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产业对接为基础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广西融入泛珠江经济区与广东产业合作为例,研究提出基于或注重产业对接,促进东部产业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东郜沿海地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了大量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失去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转移到西部地区.然而,本文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像人们预想那样大规模的从东部沿海转移出去,且还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而这种优势在短期内不能消失.文章通过分析东部沿海向西南地区产业转移滞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加快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部产业转移为西部产业升级和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提供了机遇。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在构建优势产业集群过程中,只有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夯实适应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破除电力、水资源的瓶颈约束。优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引进和培养高技能的西部产业人才,才能保障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国际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非洲凭借其廉价劳动力、优惠引资政策等优势,成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的良好选择。但作为我国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非洲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法律法规不完善及文化冲突等几方面劣势。针对我国企业对非转移如何扬长避短,提出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整体转移;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充分融入非洲社会文化;积极利用中非产业园区开展合作;加大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要素在空间流动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本文从转移的地域特征、转移成本和调节手段、区域产业分工、转移的空间合理性与局限性等方面比较了集群产业转移中空间结构模式之间的差异,并对这些空间模式形成的内在作用机理和外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现象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艳  詹玉萍 《商业研究》2006,(24):105-107
近几年来,中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表层次的原因,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单纯依靠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已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民工短缺的问题。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对策在于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综述入手,归纳了产业转移现象在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形成的比较典型的三种产业承接模式,并结合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总结了中部地区目前的产业承接模式并提出了中部地区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探索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发展双轮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文章从中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镇积聚型、产业转移型、星火燎原型、资源整合型等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健 《中国市场》2011,(23):217-218
本文对产业区域转移及产业集群效应研究成果进行粗略梳理,结合我国家电产业目前发展情况,研究我国家电产业集群转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赵少平 《商业科技》2014,(31):197-197
产业转移,即为资源谋求更好的发展。在第四次国家产业的转移中,湖南省应引起重视,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实现产业的承接,为当地经济助力。本文以湖南省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例,试对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南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战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商》2013,(13):323-324
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是当今理论界研讨的一大热门话题。本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从而指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姚伟峰 《商》2013,(13):323-324
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是当今理论界研讨的一大热门话题。本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从而指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理论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间存在产业梯度转移.当前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然而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作为产业转移的微观裁体,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做出迁移的决策要面临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从企业视角对产业转移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做出迁移决策时候的制约因素,以及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顺利承接了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新一轮的高新技术产业革命,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我国也适时提出了加快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尤其是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那么,对于我国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是都是低端的、低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的产业,进行普遍的产业转移和升级在我国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受市场机制与政府双重作用:市场机制通过微观经济系统的竞争发挥作用,政府力量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发挥作用。近年来,受到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升值等影响,中国的产业转移呈现出产业集群转移的特征。因此,在东部地区大量产业寻求转移的良好机遇下,要实现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整体承接,就要做到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审慎引资,将承接产业集群转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效应提高产业经济效率和产业竞争力,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在高新企业进行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理的集群模式是关键之一。文章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的选择思路,以期为高新技术产业选择合理的集群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靓 《北方经贸》2005,(1):20-21
产业集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东部产业集群效应使东部地区强化了“后天优势” ,阻碍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对流行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形成了重要挑战。东部地区利用西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及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 ,使中西部地区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发展经济的难度加大了。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哈尔滨市绿色食品产业显然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仍存在着市场集中度低、产加销发展不协调、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应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使哈市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由“自下而上”形成转向“上下结合”共同发展,以“核心式”龙头企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大流通、高级智力支持和相关支持性产业辅助的网络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北方经贸》2012,(4):34+37
东部产业转移为河南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河南省应抓好这次机遇,刺激本地的经济发展,来实现本地产业的现代化,为实现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