金德 《活力》2011,(19):48-48
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购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的问题,而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进行项目开发建设为《土地管理法》所禁止。为准确理解和适用《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防范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法律风险,笔者提出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北京房地产》2002,(12):67-67
各区县国土房管局: 为加快实施土地置换和土地周转,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村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妥善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现就加快实施土地置换和土地周转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即墨市为如何搞好中央提出的“科技下乡”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从赶集向农民发放明白纸、巡回搞图片展览,到集中一段时间下乡讲课,他们都试过,但始终效果不大,未能引起农民的欢迎。今年元旦后,他们受饮食市场“自助餐”的启发,向全市农民推出了“科技自助餐”这一新招,根据农民实际生产需要,让广大群众“愿意吃什么,就来什么。”首先,他们先让基层乡镇广泛搜集上报题目,根据梳理出来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分门别类备课备讲,针对农民不同的口味选“餐”用“餐”。然后,专家们根据农民选定的“自助餐”,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及…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江阴市人均耕地仅0.5亩,是一典型的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如何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江阴市在国土资源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江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江阴市是全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度形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布局,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较大浪费…  相似文献   

8.
浙江“第三次土地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三个月过去了,这枚炸弹在浙江的田野上又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不愿种地的农民把自家的土地存进了“土地银行”;企业、村民、村集体把农民的一亩三分地集中起来变成了“股票田”,一条条的田畦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成片的各色大棚迅速在田野上蔓延……有人甚至断言:“第三次土地革命”,首先从浙江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一、土地增值税不是新税种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从2007年2月1日起,全国各地区将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项目进行全面清算。国税总局正式向房产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襄阳市作为农业大市,紧密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经济条件、人文特点和长远发展需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在城市郊区创造出了以“三化”(资产股份化、产城一体化、管理社区化)为核心内涵的“尹集模式”,在传统农业区创造出了以“三集中、一融合”(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在推动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的同时,还鼓励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通过承租、承包、有偿转让、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发展“家庭农场”。每年中央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都是对国家大局的宏观把控。在关注农村发展的前提下,有专家分析认为:家庭农场将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王哲 《现代企业》2011,(4):43-44
农地征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长安区近年经济发展迅猛,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该区发展进行了全局性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大面积的征地在长安区势在必行。在各种机遇和挑战下,长安区政府提出要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意通过征地,  相似文献   

13.
媒介视点     
全国首个土地流转信托项目落户安徽。近日宿州市蛹桥区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土地流转信托项目,流转土地5400亩,农民收益从之前的单一地租转变为“基本地租+浮动收益”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发动部分有一定技术、一定资金、一定眼光、一定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带头流转土地办“小农场”,若干个“小农场”组成大的扶贫示范开发园区,这种没有企业参与,立足当地农民的农业发展模式,被西南大学的专家亲切地称为“龙名”模式。地处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的涪陵区片区扶贫开发新型农民创业示范园从2008年10月开始谋划,到2009年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土地》2004,(5):40-40
以农民宅基地置换为抓手,切实推进“三个集中”,作为今年本市一项重点工作。市政府把农民住宅集中作为推进“三个集中”的突破口,重点在农民宅基地的置换、老年农民以土地换保障、农民入股工业园区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今年以来。由市局会同市农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  相似文献   

16.
与那些圈占农民的土地进行城市化等传统的圈地运动相比,新圈地运动是指部分涉农企业通过租借农民土地,进行生产基地建设。这种经营方式有时也叫资本下乡,目前争议很大。赞成者认为,资本下乡于民、于企业、于当地政府都是有利的,是“三赢选择”;反对者认为,这种做法会出现“政企合谋,农民受损”的现象。部分资本下乡的企业“非粮化选择”,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为资本下乡企业只占农民的地,难以解决转换出来农民的就业问题,长远来看有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以前,乡村干部大都为农民弃地抛荒现象而苦恼,时下,人们又为日益增多的农民“争田争地”事件所困扰。从农民“弃田抛荒”到“争田抢地”,这无疑反映税费改革及免除农业税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助农惠民的政策产生了实效,但是,另一方面,这本身也表明迄今为止农村的土地产权关系仍不明晰、不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益关系仍存在“争议”。从法律上看,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农民依法享有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及受益权,农村土地的产权及承包关系是清楚的。第一轮承包之后,国家明确宣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  相似文献   

18.
围绕“热点”的碰撞往往容易产生激情的火花。“国企改革”和“三农问题”是两会期间人们讨论最多的热门话题。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企改革因为牵涉到10多万亿国有资产的走向而备受人们关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那么,解决三农问题,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也自然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乡镇企业是把农民从超载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民向工人转变的最好载体,是最符合农村和农民实际、也最容易为农民所接受的企业组织。从这个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才有凝聚力——吉林农民合作社“梨树现象”调查》,介绍的是吉林省梨树县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从“大家购买鸡饲料的钱集中起来直接到厂家去按批发价购买,每吨鸡饲料比从经销商那里购买节省了1200元”到“成立了合作社,一部分合作社开始兴办企业,  相似文献   

20.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3,(6):13-13
企业不应该代替农民生产 国家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但是不提倡工商企业大面积、长时间直接租种农户土地,以避免土地出现过多的非粮化和非农化。土地集中必须和农民的就业、转移以及城镇化相协调,企业应该带动农户发展而不是代替农民生产,应该把种养环节留给农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