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江苏省农村269位留守老人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生活现状,对影响留守老人精神慰藉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徐庆烨 《魅力中国》2011,(2):136-136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也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开始,通过经济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精神慰藉等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的对蓑建议。从而希望能进一步去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舒越 《老区建设》2012,(12):44-46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年人问题目益突出。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四个方面。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张晨  朱明俐  肖姗 《魅力中国》2010,(33):286-287
通过对盐城市大丰县裕华镇朝荣村三组的实地考察,调研组分析了该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生产、医疗卫生、娱乐方式、情感生活四个方面的情况,以此来解读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态。结果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劳动强度大;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娱乐生活单调;农村留守老人的情感生活匮乏。  相似文献   

5.
李佳伦 《黑河学刊》2011,(5):159-160
农村留守老人负担重收入低甚至生活无着落,在生活心理上得不到很好的关心与照料。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在文化层面归因于传统孝道的缺失和经济理性向人们精神世界的渗透,在制度层面归因于社会福利养老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留守老人居住方式向独居化、空巢化以及隔代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空巢老人作为我国农村老年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面临着经济保障能力弱、身体状况差、生活缺乏照料、精神及生理上得不到疏导、社会保障能力低等养老问题。文章通过对达州市Y村31户空巢家庭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对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系统性分析,最后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这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山西省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劳动力外流使得家庭结构缩小,家庭收入变高,家庭养老意识淡薄。致使许多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困境。面对这些困境需要家庭、社区、政府的共同努力,来使农村留守老人过上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有了长远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少年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年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针对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表现形式,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刘昱君 《理论观察》2013,(11):54-56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些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带来了很多问题,留守老人就是其中之一.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经济供养与生活照料.其中,生活照料通常是以较近的空间距离为基础的.子女外出务工,与家中父母的空间距离拉大,年迈的老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有关农村留守老人的相关研究,其次总结了农村留守老人在生活照料方面的一些困境,最后分析了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伴随着这一现象的是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日益严峻。农村留守老人的群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挣钱门路少,收入低;身体状况差;劳动强度大,超负荷运转;照看孙辈负担重;精神生活单一,易自闭,孤寂等。其群体特征产生主要是由农村落后的生产力和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家庭养老模式“名存实亡”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1.
袁纪玮  韩黎 《特区经济》2006,211(8):300-3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有了长远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问题在各地农村仍然极为明显,留守少年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年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访谈的方式对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增强农村各级组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法纪教育意识,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转移、留守老人健康与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讲,农村劳动力转移既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可获得的经济给养能力,又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得到的生活照料质量,从而影响留守老人健康.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影响,并利用“家庭所在社区总人口中外出打工人数所占比重”作为工具变量来克服估计中存在的联立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体上有利于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是,在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缺失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旨在增加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吸附效应,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流向城镇,留守老人滞留农村。此群体的日间照料缺乏必要人员,且其随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逐渐丧失等,导致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被社会各界关注,亟待解决。文章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新农保水平较低、孝道缺失严重等,并提出应从制定专项留守养老制度、重塑孝道观念等四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促进农村地区健康养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此次研究以平凉市草峰镇农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草峰镇农村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1.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较差。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参加城乡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群体越来越庞大,背后的农村留守家庭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为较为全面地反映以往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现状,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促使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形成了特定时代下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通过对留守儿童暑期文化娱乐活动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情感上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以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自爱的精神,让他们在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现象,尤其在老年人群体当中。作者通过在罗村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现象进行了实地追踪,并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来找寻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动因,发现在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背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危机干预需求、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需求、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大约60%生活在农村。可见,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正在凸显。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也将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到了十分关键和紧迫的时期。第一,政府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方面应主动担当。要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其在心理上主要存在焦虑、孤独、恐惧、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不良等症状。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更关系着我国农村未来人口的素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如何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的思路,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