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前沿》2006,(5):88-88,F0003
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没有法治,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依法治国是我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是保障,“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指出,要“保证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依法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他反对“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明确把“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无疑,依法治国将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时一以贯之的重要方针,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要任务。 一、必须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正确把握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以法治国,就必须不断加强各项法律制度建设,同时要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法治观念。这种法治观念,应当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突出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的政权性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突出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极大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理论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他的民主法治的执政新理念:(一)民主法治必须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不断完善,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增强,实行民主的成本问题才能解决。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政治问题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坚持在处理经济  相似文献   

5.
一、邓小平同志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十年“文革”内乱,法制更是遭受肆意践踏,导致党内生活极不正常,国家遭受空前浩劫,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鉴于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重新确立了法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他一再强调,从党的领导到广大干部、人民群众都要学习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邓小平同志依法治国思想的高度概括。他说,“我们的法律太少了,成百个法律总要有的”。他力主把法制建设作为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措施来抓,通过改革,处理好民主和法制,“法治”和“人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邓小平加强社会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是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历史。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邓小平加强社会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是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历史.  相似文献   

8.
李燕 《经济研究导刊》2009,(28):205-206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法制理论体系。该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战略地位,阐释了高度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民主法制与现代化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尹凤英 《生产力研究》2014,(11):140-1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依据。要想实现和谐社会良好运行,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就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也无法实现国家民主,也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文章就试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完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走向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崇高目标刘先生,您好.我们知道,您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发表过许多卓有见地的意见,例如,您说过,“民主是共产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的旗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这些见解对推动中国社会的健康进步都是相当有意义的.我们认为,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跨跃.不夸大的说,这才真正堪称为中华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全新变局”.但是很显然,要把一个具有深厚人治传统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全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社会主义与法治的关系上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与法治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人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法律的地位推崇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依法治国,既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按其内在规律运行的必然选择。根据“十五大”确定的依法治国方略,1998年底,深圳市委作出了《关于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的决定》,提出了要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深圳建设成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的宏伟目标。为此,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营造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法制环境。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已经成为特区建设有…  相似文献   

14.
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政策治国"转变为依法执政。提高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的结合点。其具体形式就是,在发展民主的进程中注意处理好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关系,政治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韩军 《江南论坛》2000,(2):10-11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方式上的重大转变,体现了我们党从根本上走向了成熟。 一、深刻理解“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重大改变 1、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反思以往,指出“解放以后,我们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由于治理国家的重大决策来自于少数或个别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依法治国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推进,不仅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也为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提供了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自从古希腊雅典城邦闪出了第一束民主之光,民主,就成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所憧憬和追求的政治理想。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民主就是党动员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光辉旗帜。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是通过我国根本的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把绝大多数人纳入了民主的范围,是迄今使社会各阶层各类群众享有民主权利最充分、最广泛的民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导下,党中央把发展人民民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实践,党的基本路线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党的奋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但是,从过去习惯的“人治”过渡到“法治”总有一个过程。目前依法治国突出的问题是,法治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法律监督机制未真正发挥作用;立法上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执法、司法严重不公,不能取信于民。鉴此,我们应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法律监督,严格秉公执法和司法;健全法制体系,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9.
范燕青 《江南论坛》2000,(11):10-10,4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内涵、目标和任务。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社…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实行民主法治的国家,宪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这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因此,学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无疑对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