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与管理》2008,(24):8-8
“2008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临近年末又到了盘点的时候,脑海里却经常跳出这句曾经出现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片尾处的念白。怀念,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里我们曾经经历了太多,也思考过太多。  相似文献   

2.
"很成功的人我见过很多,很有激情的人我也见过很多,既成功又有激情的人我见得不多,但你是一个。"这是陈天桥对于朱敏的评语。贵刊2007年9月号《朱敏超越孙正义》一文真实记录了一个36岁才踏入美利  相似文献   

3.
殖民地国家总难避免受宗主国的影响,哪怕它是多么不情愿承认。比如极度自尊敏感的韩国人,最反感别人说他们像日本人。问题是,正是这一点,它太像日本。韩国人强烈的民族情绪,在我看,是日本留给它最恶劣的一种影响。 人人坚决抵制洋货,只买国  相似文献   

4.
浅清 《中外企业文化》2010,(9):I0056-I0056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个骑士甲乙丙在风高月黑的沙漠中行走,忽然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让他们每人捡起一些石头装入口袋中,三个骑士很不情愿地装了几块石头在袋中。那个声音又说:“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你们会又喜又悲!”天刚亮,他们拿出石头,发现全是罕见的钻石。骑士们真的是又喜又悲!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很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搜索到了《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仅仅阅读了两期,我便开始喜欢上了这本刊物,这里的文章有理论分析,又能紧密联系实际,对我的专业知识提升和解决工作难题非常有帮助。我会持续关注你们,并将自己的想法与你们沟通。近期,我关注到汽油柴油的价格一直处于持续攀升或不稳定状态,我想了解一下油价对物流成本的影响问题,因为这不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关系到许多日常用  相似文献   

6.
甲:你的气装站管理混乱,人员进出无序,你作为气站的实际负责人,思想上重视了吗? 乙:我承认我们确实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不足,原来刚接手的时候基础就比较差. 甲:你们要加强内部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要做出处理,加强警示教育. 乙:我承认我们企业自身有问题.但我公司处于一个三角区域地带,区域间的管理不平衡,市场竞争又很激烈,希望你们有时间去暗访一下.  相似文献   

7.
何谓“潜规则”?2000年11月吴思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2003年他又出版《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并对“潜规则”一词作了定义。吴思列举论述的都是中国古代官场的“潜规则”,本人特从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潜规则”现象、本质、危害以及对策方面谈几点肤浅认识。一、“潜规则”现象和本质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在演艺圈:多年来一直忽明忽暗地流行在这个圈里的女演员“先上床、后上戏”的“潜规则”,演艺界的丑闻往往由此而起。在足球圈:人们…  相似文献   

8.
熊映梧教授的《中华民富论》。我一口气读了,全书透出了一股“该说就说”的虎气,深深的感染了我。就《中华民富论》来说,我认为包含有许多深送的思想,而最引我共鸣的有这样三点:(-)富民纲领:消灭私有制,还是节制资本?熊教授将近百年来我国曾经有过的富民纲领归纳为两种:一是“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二是“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纲领。前一个纲领的代表著作是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后一个纲领是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人这是近百年来对中国亿万民众发生过不同影响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纲领。十九…  相似文献   

9.
老边 《中国企业家》2004,(11):118-118
我是在一堆高深莫测而又汗牛充栋的各色励志书中,找到这本《犹太十杰》的。书很普通,只是收录了“影响世界的十位犹太精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已经经过传奇化的加工,这已无关紧要。通读该书,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物质不断进步的中国,现在为什么缺乏影响世界的大人物出现?于是,我试图从中找到这些犹太人能够影响世界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谢来芳 《经营者》2010,(15):17-17
在《四两难“博”千金》中,专栏作者牛一龙似乎不承认微博的作用,我却持相反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粮集团总裁宁高宁先生曾经在《为什么》一书中讲过一个颇有韵味的故事:“香港中环最近有座很大方的楼落成,叫长江中心,楼上有个人叫李嘉诚,是长江的主席;楼下有个人,叫李未诚,是卖报的。如果我说李嘉诚欠了李未诚一万港元几年不还你可能不信,可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12.
冉平 《经营者》2010,(20):158-158
每当有人问我在写什么的时候,我经常陷入一种尴尬,不情愿承认自己写的是历史小说,因为我觉得,将某段历史用文学语言叙述一遍或者演绎一回给今人看,似乎形成了当下有关历史小说的概念:宫廷里的争权夺势、尔虞我诈,妾间的醋海风波;都差不多吧,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只好写几句多余的话。  相似文献   

