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财会研究(甘肃)》2014,(10)
文章以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量化为切入点,通过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取得基础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各层次目标进行评分,确立了最终的权重系数,从而为评价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提供直观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发布,推动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步伐,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加详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健全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评价体系,尤其是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作用会降低。因此,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发布,推动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步伐,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加详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健全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评价体系,尤其是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作用会降低。因此,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会计之友》2017,(20)
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践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进展。2013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光大乌龙指事件,使得如何科学、合理地测度和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修正熵权TOPSIS算法,对2013—2015年沪深300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方面,深交所上市公司整体水平高于上交所,金融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也高于其他地区。研究结果不仅显示了修正熵权TOPSIS算法的适用性和稳健性,也对监管部门有效识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内部控制评价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是内控评价案例索引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内部控制评价影响因素的权重,以有效解决各影响因素重要性难以量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文章根据连锁零售企业存货管理的风险控制情况确定了考核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连锁零售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对随机选取的16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质量和审计中介等因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沪市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结构和基本特征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管理层持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但该三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社会责任报告、盈利能力、负债比例和公司成长性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内控信息披露引致市场的正面反应,累计异常超额收益为正;强制与自愿披露内控信息相比,强制内控信息披露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更高。同时,上市公司规模大小、是否"四大"审计等也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异常超额收益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这与一些国内外知名公司爆出的财务舞弊案不无关系。在此背景下,2004年9月,美国著名的COSO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内部控制的新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该报告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依据,本文就此报告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13.
张春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利益实体,相较非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体系是提升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上市公司实现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进而才能够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论文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分析目前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提升其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水平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被视为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具有促进作用。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表现的调查显示,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显著的公司治理特征。通过将样本组与对照组进行配比,在控制了经营复杂性、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公司特征后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更频繁,重述报告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5.
16.
李洋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0):103-104
现如今,证券市场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披露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不断爆发,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有漏洞。论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从披露信息的格式、内容、可参考性和内部监管力度四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勤业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2(3):3-8
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历史与实践,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指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代表人诉讼能够加大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促进上市公司健全内控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国应借鉴美国集团诉讼的成功经验,放宽法院受理证券欺诈诉讼的条件,进一步扩大证券欺诈诉讼的受案范围,并适时转移证券欺诈诉讼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杜海霞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2):52-59
使用2010年沪市A股公司数据,对代理成本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自愿披露水平与管理费用率负相关,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司的规模显著正向影响自愿披露水平,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上市年限显著负向影响自愿披露水平。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程度、法律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为基础,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情况存在阶梯状差异: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自评报告的披露比例最高,依次是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上市公司自评报告的披露比例。中国各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法律环境差异以及上市公司股东的性质差异为此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