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予希 《中外企业家》2009,(18):157-157
《庄子·寓言》称《庄子》一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和以天倪"。司马迁也说《庄子》"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寓言中出现了大量人物,无论这些人物是否真实存在,都为《庄子》思想的表达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2.
"无为而有为",以无用做大用,这是道家一贯倡导的人生哲学。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的"栎社树"寓言,就生动展现了这种哲学思想。从人才观视角品味这一寓言,我们仍可从中领悟到益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庄子的寓言是这样说的:从前有个姓石的木匠到了齐国的曲辕,看见一棵被人当作神社的栎树,树冠大到可遮蔽数千头牛,树干足有十丈粗,树梢高临山  相似文献   

3.
伊索寓言作为中国最早的译作之一,在文学翻译界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拟超越文本本身,从跨文化交际的层面对其进行探讨研究,从而认识其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财经》杂志,今年5月号发表了该刊记史易、赵小剑和特约作常征的一篇章。该洋洋洒洒,清新活泼,于幽默之中不乏一定哲理,长达15000字左右,且以“封面章”的特殊形式出现,又取了一个《苏南寓言》(以下简称《寓言》)这样的题名,引人注目,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苍睿 《中外管理》2001,(11):47-47
管理实务界流行讲故事,故事中深入浅出的比喻.可以让听众心领神会:这也就是流行世界的《伊索寓言》与《庄子》二书.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主因。在此简短介绍两则“动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不才之才     
两千多年前,洞明世事而又懒散无为的庄子,向人们讲了这样一个寓言式的哲理故事:在一片树林子里,凡是长得高大笔直的树,都被人砍了去做梁做栋了,只剩一棵枝杈横生的“散木”,因其不才,以得天年。表面看,这是个教唆人不成材的故事。庄老夫了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当局请他出来做官,他说我宁可做一只在泥塘中拖着尾巴爬的龟,也不愿去受那份儿罪。庄子在当时就已是个有  相似文献   

7.
王鑫 《价值工程》2011,30(27):141-141
庄子作为我国先秦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中蕴涵着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鑫 《价值工程》2011,30(28):282-282
庄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著作《庄子.秋水》中的思想意义耐人寻味,如自然无限、无时不变、物无贵贱等思想对现代社会与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启迪,指导人类以有限应对无限,以平和应对变化,以真性应对生活。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也形成了对后世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诸子争鸣的局面,这样的思想激荡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与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公元前五世纪到二世纪的古代中国,在《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等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著作中就出现了关于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理学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动静观,理气论,格物致知论,心性理欲论等。朱熹这些理论的提出是针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意见,并试图在自己的思考中寻求出解决之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但朱熹的许多理论适用于上层统治者钳制民众思想,其理论更多作为了一种政治教化工具,其深厚的理学基础和哲学意义倒是列为其次。统治了数百年的理学观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之后的很多理学观念大多是围绕着理学范畴加以精细化,而没有出现新的哲学观,在加之传统哲学家大多是文人;因此,这种哲学观念势必会影响到文学的进程,特别是明代这种理学观念气息更是浓厚,诸多文学流派多以理学中的某些观念作为行文的规范。本文将以解析朱熹理学的内容对中国传统哲学做一个浅薄的探索,以求再诠释中国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一、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从远古时代开始,原始先民就逐步形成了守约讲信的伦理道德认识的萌芽.大约在晚商至春秋,"信"作为成文的行为规范首先出现在金文上.先秦时期,《尚书》中开始出现"诚","神无常享,享无克诚",这里的"诚"主要指的是笃信神鬼的虔诚.  相似文献   

13.
刘鑫 《价值工程》2011,30(22):207-208
从文艺学的视角看,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在西方文学书写中,依托西方理性主义的哲学背景,在文艺理论的逻辑思辨中形成的。其经由中国本土文学写实精神的培育,于二十世纪中国启蒙、救亡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历时性地、多形态地、多层面地开启了中国化的进程。从文学形态,写作精神,书写方法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的特征,并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有机整合中稳健前行。  相似文献   

14.
韩致宁 《活力》2014,(15):58-59
在中国古代传播思想史上,先秦时期是传播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先秦诸子对传播现象的研究,为中国传播思想史制定了众多的议题,被后人反复讨论。这一时期的大多数传播思想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选取先秦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的传播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试图探究其对现代传播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天"与"人"这两个哲学范畴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贯穿中国哲学史的"天人之辩"则天人之辩发端于先秦。本文试图就先秦哲学中"天人"之辩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疏理。  相似文献   

16.
佚名 《财务与会计》2011,(10):75-76
查理·芒格于2001年创作了会计寓言——《2003财务大舞弊》。该寓言通过对公司操纵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来修饰利润的描述,揭示了会计师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然而,芒格颇具远见又富含深意的寓言却不为公众所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从历史上就一地存在着有城无市现象。为什么说它没市呢?因为中国一直是以物易物的。后来虽然有了货币,但货币在整个流通领域不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或者从事商业经济在封建社会是不入流、不入册的。举个例子,商人不能当官,农民可以当官。古代中国一直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进行交换,于是不得不出现“市”。那什么是市呢?日中为市,一看太阳到了正上头了,大家便都去一个集中的地方,撂地推,到那儿去互相交换一下所需物品,这就是先秦时期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山上看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为高大无用而免遭于砍伐,于是庄子感叹说:“这棵树恰好因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一只不会叫的雁杀了来招待我们的客人。”  相似文献   

19.
佟莹 《活力》2011,(6):39-39
幽远在中国艺术语言里面含有一种幽冷、深远、寂寞、超群脱世的境界。它不但体现了庄子的精神。在禅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幽远之境始于中唐时期,但是在宋朝山水画中出众。韩拙的幽远之境是从郭熙平远之说中总结出来,与其说是建立在客观的空间关系上,倒不如说是建立在氛围及其心理范畴上。幽远意境不仅在画中有体现。在诗歌中和园林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科技》2009,(26):38-38
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山上看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为高大无用而免遭于砍伐,于是庄子感叹说:“这棵树恰好因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一只不会叫的雁杀了来招待我们的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