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筝 《糖烟酒周刊》2007,(10):63-63
洋酒目前在广东市场销售氛围日渐浓厚,发展进一步加快。国产白酒、红酒的经销商都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他们担心洋酒的未来发展会否和国产酒类产生激烈的交锋。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酒类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唐先生。  相似文献   

2.
王克亮 《华糖商情》2003,(49):27-27
最近,经常有经销商询问我们洋酒的发展前景和代理洋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前几期,我们针对洋葡萄酒在中国的布局、发展状况、未来前景做了细致的论述。这里,我们想针对那些想代理洋酒的经销商朋友,谈一谈在代理洋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糖烟酒周刊》2004,(46):10-11
对大多洋酒的销售数内陆也许还没有城市。普及,但沿海地区的洋酒所形成的星火燎原之势表明。洋酒正在逐渐成长为酒类竞争中一股重要的力量,与传统啤酒、葡酒和白酒展开竞争。洋酒的发展以及正在增长的庞大中产阶级的需求正在给经销商带来机会,同时来自洋酒的一些表现和操作思路也将给国内传统酒业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建军 《糖烟酒周刊》2007,(33):36-37
洋酒进入国内不是一天两天了,关注洋酒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洋酒是什么?是什么能让洋酒在当前比以往更加地来势凶猛?记得返回酒类版编辑部,组织召开第一次选题会,面对异常沉闷的氛围,我就拿了一个芝华士12年的酒瓶摆在众人面前,跟他们说,以后开选题会大家都要轮流喝洋酒。我的话一说完,沉闷的气氛便改变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洋酒品牌虽然重视终端宣传,但缺少对经销商渠道环节的激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杨坤日先生是上海优势统合洋酒贸易公司的执行副总经理,他们经营的产品是苏格兰马谛氏威士忌,这个品牌从2004年开始在大陆市场运作,目前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马谛氏威士忌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不久前把公司总部从深圳迁到上海,以便在下一步重点拓展江浙市场。杨坤日先生在中国台湾地区运作洋酒多年,对洋酒和白酒的交锋、洋酒在华人社会逐步渗透的过程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34):86-86
近几年,洋酒改变单一的夜场终端操作模式,尝试向餐饮渗透,取得了一些突破,尤其是白兰地,已成为高档酒店必不可少的产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洋酒能否在餐饮终端突破,产品品类并不是最重要的,经销商、终端选择和价格设计成为关键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台湾德记洋行一位经理人的观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韩国及中国台湾市场的今天就是中国大陆洋酒市场的明天”。随着中产阶级的膨胀。80年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兴起,作为西方生活标志之一的洋酒在中国迎来又~个机遇期。上个世纪90年代的洋酒消费者主要是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在当时,洋酒的品牌主张重在演绎成功与奢华,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洋酒高端时代”。进入本世纪尤其是2004年以来,芝华士、黑牌等一线品牌的宣传推广从小众媒体(以航空时尚类杂志为主)延伸到电视等大众媒体,销售终端从宾馆酒店拓展到夜场酒吧。伴随消费群体的演变,洋酒消费方式也实现了从商务宴饮到休闲聚饮的转变,中档洋酒成为畅销品。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的洋酒市场仍然处于一种垄断的格局.8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两大国际洋酒巨头——帝亚吉欧和保乐利加所把持。而出于维系自己利益的目的,两大洋酒巨头对国内洋酒市场的容量以及增量信息绝口不提,信息的不对称不但让国内酒商对洋酒市场反映迟缓,同时也让他们跟进这个行业的步伐变得犹豫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糖烟酒周刊》2007,(14):4-4
洋酒的消费者还没完全动起来,到底该怎么参加糖酒会?省级经销商也许能稳定渠道价格,品牌开发余热仍在  相似文献   