13.
我诚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许多学科的科学家。我曾经在许多科学迷宫中探索,这些迷宫并未连成一体。我的抱负未能扩大到如此程度,使我的一生有连贯性。我扮演了许多不同角色,角色之间有时难免互相借用。但我对我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都是尽了力的,从而是有信誉的,这也就足够了。——1991年,西蒙在自传《我的生活模型》一书中如此自描尽管西蒙后期主要从事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但他的学术经历、他的研究方法、他的思想范围,远远不限于单一的心理学。在他那里,科学的分门别类不构成通行的障碍,反而是他前进的标志。他几乎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甚至还有部分人文科学都融汇到了一起。在当代科学发展史上,西蒙是为数不多的那种不需要以学科来限定头衔的大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撞见野夫     
一个奔四的人,如果不想虚掷光阴,大概会对畅销书敬而远之了。 这两年,屡屡听说一个叫野夫的作家似乎越来越火,我想,这于我不相干。他出了新书《1980年代的爱情》,有人送了我一本,还没来得及打开,就被美眉同事“抢”了去,我也不觉得可惜。但我在某个地方看过他的一篇文章《毁家纪事》,很喜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1期封面故事《百度围城》先说一个让我自己都震惊了的变化。我原本是个不愿意用百度、只愿意用Google的人,但由于Google在中国的各种不正常,在我真正习惯微软Bing之前,现在搜索的首选竟然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百度,是的,我变成了一枚女屌丝。还有一个故事,曾经打车去金山。出租车司机说,"我儿子来金山面试过,金山钱太少,后来去百度了,百度钱多!"在这个爸爸为儿子自豪的背后,是一个普通人对百度的最朴素认知。说百度是中国本土最富有的互联网公司并不为过。封面中  相似文献   

16.
大家好,我叫食品添加剂。也许大家都曾经听说过我的名字,但能真正了解我的人却不多,更多的人都对我有着或深或浅的误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中我有着明确的定义:"食品添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杰西·杰克逊曾经承认:“在我人生中的这个年龄段,没有比这种事情更让我感到痛心的了——走在大街上,听到脚步声就开始怀疑可能会被抢劫.然后朝四周看看,如果看到的是一个白人,这时就放下心来.” 杰西·杰克逊用这样一件小事揭示了民众对黑人做出的负面的“无意识评判”,其实我们大家都会这样做——我们都会无意识地对某一类人做出这样那样的评判,而这种评判大多数时候是不受欢迎的.你可能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对他人做出了评判(而这个判断不一定正确).如果你不承认自己曾经真的做出过这样的评判,那么说明你更有可能曾经做出过类似评判.  相似文献   

18.
你说我说     
试用期内能享受工伤待遇编辑同志:我弟弟到某工厂上班不到一个星期,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干活时不慎被机器轧伤,现在卧床不起,老板只承认贴补部分医药费,说我弟弟是临时工,又在试用期,不能按工伤保险待遇来处理。请问,老板的这种说法对吗?朱江朱江同志: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有兴趣观察中国经济现象的老人。虽然离开岗位近十年了,但兴趣不减。《中国企业家》作为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窗口,是我必备的读物。曾经也不断选择一些文章向在位的年轻人推荐。多年阅读《中国企业家》,影响最深的感受有三:  相似文献   

20.
美石在中国     
"近年,传统玉器品种佳作不多,特别是传统的花卉类、鸟类玉器很少见了。传统的一些东西,丢了很容易,想再找回来,就难了。""玉者,石之美者",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给玉石下的定义。英国科学家、历史学家李约瑟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经写道,"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