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字从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入手,指出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是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论述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分别从国内微观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两方面的影响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3.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的蔓延。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特点以及金融危机期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我国更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在这场风暴中度过难关,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家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成为当今时代经济界的英雄.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2日,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继而演变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纵观历史,这不是第一次金融危机,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危机。金融深化,带沫生存,不仅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常态,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常态和发展方向。我们不能孤立地看一次危机带来了多大的损失,而是要连贯地看,综合地看,看危机前后整个世界有没有进步,有多大的进步。至于每一次危机,在尽快恢复经济的同时,还要在危机中调整经济结构,升级产业分工,提升国际地位。这个基本判断将贯穿本文始终。 相似文献
6.
7.
什么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到目前为止还不是非常清晰,因为它是一个发展中的事情,就我个人所了解,社会责任起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善待员工,这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模式的问题,企业是一个投资者的个人财产,还是社会公器。这是我们要研究社会责任背景下的很重要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社会要履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9.
有效的金融危机应对必须基于有效的制度构建。作为防范和补救手段的金融危机应对,其实质是本着化解风险、减少危害为目的,以政策调整、机制构建和观念引导为表现形式的涉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一整套制度。因此,以制度视角观之,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应对是一个包括政策法律、应对机制和观念文化的完整制度系统。只有在完善危机应对政策法律,构建危机应对机制和营造危机应对文化的基础上,有效的中国应对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时期,各国出台相应政策扭转不利局势。我国政府在2008年和2009年也出台了多项宏观政策来应对危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危机已过,余波未平,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些政策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今后宏观调控的方针和措施是什么?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冲击。青岛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的沿海开放城市,实体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早,感受也较深。从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来总结出青岛国际物流业应避免的类似问题,对将来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通过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青岛国际物流业的影响提出了在金融危机下青岛物流业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渐明显,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趋利避害是摆在中国金融界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内外批发市场的经营。通过对我国批发市场的产生、现状、未来发展的回顾与探讨,提出一些促进我国批发市场今后更好发展的建议。我国批发市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未来的发展将会有不同的模式,政府、行业协会、市场开办者、经营者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批发市场顺利渡过金融危机,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金融危机冲击效应——基于B-N数据分解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共105个月份的中国实际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运用Beveridge-Nelson(B-N)数据分解法对序列的确定性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冲击项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冲击效应,得出结论:第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第二,受外需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程度相对较大;第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正在逐渐减弱,复苏迹象已渐渐显现。复苏后,外向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扩内需和调结构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对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并通过邹氏检验 ,对整个数据期间进行了制度检验。结果显示1980年以前平均来说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而其后平均来说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这一结论与我国建国以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选择的基本情况相吻合 ,为对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对世界各国与相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国际金融治理的实施与推进不断获得各国高度的关注与重视,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不仅是中国完善自身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地区性大国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在国际金融治理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自身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金融架构的良性构筑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健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性金融危机,我国先后采取了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文章通过对这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在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并通过对第一次财政政策的退出机制的分析,认为我国在“后危机”时代仍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中朝边境地区经济合作新进展和中朝边境开发开放现状,研究了深化中朝边境的开发开放对中朝的影响,并探析了财政金融推动机制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石油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经营效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我国石油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我国石油企业应加强国际合作与海外并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积极争取国家的配套政策支持、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化危为机,以期在新一轮经济大发展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