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一些过于偏激的观点,如过分强调货币之间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这不利于确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志华 《金融博览》2011,(12):14-16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一些过于偏激的观点,如过分强调货币之间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这不利于确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不会像中国的贸易自由化那样迅速。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很强的惯性依赖,货币替代明显滞后于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而美元正处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壮年时期,当前的人民币难以替代美元。况且,美国将竭力维持其美元霸权地位,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更为缓慢和棘手,朝着人民币作为显著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更为广泛的积极主动性,但不可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走出国门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国际化(承担国际贸易媒介职能)是必然趋势;同时,人民币在其国际化征途中,必然遭受到在位国际货币的排挤.人民币在长期中仍将处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劣势地位,这决定了人民币在国际化征途中本身具有被替代的可能,因而其国际化存在可逆转性特征.这种特征要求央行以提高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为切入点,推行审慎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尽可能避免人民币国际化征途中由于突发性因素所导致的逆转风险.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深入,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成为当今世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潮流。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作为货币发行国经济实力的反映,与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贸易和经济总量密不可分。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中,已经高度融人了世界经济,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趋势,然而在目前,人民币不能像美元、欧元等货币那样被广泛应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人们对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普遍质疑,改革之声此起彼伏。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稳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全球经济界和金融界的普遍共识: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影响力日益上升的经济大国,既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切身利益相关者,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解决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经济大国地位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打造与经济实力相当的国际化货币,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是基于百年未有大变局下全球货币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标国际货币演变的历史,在新的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下考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探索国之大者中大国货币国际化的崭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作为环境保护概念下崛起的新兴能源贸易,其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具备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前提和基础。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蓬勃发展则为人民币履行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职能,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减排计划,加快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碳交易背景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秦雯 《云南金融》2012,(7Z):7-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经济实力的日益提高,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本文对英镑、美元、日元、欧元四种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宝贵经验,再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探究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问题。最终分析认为需要通过以区域化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流量以及全面开展国际金融合作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秦雯 《时代金融》2012,(20):7-8,2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经济实力的日益提高,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本文对英镑、美元、日元、欧元四种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宝贵经验,再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探究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问题。最终分析认为需要通过以区域化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流量以及全面开展国际金融合作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日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多极方向发展。目前亚洲各国普遍认识到改变现存不公平的国际货币制度,成立统一货币区,建立自己的货币合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亚洲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人民币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日益成为周边国家广泛流通的货币,甚至是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未来1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人民币国际化一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货币流通是通过法律来确定货币的,而国际货币的形成,则主要是一个由市场因素决定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外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很热烈.采取国际比较方法分析人民币是否已具备国际化所必需的条件,并分析其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信用货币时代,货币自主权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黄金的金融属性、贮藏功能和国际清算功能在传递中国黄金市场信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应发挥黄金对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作用。“上海金”基准定价的推出对于我国货币信用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商品与资本全球流动的今天,构建合理有序的国际货币体系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回溯历史,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发展阶段,一旦旧的制度不合时宜,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新的制度取而代之。后金融危机时代,要求改革牙买加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是由美元、欧元、人民币、SDR等组成的多元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新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央行多次降息、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无一不传递出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然而在人民币国际化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环.目前,"两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形成,人民币力量仍显不足,但疫情后美元霸权的三大基础可能丧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国内经济贸易平稳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为此,宜在有效管控资本账户的前提下,构筑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功能""交易功能""计价功能"三大支柱,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提升人民币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本位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极大缺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张。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增强,在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仍然有限、与主要国际货币还有很大差距的现状。展望未来,如果人民币启动全方位国际化,将会在15年左右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18.
对建立超主权货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它在某些方面依附于某个国家或某些国际经济集团政治经济实力,这种依附性决定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必然要受到这些国家或国际经济集团政治经济实力影响或干预。而新一轮美元的"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以及美国滥发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美元,使得全球经济金融局势动荡,中国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的主张恰逢其时,但分析发现,超主权货币的建立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存在很大的利益冲突,同时指出中国当前最应该努力实现的是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贸易基础支持人民币区域化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贸易发展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推动力量。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特别是与周边国家一般贸易中的普遍使用,是人民币区域化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在介绍国际贸易媒介货币选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从产品差异程度、对外贸易竞争力、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和对外贸易全球份额等方面检验了我国现阶段的贸易基础是否支持人民币区域化这一命题。研究发现,当前推行人民币区域化具有一定的贸易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需要统筹规划,合理确定人民币区域化的方向、重点和节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综合实力和不断提升的竞争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其受益者不仅仅是中国,对健全国际货币体系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应该抓住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