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市科技园区作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推进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的历史重任。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期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实行“一区三园”(马尾、洪山、仓山科技园)“省市共管,省市共建”的管理体制。建区以来,福州市科技园区为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马尾科技园以光机电一体为重点、洪山科技园以计算机软件为重点、仓山园以新材料、通讯产业为重点的协调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布局,兴办近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 2…  相似文献   

2.
国外科技园区的比较研究和大学科技园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外实践证明,依托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大学创办科技园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在对大学科技园的研究总体上尚处于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阶段,对国外高科技园的深入研究必将对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高新区(即:福州市科技园区)创建于1988年,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市科技园区一区三园,下辖马尾科技园、洪山科技园(含台西科技园)、仓山科技园。福州市高新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政府直接规划调控先成立了三个科技园再向国家科技部申报成立国家高新区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化科技成果、孵育高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特色模式,其发展模式也是多种多样,从区校关系角度进行分类,将大学科技园分为一校一园、多校一园、区校共建和虚拟大学科技园等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产业经济     
1、首个大学生创业基地落户4月9日,北京市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揭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落户于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的赛欧科技园,据该园负责人介绍,该基地首批将提供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科技园十年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俄罗斯科技园十年的发展,它作为一种创新形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被人熟悉到普遍被社会所接受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十年中俄罗斯科技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们对科技园尚不了解,国家也没有出台统一的政策鼓励创新小企业发展。创新企业和科学中心在这个时期内完全是自发产生和自然消亡。 尽管这个时期俄政府没有出台明确的支持计划,但俄罗斯科技园发展还是迎来了“第一个浪潮”。类似科技园这种创新形式首先出现在高等院校中,最初在高校产生的科技园,其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也可称为科技工业园、大学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学园等,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是大学科学技术的源头不断向社会辐射.有效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引导大学科研走上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则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成长于90年代中期,发展于新的世纪之交。1990年1月,东北大学科技园率先在沈阳南湖诞生,从而拉开了我国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历史序幕。1999年12月2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展成为一区七园(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亦庄科技园、电子城科技园、健翔园、德胜园)的大型科技园,2003年园区产值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向"中国硅谷"又迈进了一步.目前的中关村科技园还处于高速发展期,但随着发展的加快,有关各园区的定位问题、体制问题、文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些问题已经关系到中关村初具规模的新经济体系能否继续快速发展,早日到达预期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就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大学科技园建设问题,提出要重视创新文化,增强国家原始创新能力;营造创业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高校优势,办好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 1、高科技产业的管理体制不畅。福州市的科技园区管委会是市政府派出的分管科技园的机构,但非地方一级行政机构,而福州市科委也是分管福州市包括高科技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政府部门。所建立的三个园分散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内,由所在区政府直接操作运行。福州市还专门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办公室,管理机构重复,管理体制复杂,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布局和规划,使一些项目、产业出现趋同化重复建设,造成人财物浪费。 2、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分析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构成,构建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形成的钻石模型,揭示了其集成创新能力形成的牵引机理和耦合机理;分析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演化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超循环等系统结构类型,揭示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演化的超循环机理和周期性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就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大学科技园建设问题,提出要重视创新文化。增强国家原始创新能力;营造创业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高校优势,办好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3.
苑志强 《经济》2007,(6):I0001-I0001,I0004
5月17日,望京科技园和中关村电子城西区的400多家高科技中小企业结成了中关村电子城西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联盟.这400多家中小企业将享受到望京科技园提供的政策支持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回顾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在分析地方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区域大学科技园融合发展能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聚集高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但大学科技园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功能障碍,区域经济融合优势的培育与提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010年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总收入为226.1亿元,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弱,低于2004-2009年,平均每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收入为2.6亿元。同时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场地面积和单位企业平均人数都出现下降趋势。本文通过结合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研生产联合体、创新驿站等技术服务形式,提出区域大学科技园企业间、企业与高校间的技术融合机制,创新主体对接机制以及创新资源对接机制,推进区域创新资源聚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办大学科技园是一条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途径,依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特征,提出了湖北省创新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优化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品创新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越式,谁就处于中心和支配地位。任何国家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大量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能占有可观市场份额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不仅是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而且也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把蕴藏在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1999年国家首批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五个有一定基础、不同类型的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建设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加速大学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创造和优化大学科技园技术产品创新环境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解决高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问题,加速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袁湘宁 《发展研究》1999,(11):40-41
一、山区创建高新技术园区的可行条件 建设高新技术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就福建省而言,如果选择在中部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一般都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加之掌握好适当的时机,在山区发展高新技术园区是完全可能的。而高新技术园能刺激所在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山区较沿海地区而言,经济欠发达更需要发展高新技术园,以改善和促进当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 1.有利条件发展高新技术园,我省中部山区在经济地理、经济基础、科技人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政治经济地缘优势。如果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创新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是关系到大学科技园发展成败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从分析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竹 《发展研究》1999,(2):14-15
福州市科技园区创办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下设马尾、洪山、仓山三个科技园。园区创办了“百亿电子城”、“实达科技城”和“福大新大陆科学国”以及“福州软件国”。累计兴办科技企业217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13家,超500万元企业27家;25个高新技术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6项列入省火炬计划项目;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4.25亿元,出口总值4.032亿美元。1997年完成高新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