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诗博 《商》2013,(19):385-385
1.书籍页面设计中“白”的意义 书籍设计中的“白”,并非指视觉颜色上的白,而是二维空间位置上的白。书籍设计空间中的留白,是当今书籍设计理念的外在体现。书籍设计中的留白理念不是单纯地让页面儿上没有图片、图形和文字。而是设计师通过自己的设计创造,合理安排和使用版面中不舒服的地方。中国书画艺术中有话讲的“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就是没有墨的地方和画上墨的地方在纸上的表现一样,两种元素完全是整个书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书籍设计中的“白”的使用,也是对书籍内页布局效果的一种处理手法,与国画中的留白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传统美学有“计白守黑”的说法,《城郭内外》书籍设计根据这一说法在版面的安排中合理利用实体空间以外的空白空间来达到影响版面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拍卖》2011,(6):28-29
在中国古籍收藏界.直到2010年之前.提到“重器”.则首推宋元本,近年来,明清内府刻本、套印本、版画等具有视觉美感的版本也深得藏家青睐。以上种种书籍,一旦“身份”得到确认.其”身价”自然不言而喻。实际上,如果不单从外在的“身份”,而是从内容、尤其是从学术和艺术的价值而言,还有一类书籍足以与上述几种颉颃,这就是有清以来,尤其是乾嘉以来的名家批校本。  相似文献   

3.
林莹 《中国广告》2010,(6):111-111
《中国广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童心的人吗? 骆耀明: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小孩.至少我妈妈和我妻子这么认为:)我相信有童心的人是单纯、没有偏见的。看到汽车漂浮在空中,他不会问“为什么?”而是会想“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4.
Fred 《市场周刊》2012,(12):54-56
五年前,书商托比·埃迪(TobyEady)正在北京发表一个讲话.这时一名听众向他提问道:”为什么你常常倾向于出版有关中国女性经历的书籍——比如中国版灰姑娘的故事.小妾的故事等等?”埃迪一手捧红了张戎的《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这本书被誉为中国版的《乱世佳人》)等畅销书。这位听众继续质疑道:“是你促使了西方读者只能看到片面而有欺骗性的一面吗?有关中国男性的故事都哪去了?”埃迪略加停顿后反驳道:“你知道读书俱乐部里都是些什么人吗?——女人。”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图书馆就是通往这些阶梯的捷径。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很好地充当着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博尔赫斯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已经不至于书籍,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实体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实体图书馆是否还有其价值?它又该如何存活?它急需变革。  相似文献   

6.
有人曾说,“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在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这句话除了体现出中国企业家的自信,还折射出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从囫囵接受到小心质疑的传播历程。  相似文献   

7.
李大敏 《商场现代化》2006,(6Z):171-172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为人服务的,是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中心展开的.即“以人为本”的。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之所以高举“以人文本”大旗,乃是因为人类在其创造和自我发展中.偏离或迷失了自己原本追求的丰富与发展人类自己这一目标。文艺复兴旨在唤醒并敦促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创造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人在创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人类往往是在追求自我完善、发展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就陷入了自我束缚、自我戕害的异化怪圈,处于彷徨、困惑的无助状态。拯救人类者只有人类自己。此时.人们只有追寻人类创造最原初的目的——丰富与发展人自己,以人为本.回归人文,才能从新认识并调整创造目标与方法、手段与结果之间的主次关系,从而使自己摆脱异化,走出迷途。  相似文献   

8.
<正>(2010-03-10)高尔基高老先生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没这梯子人类也能进步,可是爬啊爬啊,进步的慢,所以需要读书,给自己一个加速度。有了电子书之后,可以让这种加速度变得更快,因为她更省钱、省空间,更方便。  相似文献   

9.
陈劲松 《商界》2006,(6):18-19
坊间有关财富的书籍和文章如此泛滥,以至于中国人有被“财富”包围的感觉.总有一堆书可以指导你步入财富之路。如果你以为中国人由此可以轻松致富.就可能遇到麻烦——因为有些书宣扬的财富精神会导致你彻底地贫穷。  相似文献   

