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城市的历史街区正面临着失去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危险,而城市保护规划却缺乏有效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康泽恩城市形态理论在欧洲城市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并作为理论基础指导城市的遗产保护规划,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城市形态问题的有效方法.选取广州的传统居住区域——荔湾第十甫路历史街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进行研究,并最终得到城市形态区域的划分结果.在形态分析过程中,阐述如何破解研究困境,最终建立形态研究和保护规划之间联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及其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定的城市形态必定要求特定的城市交通模式与其相适应;而城市交通又具有引导城市形态发展、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从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使用的相互作用机制、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时机和时序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同时为解决北京的交通和城市发展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它是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涉及到城市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我国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着手,以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与系统分析法,理论上探讨了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构思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雾霾天气现象,严重影响公众健康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相关文献,分析和识别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背景下大都市圈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研究框架。通过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献综述发现,空气污染物来源和作用机制迥异;空气质量受到城市密度、土地开发模式和交通布局等城市形态因素的综合、复杂影响;低密度、机动车导向的蔓延城市形态被认为不利于空气质量。中国目前针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空气质量影响研究主要从气象学和环境科学视角切入,集中在污染源的识别、源强及扩散等方面,也有地理学者关注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机制,但尚缺乏对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基于上述国内外经验和实证结论,结合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构建了由发生模型、影响模型和测度模型等三个模型构成的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框架。希望为制定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环境发展政策,通过引导良好的城市形态来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形态的特征始终与人的感知与反应密切相关,研究独特性城市意象的演变有助于从主客体交互的层面认识城市形态特征的生成过程与演变规律。以重庆为例,通过分析历史地图、文学作品,提取历史时期重庆城市意象的特征;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访谈获取当前城市意象特征;结合历史研究与形态分析,总结独特性城市意象的时空结构与演变规律;揭示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以及影响意象感知的因素,探讨对地域特征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带来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促成了新的城市形态即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形成,城市的空间集中倾向更加明显,少数城市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控制力日益突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世界城市,与此相应,关于世界城市的学术研究也取得出 新的进展,这些都将对于中国世界城市的研究和发展产生理论及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着眼点来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在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二环路的建设给北京城市形态带来影响,历史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二环路的形成是新旧两种城市文化发展冲突的结果,曾是造成古城风貌的破坏典型工程,逐渐转变成为北京新城市文化的载体。二环路形成一种老北京和新北京交织融合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态对空气质量影响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空气质量恶化现象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探索城市扩张与空气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成为热点话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空气质量与城市形态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城市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同时对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探索性城市形态指标研究进行了梳理。现有文献表达了以下观点:(1)不同城市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空气污染排放,工业、能源、居住污染排放可以通过规模类形态指标测度,交通污染排放可以通过密度类、形状类、功能结构类城市形态指标测度;(2)通过优化建筑形态、强度、布局,以及构建城市通风廊道有助于降低城市微气候带来的空气污染物堆积;(3)使城市形态更加紧凑,禁止低密度开发,能减轻热岛效应,减少交通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最后对我国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陈梦筱 《企业活力》2015,(2):144-149
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联动关系。城市形态研究视角从历史、市镇规划、功能结构向空间形态转换,城市形态具有多样化及层次性。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从区位论、市场论、产业聚集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模式经历了从均值、增长极、点轴、网络布局到梯度开发模式的演化。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互相促进优化发展。河南已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城市形态主体区中原城市群产业成梯度分布,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取得成效;但是河南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城市发育不足,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功能有待提高。河南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产城融合促进河南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脉与特色—─城市形态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城市形态的文化特色进行了全面论述,指出城市特色具有综合性,是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地理、科技……的综合结果,所以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应是综合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通过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以及适合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2.
总结并反思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成果,提出应从四个重要层面进行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即区域城镇发展与城镇体系、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城市文化。对这四个层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近代城市的发展动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结构分化所导致的城市物质空间重构,以及西方城市文化对传统中国城乡模式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孙道成 《价值工程》2010,29(24):137-137
经营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民族的统一和智慧,要求城市应富有自己地区文化的现代城市景观,这种城市景观要充分表现当代中国人民勤劳淳朴、热爱自然的优良传统和宏伟的民族气魄,既有很高的城市生态环境效能,又有高尚的艺术性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城市治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治理.其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过程体系、制度体系、绩效体系都有别于现行的城市管理.建设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中国城市治理体系,必须对现有的城市管理模式进行大幅度的变革.这种变革需要从表层的组织结构、体制、政策和深层的文化、理念等多方面着手.在理念上确立和体制上保证政府自身首先以可持续发展为行动导向,以有效的"强政府"代替全能的"小政府",推动非政府组织发展,激发和扩大公众参与,创新政策以激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概述了城市发展与城市科学的形成,中国城市化与中国城市科学的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城市科学研究的"中国学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形方法的城市路网交通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秋平  张琦  刘茂 《城市问题》2007,(6):52-55,62
城市路网交通形态的合理与否是关系到城市交通顺畅与否的基础性要素.运用分形理论及其方法,针对路网覆盖性与连通性,分别建立相应的分形模型,进而通过探讨模型分形意义下的维数,达到分析城市路网交通形态的目的.最后,通过对某城市局部路网的实例分析,验证了将分形方法引入城市路网交通形态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治理概念看城市的治理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治理结构正经历着向企业家式治理模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企业治理与管理的分析 ,认为城市治理应参照企业治理结构模式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核心构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忠 《城市问题》2003,(4):13-18
讨论了城市制度的本质、结构、功能及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 ,提出城市制度不完善是我国城市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建构与转换城市制度是城市发展进入自觉阶段的根本标志。我国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应以制度创新为先导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城市化的哲学沉思——论城市哲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城市化日益呈现出复杂性、问题性,建构城市哲学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具有基础意义。城市哲学是城市本质论、城市发展论与城市意义论的有机整合,是对城市是什么、如何发展城市、如何理解城市等问题的系统探索。直面中国城市问题,努力解答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合理性、合法性、价值性等重大基础性问题,是我国城市哲学的重要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理论在长株潭城市生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其生态安全是指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理论为研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量化研究的手段,对于研究全球或一个较大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很好的可行性思路.但是,我们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进而具体到生态安全时,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长株潭生态安全研究与评价时遇到了困难,如果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这能更真实地反映长株潭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