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对消费的保护程度历来很高,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销售,需要符合美国的法律要求,并通过有关部门的检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FDA)是其中重要的执行机构,其对进口产品的检验对贸易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美国对华投资、美国国内信贷以及美国居民消费额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影响。得出美国居民消费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对我国对美出口贸易影响显著,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我国对美出口影响不大,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9年以前,我国危险品的包装、运输、使用等安全方面检验技术方法、标准等由于没有与国际接轨,出口的危险品货物屡屡遭遇麻烦。美国、加拿大相继对我国通告,称我国出口到加拿大、美国的打火机因不符合其规定要求,遭到全部查扣。加入WTO后,国外更是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设置重重壁垒,检验检疫利用科研、人才、技术优势,冲破难关,  相似文献   

4.
美国、英国是开展电子物证检验研究工作最早的国家之一。美国联邦调查局1984年第一次开始计算机案件的证据检验以来,电子证据检验就在向独立机构方向的发展。1992年,FBI建立了独立的电子证据检验机构,称为CART,其英文全称为Computer Analysis and Response Team,其受理的第一宗检验是通过一个叫DRUGRIRE的处理系统进行的。此后,美国有关电子证据的检验机构蓬勃发展起来,通过建立遍布全国的地方计算机法庭科学实验室RCFL(Regional Computer Forensic Laboratory),以满足打击日益增多的计算机犯罪对电子证据收集与检验的强烈需要,并根据要求向法庭提供可靠的专家证词。1999年第一个地方计算机法庭科学实验室在圣地亚哥得以建立并实际运行,其后Dallas、Kansas及Chicago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RCFL并得以成功运作。借鉴这些成功经验,FBI于2003年以后又在其它一些城市陆续建立了RCFL。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检验了1994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国际油价冲击对中美通胀传导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和美国通胀传导的差异表现为:国际油价冲击发生后中美通胀率都上涨,但美国通胀反应迅速,涨幅较大;冲击发生一段时间后,中国通胀的变化大大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美国A公司向中国B公司采购一批钢管,双方在合同中特别约定钢管应在出厂时通过声波检测,产品质量应当符合ASTM标准。2007年5月中旬,美国A公司收到这批货物后,没作检验就直接转售给了美国C工厂作进一步加工。然而,美国C工厂在对这批钢管进一步加工过程中发现加工出的成品有严重的内翘皮现象。这使得美国C工厂无法继续对该批钢管进行加工使用。美国C工厂要求,美国A公司退贷退款,同时提出了高达200万美元的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美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使用序列自相关分析、游程检验、滤嘴法则和自回归残差检验四种方法以上证A股综合股价指数、深证A股成份股份指数、道&;#183;琼斯工业平均数和NASDAQ综合股份指数的弱式有效性作了检验。结果表明,美国两个股票市场呈弱式有效性,中国两个股票市场还不能确认呈弱式有效性,本文对中国股市的信息传递机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洗涤用品消费大国,每年进口大量的牛、羊油(工业用)、棕榈油、椰子油等各类动植物油脂作为其主要原料,工业用牛、羊油大部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也有从美国、加拿大进口。在对进口牛、羊油的品质检验时,通常依据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或按贸易惯例采用美国油脂协会(AOCS)方法检测水分、杂质、不皂化物、游离脂肪酸、脂肪酸凝固点、FAC色泽和精炼漂白色泽,而国内生产企业为保证皂粒及肥皂的优良色泽,在对牛、羊油的脱色性能试验时一般测定直接用活性白土吸附脱色后的漂白色泽,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消费者的保护程度历来很高,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销售,需要符合美国的法律要求,并通过有关部门的检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是其中重要的执行机构,其对进口产品的检验对贸易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美国为保障消费者安全、保护环境及国内市场秩序、维护国家安全,设立了很多技术法规与标准,这些技术法规与标准几乎涉及到美国社会及公众生产、生活的每个层面,成为美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美国针对每一种产品,包括其生产与进口行为,基本上都订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以标准、检测、标识及认证等为手段,为进口产品设置“高门槛”及繁杂的检验手续。  相似文献   

11.
杜璐 《致富时代》2010,(4):89-89
该文基于相对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我国与美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模型,根据1990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利用计量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沈贝贝 《北方经贸》2013,(11):133-133,139
为了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基于1995~2010年间的季度数据,利用Rose模型选取人民币实际汇率、中美贸易差额、中国GDP、美国GDP四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之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人民币实际汇率,而是美国的GDP.这是美国推行高消费政策、对华直接投资及对华出口限制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分析与研究表明,与食品接触器具中的有害物质已经成为食品污染的重要源之一,已成为各国对食品安全一个新的关注点。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土耳其政府对进口与食品接触器具有特殊的检验检疫规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入世程度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检验检疫作为对外贸易顺利进行的屏障.重要性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检验检疫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可变性。本文研究了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所建立的较为完备的风险防控制度,以期为我国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欧洲、美国出口冻水产品,国内出口商在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时,通常被迫接受证内加列进口国卫生检疫机构检验合格付款条款。大多数申请人都能客观地对待这样的“软条款”,不会无理拒付,但不排除少数申请人利用行业习惯做法达到拒付的目的。A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申请人,该申请人是加拿大F上市公司,在德国有分公司,规模很大,却利用A公司的善意,开出了载有货到检验合格付款的“软条款”的信用证,造成该公司收汇被动。  相似文献   

16.
赵晓 《商务周刊》2010,(1):36-37
2004年,克拉斯莫尔·佩佐夫,一位奥地利经济学派信徒、在美国生活了9年的保加利亚人,将美国喧嚣的1920年代与当时中国火热的经济进行比较,并且得出结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次大萧条,如同美国在1930年代所经历的。佩佐夫的话在中国仍有待检验,但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以及最近迪拜危机的爆发,显然已为中国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7.
郭朝先  王虹  李辉 《中国市场》2012,(20):90-96
本文在概述检验认证行业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检验认证机构监管体系进行了介绍。文章最后提出了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改进政府监管和优化服务,促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能源要素视角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利用2002~2016年中国8个制造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通过全面FGLS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时,根据行业能耗密度,将中国制造业分为高、低能耗水平制造业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两国能源相对价格、能耗税赋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制造业,特别是高能耗制造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两国能耗技术差异则对美国直接投资起促进作用。全样本与高、低能耗制造业子样本的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皆显示:两国经济体制差异、两国资本密度差距、中国制造业对美国出口水平均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直接投资,而美国市场规模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郎采凤 《商》2014,(1):310-310,282
本文利用2005年1月到2013年6月份的102个月度数据对美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了实证分析。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中国进口和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短期内中国进口与美国对中国出口间存在动态的修正机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则表明,在滞后8期内,中国进口与美国对中国出口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美国对中国出口是其从中国进口的格兰杰原因。考虑到近年来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中美贸易行业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认为垂直专业化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的FDI快速增长,而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却不断恶化。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来自港澳台、美国、日本、欧盟的FDI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港澳台、日本的FDI均导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来自美国的FDI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有改善作用,但不明显,来自欧盟的FDI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有恶化作用,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