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磊 《当代经济》2009,(19):84-85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地方财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地方财政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克服种种困难,如何配合国家宏观财政政策,重返经济发展快车道,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4.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地方财政风险有很大危害性,由于地方政府负责给当地居民提供最直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直接面向广大居民,所以,地方财政风险的爆发会给区域内居民带来重大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5.
6.
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也 《当代财经》2001,(11):32-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各种公共风险最终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作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公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部门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产品供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政府间在公共产品供给上有着较明确的分工,而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核心要素,财政联邦制成为各国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准则之一。在比较分析美国、加拿大、德国地方财政的事权支出、收入构成及预算管理体制基础上,对当前各国地方财政的困境及趋向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地方财政困境是我国当前整体运行框架下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由于地方财政困境而导致的地方财政风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而地方财政困境的破解也成为构建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何防范和化解因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财政风险。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财政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压力下。财政超负荷运转,衍生出各种形式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因政府举借债务形成的财政还贷风险;因地方金融风险转化的财政垫付风险;因供给范围膨胀造成的财政支付风险;因历年隐性挂账衍生的财政赤字风险;因政府直接担保连累的财政抵扣风险;因财政虚列收支导致的虚假平衡风险等。  相似文献   

10.
张淼 《经济师》2022,(5):111-113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提高财政税收工作质量,推动国家经济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通过这一工作的落实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的财务风险,规避一定的隐患和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综合建设注入活力。新时期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把握其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发挥的正确作用,并根据地方实际提出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改革策略,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保证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Global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have recently been singled out by many as a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urrent account surpluses in several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are said to have put significant downward pressure on world interest rates, thereby fueling a credit boom and risk taking in major advanced economies with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the “excess saving” view). We argue that this perspective on global imbalances bears reconsideration. We highlight two conceptual problems: (i) explaining market interest rates through the saving-investment framework; and (ii) drawing inferences about a country's cross-border financing activity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net capital flows. We trace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perspective to a failure to consider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monetary (credit) economy. We conjecture that the main macroeconomic 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was not “excess saving” but the “excess elastic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12.
13.
"里根经济学"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西方金融革命,并使"货币热"席卷全球.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波及整个世界。开展新金融革命,是消除世界金融危机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中心之间的国际竞争极为激烈,而全球金融危机将加速其格局的改变。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市场仍旧提供着全球近四分之三的金融服务,但危机之后。它们在许多市场领域的活动都明显萎缩了。新兴金融市场,尤其是亚洲.在过去几年内迅速增长,并且开始加速它们对传统金融中心的追赶步伐。北京、首尔、深圳、上海和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自2007年以来国际排名迅速提高,在竞争力水平方面,首尔上升了42%,北京27%,孟买22%,上海16%。关于金融中心的未来竞争态势,我们总结出了四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由于既有的市场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等传统全球金融中心在危机后仍是全球金融的集聚地;第二,长期来看,新兴金融中心可能在建设市场环境的规模和广度方面取得成功,从而进入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一集团,而此次危机可能加速这一趋势;第三,地区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可能会寄希望于市场参与者与政策制定者重新将注意力放到国内市场,然而这种优势很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第四,良好的监管体系是金融中心的重要竞争优势,那些不遵循国际监管规则的金融中心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和指责。  相似文献   

15.
王建 《资本市场》2002,(5):18-23
<正> 去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1%,创近10年最低水平,当年工业设备利用率只有74.7%,创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固定资本投资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失业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5.8%,据估计还有可能继续上升。有些人以为,是“9·11”事件打击了美国经济,其实不是。美国经济此次衰退,可以追溯到2000年4月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为标志的新经济泡沫崩溃。在纳指暴跌后,4~9月间道指仍挺在万点以上水平,但自9月下旬至2001年4月,不仅纳指再次暴跌,道指也随纳指双双下跌,纳指从3800点跌至1670点,道指从10850点跌到9480点。美国经济和股市自2000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构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加大,其对规模小、历史包袱沉重、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逐步显现,对本已脆弱的农村金融生态更是雪上加霜.在金融危机的外部压力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动力之下,亟待重构和优化我国农村金融生态.本文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以金融生态论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与优化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对全球经济复苏是极其关键的一年,也是真正考验各国政府大智慧的挑战年。影响全球金融系统性复苏的三大主线是宽松政策的调整、国家财政危机演化和美元走势。由于各国复苏步调不一致,结构不平衡,决定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不会同步。随着全球货币决策进入敏感期和调整期,美元进入阶段性升值周期,一些“潜在风险”正有向“显性风险”演变的趋势,资产价格泡沫被刺破等新的风险正在积聚,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新一轮调整。受此影响,全球本已脆弱的经济仍面临着“双底衰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可调节的资本主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实质上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但政策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并会对其未来国家干预的政策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19.
对于本次金融——经济危机存在三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第一,本次危机的实质是金融危机还是实体经济危机。第二,危机的原因是消费过度还是消费不足。第三,危机的根源是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还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存在问题。本文认为,危机的实质是实体经济中的社会生产过剩,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危机的表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需求不足约束下的消费支出过度;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