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付丙丁 《中关村》2012,(1):47-47
去年岁末,曾在《中关村》杂志上读到一篇《“丁磊养猪”“老柳种菜”——贵在创意》的文字,说柳传志先生是造电脑的“知识英雄”,毅然投巨资去“种菜”,这正是企业家创新思维“联想”的结果;并赞扬“老柳种菜”意谓一种投资趋势,体现出企业“大佬”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
本期鳊发的《知识创造财富的英雄》和《令人惊叹的财富神话》两篇文章,让人怦然心动。掩卷沉思,颇有启迪。兹向读者推荐,望便中浏览一过,相信读者和编者会产生共鸣——向创造“财富神话”的“知识英雄”致敬!  相似文献   

3.
关纯 《中关村》2004,(9):65-65
读吴小如先生的《关于“博导”》(《中华读书报》),茅塞顿开。一位多产的“博导”可以同时带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博士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成果”之丰硕,连“大跃进”时代的速效“扫盲”也望而却步,自愧弗如。恕我直言,这种老母鸡生蛋似的“博导”,称之为“误导”——误人子弟——更贴切。由“博导”让我联想到“顾问”。“顾问”的“原创”是不错的。我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为促使新人尽早主事,又考虑他们一时缺乏经验,于是一些单位设立“顾问”一职,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顾问”者,实际上就是在某方面有专门知识或经验,可供他…  相似文献   

4.
沙磊 《中关村》2009,(3):94-97
每一代的艺术家都肩负着他的历史责任,而袁运甫便担当了他所负责的部分。1979年10月,由张仃、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创作的大型壁画群(《巴山蜀水》、《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等),引爆中国美术界“大地震”。这标志着“中国壁画的复兴”,外媒评说“中国真正意。浆上的改革开放”,被作为中国思想解放的标志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9,(12):66-66
近日,首届“中国原创动漫”商业模式研讨会在京开幕。研讨会旨在探讨全球化市场趋势下适合目前国内市场的中国原创动漫商业模式,并总结分享了赢得中国电影最高荣誉“华表奖”最佳动画片奖——《快乐奔跑》的成功实践经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快乐奔跑》导演孙立军在研讨会上讲到,在《快乐奔跑》这部影片历时三年的创作过程中,解决了近300人的就业问题;《快乐奔跑》票房已超过1500万,除了经济效益以外,社会意义更大——它重视孩子们的体验,强调他们的奉献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研讨会同时强调了政府政策指导对中国原创动漫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尽管是一个“从未挂帅出征”纸上谈兵的军事理论家,可是他留下一句传世的至理名言——“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至今仍鲜活地流传并印证这个不安宁的世界。今人,西班牙的评论家认为:“古罗马战略家说过,‘想要和平,就准备好战争。’而今,‘想要和平,就准备好网络战争。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0,(9):111-111
北京产权交易所和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教授新著《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是一部难得的通俗科普读物,作者对时下的“地球发热”现象,提出“生存还是毁灭”的惊人之问,接着又从人文关怀的高度和市场探索的角度,充满信心地描绘出“低碳之路”的路线图。正如新华社的一位记者所言:如果说,充满人文精神的论述可以让读者为“低碳革命”动容的话,  相似文献   

8.
萧惑之 《中关村》2008,(2):106-109
去岁圣诞节那天,《中关村》执行主编马文良先生,送我一部新书——《曾经风雅》,作者张昌华,我过去曾拜读过先生的《走进大家》。我读书有先翻版权页的习惯。一眼就看见出版时间写着:2007年9月第1版,2008年1月第2次印刷。其实,距离新岁还有一段光景,“走在时间前面”的书商,已经提前进入2008年。给我们送来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5,(6):17-17
关于“联想”,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见仁见智。一位记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人类失去了联想——”的广告词,颇不以为然。然而,“天亮不是公鸡叫的”,柳传志缔造的“联想”却在艰难困苦的奋斗中创新前行。关于“联想”,时下正热销两本书:一本是著名作家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吴敬琏的评语是,“我相信,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李零教授研读《论语》后,有“雷语”传世,“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教授对《论语》不以为然,“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对《论语》的兴衰,更有独到的见解,“近百年来,尊孔批孔,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  相似文献   

11.
萧惑之 《中关村》2009,(6):112-115
权当序言去年秋天,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成为国人的畅销书。我只因出版商的一句广告语——“温总理读了百遍的案头书”——触动了神经,买来阅读。今年春节,又是因为出版商的一句广告词——“《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之先师巨著”——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位“先师”就是古罗马奴隶出身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这部“巨著”就是《沉思录Ⅱ》。两部书稿,  相似文献   

