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信贷规模调控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水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县域金融的主力军,由于其具有点多、面广、贴近农村的特点,承担了国家支持“三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工作职能。一直以来,广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秉承“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为支持“三农”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当前信贷规模控制,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投放受到限制,致使出现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引导金融机构合理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货币政策有效落实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地方法入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小、实力不足等问题,在货币政策传导落实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疏通地方法入金融机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增强货币政策贯彻的及时性、有效性就成为基层人民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央行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了信贷规模控制,大部分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闲置问题,资金盈利水平降低,存在较强烈的放贷冲动。那么,金融机构应如何处理好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今年,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央行连续6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央行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控制,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出现余缺不一的现象。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出现了资金剩余现象,与此相反,个别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却出现了资金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经济过热和全面通货膨胀,控制信贷规模过快增长,加强金融体系流动性管理,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较多地采用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被多次使用,全年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十次,这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会计管理可以助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步伐,然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变为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过度关注数量的增幅,轻视质量的增加,致使成本费用思想意识弱化,信贷资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进一步弱化了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的标准。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但要改革制度,还要构筑完善高效的会计内部控制,以符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日益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徐孝文 《时代金融》2014,(7X):225-226
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会计管理可以助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步伐,然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变为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过度关注数量的增幅,轻视质量的增加,致使成本费用思想意识弱化,信贷资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进一步弱化了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的标准。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但要改革制度,还要构筑完善高效的会计内部控制,以符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日益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实现对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调节和控制.进而达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目的。目前,基层央行在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人民银行自年初开始结合宏观审慎政策要求,对信贷增长过快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以引导其实现贷款规模适度增长。在人民银行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下,部分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出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是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为中央银行才有。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来实施货币政策意图,是我国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传导途径。尽管1993年中央银行开始逐渐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传统的贷款规模向货币供应量转变,并于1998年取消信贷计划,但是贷款规模管理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基于我国的国情,研究商业银行的信贷传导机制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债发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的一个结合点,从现行的国债发行体制来看,仍存在两大政策不够协调之处。主要表现为承销的金融机构过多的承担了发行风险,由此可能导致流动资产比重下降,信贷规模的扩张受到制约和配套贷款风险问题,以及对央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牵制。为此,本文对进一步完善国债发行体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延安民间借贷行为更加活跃,呈现出"利率提高、规模扩大、用途多元"的特点。供求双方资金紧张是民间借贷活跃的主要原因,基准利率上调为民间借贷利率的提高提供了参照,高收益率是民间借贷活跃的内在动力。值得关注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民间借贷行为对金融机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增加了信贷调控的难度,影响区域社会稳定。建议通过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监测和分析、制定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组建区域性的小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等,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履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缺乏有效的贯彻手段,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受影响贯彻货币政策主要着力于货币供给总量的控制和信贷结构的优化.作为基层央行,目前拥有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和再贴现.其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量的控制上,对于辖区内绝大多数的非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和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处于无计可施状态.  相似文献   

14.
企业规模较小甚至以农户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而以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却成效甚微。本文从农村经济发展引发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诱制性制度需求与政府代表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制度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增长角度的货币政策指标分析:1998-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我国1998年至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检验、VECM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对实体经济都具有显著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但在对实体经济的解释方面不能相互替代。因此,本文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促进当前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央银行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信贷结构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些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和障碍,表现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畅,渗透力不够,货币政策效应不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较突出。对此,必须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实施综合治理,以保持信贷投放的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17.
年初,人行湟中县支行切实履行基层央行职责,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制定下发了《湟中县金融业支持县域“四个迈进”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稳健货币政策,按照各自的信贷投放计划,在贷款投放规模内,把握好信贷投放的重点和节奏,稳健控制信贷总量,合理均衡投放贷款.  相似文献   

18.
郑颖  刘振彪 《时代金融》2008,(11):137-139
通过运用统计方法,从浙江农村储蓄比率、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等方面分析了对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从完善现行的正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完善并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三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对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基本判断 从中部地区湖北省孝感市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路径看,其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基本同步.从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适配性考察,涉农金融信贷支持还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改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涉农信贷产品任务艰巨.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涉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涉农信贷管理制度间的关联变化,可列表如右表1.  相似文献   

20.
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虽然对总量控制政策容易把握,但结构调整功能却难以实现。主要体现在信贷投向的“四个集中”和“一个制约”。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宏观政策、微观经济运行对广西地方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影响,研判信贷行为与货币政策的适应性,进而提出对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完善风险管理约束、加强创新,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