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境 《新理财》2007,(9):50-51
越简单的事情越复杂。同为会计前提与经济基础的货币计量,其丝毫改变都牵动着公司理财者的心,其中不仅包括变动渐久的汇率、今年以来连续上扬的利率,也包括刚刚启动的通胀率。比如,近年来的人民币升值,便使得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年汇兑损益呈现冰火两种天的景象,再次验证了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以及这过程中的传导效应。与其他上市公司不同,漳泽电力将汇兑损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从而显得另类。当然,这种不合规的做法,也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反映了公司具体情况不同和管理层理念等方面的差异。颠覆人们惯常思维的是,对于个别公司,巨额汇兑收益有时反而成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东海公司就是一种典型,其近年来盈利能力和资金状况一直良好,然而,由于美元债务折算成人民币产生了巨额汇兑收益,增加了企业所得税和以现金形式发放的股东红利,使得扣除汇兑收益后的利润总额不足以弥补多增加的所得税和股东红利,进而产生严重资金短缺。对东海公司的汇兑收益之忧,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启示颇多。就外向型企业而言,不能只重视汇兑损失的规避,而忽视汇兑收益所导致的利润与现金流间的背离;化解类似汇兑收益导致的现金流危机,需要企业、股东、税务机关等多方共同作为;同时,其资金困局的更深层面涉及到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一些战略选择。面对凶猛的货币,先知先觉的企业理财者们早已果敢实践。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总会计师王才永便是与金融衍生品共舞的CFO们中的一员。自本世纪初始,王才永便注意到了金融衍生产品在规避利率、汇率风险,改善企业债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中的作用,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他的信念是:"做财务工作不敢承担责任,就什么也做不了。"  相似文献   

2.
3.
当前,外汇衍生品在国内发展迅速,自2014年起,人民币汇率打破单边升值、步入双向波动的通道;"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进一步增大,外贸企业进行趋势预测的难度显著增加,汇率避险管理与套期保值的需求却相应大幅度提升。结合实务,阐述外贸企业在当前汇率风险敞口不断暴露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远期、期权、掉期等衍生金融产品实现风险对冲、稳定财务成本,并且针对当前部分外贸企业衍生产品套保模式单一、缺乏财务中性、利用汇率套利等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对企业外汇衍生产品应用推广所面临的机遇给予建议,旨在更好地帮助外贸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应对汇率风险、增强财务运营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双向波动的特征,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汇率避险越来越重要。本文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外汇衍生品业务营销难点,并运用4C营销理论对外汇衍生品营销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加大,涉外企业主体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需求显著增强。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对于外汇衍生品业务存在认识误区,加上银行实需管理尺度掌握存在偏差,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合理、有序释放。该文从银行和企业层面探讨了当前落实实需原则的做法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便利实体企业衍生品运用,并稳步推动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6.
市场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中国汇率和利率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相信管理层即将推出系列的组合拳,银行也将更加重视掉期这个重要的避险工具。[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8.
王莉 《中国外汇》2011,(5):38-39
近期,外汇局先后发布《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前者是在银行间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后,又向客户市场的拓展;而后者的推出,则使目前人民币外汇市场形成了即期、远期、掉期、期权完整的产品体系。新政得到社会好评。各界认为政策进一步满足国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风险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外汇衍生产品是对冲汇率波动的便捷工具和防范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以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外汇衍生品与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之间量化关系的研究表明,外汇衍生品对我国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冲击,具体而言,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可平均提高0.11。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逐步提高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销售规模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汇风险。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现状下,如何规避外汇风险、提升外汇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涉外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外汇衍生品受到很大关注,外汇衍生品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状况,探索外汇衍生品的风险以及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思考外汇衍生品市场管理的对策,以期能为国内外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银行对客户办理衍生产品业务仍坚持实需交易原则。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宽幅双向震荡波动,给涉外企业带来了汇率风险管理的严峻挑战,外汇衍生品的使用给大部分企业减少了汇率波动损失。但银行衍生品交易在有效落实“实需原则”方面仍欠佳。通过对唐山市辖内银行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了从实需的视角存在着各方对外汇衍生品交易“实虚原则”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明确“实需”内涵,适当扩展“实需”内涵,提升实需原则适用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实证样本,将人民币汇改以后的2006—2012年作为观测期间,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考察了外汇衍生品对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的作用。发现外汇衍生品对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对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增加幅度在0.08—0.15区间之内,平均可达0.11。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业外汇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以沪深两市318个上市涉外企业为样本,将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用股票回报率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率作时间序列回归,由此得到的回归系数作为企业外汇风险暴露测量指标,用涉外企业在海外不同地区销售量的分布即赫芬达指数来近似描述经营性对冲,考察经营性对冲对企业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营性对冲与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关系,经营性对冲能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上述作用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汇率双向波动被市场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企业运用外汇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避险、套期保值。在发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对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与实体经济稳定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商业银行实务,  相似文献   

19.
香港三类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结算汇率、两种不同交割方式,目标客户及交易功能不同,市场主体对冲汇率风险的功能主要由场外工具承担。可交割本金远期市场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主要参与者均为银行,前者有实需的参与主体更多;常态化交易下两个市场走势较为一致,对即期汇率影响不大。外部冲击下,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使用远期人民币的波动较大,即期汇率中离岸人民币波动更大,可能带动人民币同向变化。期货交易的主要参与者是非银行机构,以交易需求为主,风险对冲和套利需求为辅。香港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主要源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对香港离岸市场建设的大力支持。未来香港市场活跃度将继续受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波幅和预期的影响。建议扩大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并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促进可交割产品更贴近服务实需;不断丰富优质人民币资产,满足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对抵押物的需求;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引导其使用好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投机性较强的市场;不断丰富配套产品,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政策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外汇交易绝大部分是衍生品交易,因此,集中讨论外汇衍生品及其交易是非常必要的。衍生品交易从理论到实践均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为每种衍生产品几乎都有多种变体及组合应用,而且还衍生出“结构性衍生产品”。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每时每刻在向我们提供新工具、新方法与新的交易策略。本文的讨论涵盖了目前外汇市场最流行的4大类基本衍生工具:外汇期货、远期、期权及互换这四种最大众化的外汇衍生工具,对每种工具的基本结构、定价方法及基本功能逐一进行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