10.
聪明的书商     
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籍无人问津,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他拿着一本书去找总统,并且软缠硬磨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其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籍出售!”于是这些书籍很快被一抢而空。不久,再次出现书籍滞销时,这位出版商又拿着一本书去找总统。上了一回当的总统对他说:“这本书实在糟糕透了!”出版商脑子一转,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世界读者日”指出: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不能改变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这里充分肯定了书籍在人改变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要读书,人们就离不开图书馆。本文将从全民阅读活动、公益讲座推广、社区阅读活动等几个方面简述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做事先做人”.这是古之良训。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品行,方能行得端、坐得正。所谓一身正气,就是遵章守纪、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用人格魅力和出众才能来展示自己,影响他人。我认为:领导班子要团结共事.就必须培养一身正气的个人品行,每个成员要努力做到“四不”。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的时代,书籍设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书籍设计也呈现审美趣味多元化的趋势。“书卷气”是中国文化“以气为本”的思维模式下,由“气”“气韵”演化发展出来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概念。书籍的书卷气正是在文化性、艺术性、创意性和融合性来重塑书籍之美。  相似文献   

14.
在《平衡计分卡及其应用》(中)一文中,我们对平衡计分卡在中国应用时会产生“水土不服”这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通过列举其推行成功与推行失败两个方面的案例.说明了平衡计分卡在中国不是“不好用”,而是“用不好”。那么.我们如何在中国将平衡计分卡由“用不好”变成“用得好”呢?对于这样一个话题.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都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5.
王华清 《商业科技》2009,(10):96-96
设计在汉语中大致的意思是设想与计划。在中国古籍中是找不到设计这个词的。《周礼.考工计》中有:”设色之工.画、缋、钟、筐、巾荒。”此处“设”是制图、计划的含义。而《管子权修》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当中的“计“字是计划的含义。其实在中国自古“设、计”就拥有规划、计划的意思。对于一个好的设计而言.好的规划和计划是完成设计的前提。在现代.设计艺术致力于使我们所用的物品的功能与外表一致,它比任何其他艺术的影响都更为广泛和深远。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它的影响。鲍豪斯有名的现代设计大师蒙荷里·纳基(Mohol Y·Nagy)曾指出:”设计并不是对制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将社会的,人类的、  相似文献   

16.
许小年 《商界》2008,(12):22-23
是危机,但不是终结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关于自由市场体系的未来,美国现在有不同的声音,中国也有不同的声音。似乎市场成了一个妖魔。需要有人来管管.而且人们对于自己管理市场的能力,总是估计过高。过去我们常说,“认识自然的目的是改造自然”.现在不提改造了。现在的口号是“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什么有这个变化?人类学聪明了.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认识到自己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7.
孟宪杰 《商业科技》2009,(19):97-97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德彰教授所著的《中国人最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一书中对“Live and Iearn”和“开袋即食“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杨柳 《中国拍卖》2013,(12):20-21
禅宗用灯火比喻法师的言行智慧.灯火相传.说的就是佛祖法脉的延续相承。“灯录”即是记述此类内容、介于僧史与语录之间的一种书籍体裁。著名灯录有《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它们合称“五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市场》2007,(9):12-12
1月2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文内标题用的则是《中国世纪》,通过《时代》驻北京、曼谷、巴黎甚至包括非洲多个国家共12名记者的联合采访报道.为读者勾勒出了“中国世纪来临”的画面: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持续上升,海外投资和对全球天然资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经济.外交上也积极进取.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因此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整组报道每个页码上部均以中文书法标以“中国世纪”.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中国想要什么怕什么”、“与中国合作”和“谁的世纪”。  相似文献   

20.
成卓 《品牌》2014,(11)
书籍是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物质载体,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审美价值日趋突出和重要,使书籍设计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本文结合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案例,探讨与书籍设计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因素:商业性和消费者。将视角选定在都市文学类书籍设计方面,用一种全方位的设计思维去设计,突出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观念,使书籍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书籍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