11.
金融服务的鲜花与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马洋酒打算抛弃经销商直接跟零售终端嘉农合作,灵孚物流提出以提供贷款的方式来化解双方因账期和物流成本而产生的矛盾。让喜马和嘉农不解的是.灵孚物流扮演的角色会不会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经销商?而灵孚本身的利润和风险又如何去控制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10):48-50
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以把洋酒作为一个竞争层面之外的样本,予以研究学习开阔思路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则需要把洋酒作为一个重量级竞争对手认真对待了。洋酒的快速发展态势表明,国产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直接竞争和互相渗透正在开始。从洋酒发展最好的广东市场看,不仅仅是以威士忌为主的洋酒在夜场大出风头,在国产酒的根据地餐饮渠道,干邑的销售也已日益普及,已经在中高端市场直接威胁到了白酒和葡萄酒的发展。原来行业内关注的白酒和国产葡萄酒互相渗透的局面正在演变为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三方演义,洋酒作为后起力量正越来越强大。除了餐饮渠道之外,在各类流通渠道,洋酒礼盒的热销也在不断蚕食国产酒的市场。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从全国范围看,洋酒的渗透速度在加快,渗透范围正越来越大,许多二线城市的洋酒销售也在快速的增长。而从更深层面来看,洋酒的发展不仅体现出洋酒在针对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取得了成功。也体现出洋酒所引导的品牌文化正在被新一代酒类消费群体所认同。在关系未来前途的新兴消费群体的争夺中,洋酒正成为国产酒的有力竞争对手。 本文以洋酒市场操作的相关调研和分析为主要内容,以寻找洋酒营销理念与国产白酒和葡萄酒的区别为目标,以广东市场为样本,力图向您全面展示一个正在加快发展的洋酒世界,以对正在征战的国产酒商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孙群  张梦麒 《国际市场》2006,(11):11-12
烈性酒.法、英两国占上海口岸进口八成以上 随着洋酒最忠实消费群体——外籍人士和海归人员的逐年增多,以及追求时尚和格调的人士对洋酒的兴趣越来越浓,洋酒文化在社会上越来越得到认同,洋酒消费在中国市场有了巨大的上升空间,上海更是以国际大都市的特殊地位和海派文化背景而备受国际洋酒集团的青睐和关注,备品牌洋酒商纷纷将上海作为其抢占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4.
在本世纪初,洋酒市场逐渐回潮。也为品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外来洋酒品牌相比,本土洋酒在此次回潮中,基于操作层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在渠道拓展局限性、酒种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洋酒厂商急功近利的心态等。福建龙马1993年开始生产洋酒,见证了洋酒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和近几年的两个发展热潮,结合多年本土洋酒的运作经验,我谈一谈对这一轮洋酒热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新趋势的出现,都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也意味着新的机会。2005年对酒类产业来说是值得关注的一年,在这个年度里出现了不少新的市场趋势,这些新趋势将对酒类产品的营销模式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渠道的重要成员,经销商要发挥适应性强的优势,准确、灵活地捕捉新机会,成为新趋势的受益者。新的一年,经销商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怎么才能借机赚钱?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广西的洋酒消费突然热起来,用南宁刘经理的话说就是经销商都在想尽办法寻找洋酒。从产品来看,威士忌和伏特加受到最多人的追捧,瑞典的伏特加市场表现不错;从品牌来看。芝华士运作广西市场较早,在消费者中认知度最高。马谛氏虽然开拓市场较晚,但张学友的形象代言、酒吧网点的巨幅广告以及在夜场搞的一些活动,把握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前景不错;从渠道来看,洋酒消费热潮最早从酒吧兴起,随之遍布包括KTV、夜总会等在内的其他夜场,同时对餐饮渠道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从价位来看,因为有夜场消费的背景,所以广西市场上的洋酒主流价位集中在每瓶200到400元之间。  相似文献   

17.
成波俊 《糖烟酒周刊》2005,(2):A002-A002
中国人口众多,酒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洋酒进口关税下调,洋酒争先涌人中国市场,似乎是抢占了市场,就赢得了消费者。但我看来未必如此。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消费观念和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洋酒在进入中国市场最先要做的是文化宣传,必须先培养起中国人消费洋酒的习惯,让中国人对洋酒的口感及消费理念,逐渐适应,  相似文献   

18.
《糖烟酒周刊》2005,(48):24-25
11月是经销商的备战期,他们一方面要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旺季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做好明年的规划。因此在这个月,经销商的求购项目表现出关注团购产品、关注明年走向的特点。11月份共有57家经销商通过致电和发短信的方式寻求团购产品,让本刊推荐礼盒装饮料和红酒,提供价位比较优惠的名酒货源。11月也可以称为“名酒需求月”,来电咨询名酒的经销商达到95家,  相似文献   

19.
《糖烟酒周刊》2005,(8):38-38
洋酒关税降了三成、洋酒进口多了七成,但是上海酒店和专卖店里的洋酒价格却不降反升。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2004年。在洋酒关税猛降的背景下,上海迎来了洋酒进口的黄金年,轩尼诗、人头马和马爹利大量入沪,全年上海进口洋酒1.5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七成。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洋酒运作中国市场主要集中在夜场,即使在商超和酒店所占的比例也不大。但国内夜店大多被一些国际大品牌牢牢掌控,普通洋酒品牌从财力上无法效仿这种运作模式,所以生存状态很差。广东肇庆的张经理表示,虽然自己代理洋酒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但是由于夜店几乎被像芝华土、尊尼获加等大品牌垄断,无法实现有效终端的突破,所以很难上量。很多洋酒二线品牌代理商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