12.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这是“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的重要标志。,新华社在一篇报道“国务院工作”的通讯中,引用了一句古人的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语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论衡·书解篇》,可释义为:“住在屋里的人才能清楚知道屋漏了,生活在民间的人才能清楚知道政治失误在何处”。  相似文献   

13.
关村 《中关村》2004,(12):24-25
2000年的金秋时节《,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了约20万字的报告文学集——《愤怒的可可西里》。作者是当时任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的记者王厉子同志。是年我在广州出差,作为“商贾”,本是不大读书的;不经意间在朋友的老板写字台上看到了这本《愤怒的可可西里》。殊不料,翻阅一遍竟然爱不释手。我不仅是为“可可西里”——神秘的“美丽少女”所陶醉;更多的是为那剽悍的巡山队员和藏羚羊盗猎者斗争的故事所吸引。记者一行,千里跋涉,不畏艰苦,穿越藏北高原(西藏篇),在大漠中行进(新疆篇),挺进可可西里(青海篇)……一路走去,一路访谈,一…  相似文献   

14.
日前读到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文字——《仇富浪潮从本质上利于腐败分子》。原本讲的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多有精当的论述,诸如“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民营经济是就业的主渠道”,“民营经济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民营经济改善收入结构”等,都让人信服。可是在谈到“民营发展面临机制体制问题”时,认为一旦“双轨制”造成的“寻租环境”被人利用,  相似文献   

15.
关纯 《中关村》2006,(4):73-73
《中关村》杂志记者采访神龙汽车公司总经理刘卫东,提问“神龙”和“东风”汽车发展“龙飞凤舞的秘诀”。刘总答曰——“诚信+质量”。这是朴素的经验之谈,也确实是“神龙”“东风”两个品牌成功占领市场的根本原因。如果说这是神龙企业“龙飞凤舞”的“内因”话,那么,影响汽车发展的“外因”又是什么呢?由此让笔者想起刘总的另一番说法。“汽车人”刘卫东深知汽车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他作为人民代表,曾提出《倡导理性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议案。字里行间不乏振聋发聩之语:“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巨大障碍。”“非…  相似文献   

16.
康尔心 《中关村》2005,(11):70-70
明朝学子张应俞,万历年间所著《江南奇闻——杜骗新书》,共四卷,细分24类又84则,汇集形形色色的骗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教人如何防骗;书中对科举应考上当受骗者专列一类曰“买学骗”。被誉为那个时代屈尊《金瓶梅》之后的“第二奇书”。俱往矣,数“买学骗”之  相似文献   

17.
萧惑之 《中关村》2008,(12):52-52
英国的《泰晤士报》在19世纪已经很有名气,被视为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往往被吸纳为内阁成员,很有面子。新闻界自诩记者是“无冕之王”,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读点新闻史,多有趣闻轶事的记载。德皇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败北后,曾哀叹“德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没有一份《泰晤士报》和一家路透社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14,(7):18-18
日前,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揭牌,迎来一片喝彩声,网友广为“点赞”。忆往昔,2007年元月初,《中关村》杂志曾在海淀图书城举办《中关村创新谱》发行盛会,曩日全国闻名的“图书”一条街,变身为创业服务机构集聚的“创业”一条街,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那句极具哲理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19.
萧惑之 《中关村》2012,(6):68-68
《南方周末》载文:一群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中国改革奔走呼啸。成为当下中国改革讨论中的独特一景——为改革“站台”的老人们。虽然他们已然进入“随心所欲”颐养天年最自由幸福的人生阶段.可是却不甘寂寞,“整天吃饱混天黑的事情是不愿意做的”,还在为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而奋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寿高更难忘忧国”。体现出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20.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7,(5):110-113
在历代尤其是当今的“儒学热”中,最受青睐的莫过于辑录孔子言行、被尊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儒学的兴衰。划出了中华民族社会进步的痕迹。宣传解读《论语》的著作,汗牛充栋。一介书生。皓首穷经。也不过是管窥之见。在这次“尊孔”的热浪中,我重新拜读了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中关于儒家学说的论述,以及鲁迅先生对“儒学”的尖刻批判;日前又聆听了“高官”“学者”一肩挑的许嘉璐先生关于“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的讲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感慨万端,受益匪浅;边读,边思,边记,写下些许读书感言之类的文字,算作“学习札记”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