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理财     
近日影片《孔子》热播,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孔子热。在很多人眼里,孔子一生的大半时间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谙金钱,不重利益,可以说和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并非如此,孔子在当时应该属于有钱人。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出门做学  相似文献   

2.
近来影片《孔子》热播,在全国上下引发了“孔子热”。在很多人的眼里,孔子一生大半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屑金钱,不重利益,可以说和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孔子在当时绝对属于有钱人。  相似文献   

3.
影片<孔子>上映后,全国上下再度掀起孔子热.在很多人的眼里,孔子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其实孔子还是一个擅长财富积累、精通理财之道的大师. 这从孔子的经典语录和生活经历就可见一斑.试想孔子带着数千学生周游列国,在当时如果没有深厚的经济支撑和高超的理财水平,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4.
孔子理财     
近日影片《孔子》热播,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孔子热。在很多人眼里,孔子一生的大半时间部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谙金钱,不重利益,可以说和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并非如此,孔子在当肘应该属于有钱人。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出门做学问,一千人等车马劳顿,绝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5.
早在《孔子》开拍之际,本人就为电视剧导演胡玫捏一把汗,担心《孔子》被拍成胶片版的电视剧。有媒体朋友通知看片,我第一时间看了,之后证明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不似电影,这是《孔子》最大的硬伤。  相似文献   

6.
孔子对谜     
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讲学 ,见前面有两个顽童在路中顽耍。孔子的徒弟赶紧停住车 ,大声嚷道 :“你这两个顽童快让开 ,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徒弟 ,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 :“我们有要事在身 ,借个路让过去吧!”顽童甲问 :“你们有什么要事呀?”孔子答道 :“周游列国 ,讲学传道。”顽童乙接口说 :“那你这位老先生一定有套本事和才学?”“岂敢 ,岂敢。”孔子连声谦道。顽童甲 :“我问你四个字!”说罢唱道 :“一点一点分一点 ,一点一点合一点 ,一点一点留一点 ,一点一点少一点。”孔子说 :“这是汾、洽、溜、沙”四个…  相似文献   

7.
孟季娟 《中国外资》2013,(20):371-37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和最大代表,由于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也使孔子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本文以《春秋》为视角探究孔子在史学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人的眼里,孔子一生大半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不谙金钱,不重利益;但只要细想一下,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孔子有三干弟子,七十二贤人,且能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出门做学问,一干人等,车马劳顿,绝对要花费一笔不菲的开支,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恐怕是不行的。由此,我猜想:孔子在当时绝对属于有钱人,如果那时有福布斯排行榜的话,肯定会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9.
欲速则不达     
《论语》里有这么一段话,说的是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鲁国做了官,有一天回来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对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事不可一味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求快速,结果反而会达不到目的;而如果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孔子虽然谈的是为政之道,但上述言论在今天依然是行之有效的真知灼见。做事不能只图快不求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0.
李春英 《金卡工程》2010,14(4):319-319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教育及于平民,是民主教育的源泉,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有教无类的含义到它对现代教育的深远影响及价值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1.
孙海帆 《深交所》2010,(2):53-55
早在《孔子》开拍之际,本人就为电视剧导演胡玫捏一把汗,担心《孔子》被拍成胶片版的电视剧。有媒体朋友通知看片,我第一时间看了,之后证明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不似电影,这是《孔子》最大的硬伤。  相似文献   

12.
陈淑华 《金卡工程》2010,14(10):314-314
儒家的权变伦理思想在孔子那里并未做出详尽的阐释,但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孔子的思想意蕴、处世原则和方式,是对经与权生动鲜活的诠释。本文从个体的人伦道德层面、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方法论层面对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阐发。  相似文献   

13.
张中原 《金卡工程》2010,14(2):292-292,291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人。长期以来,其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立足《论语》本身探讨孔子的育人观,重点解析孔子的人格魅力、人才观、幸福观以及人性化的教育方法等,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在今天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不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重温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施行素质教育,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中庸思想及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焱兵 《金卡工程》2009,13(5):290-290
孔子提出的执两用中.持中致和的中庸理念,数千年来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孔子的中庸思想主张为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持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管理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巫马期上任后十分努力勤奋,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地工作了一年,结果单父县大治。然而,巫马期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此时,国君又请孔子再推荐一个人。于是,孔子推荐了另一个学生宓子贱。  相似文献   

17.
孔子在楚国时,有一位渔夫向孔子献鱼,孔子不肯接受,双方推让了许久。最后,渔夫终于说了实话,他说“:天气太热,市场又很远,这鱼卖不掉就要发臭,与其等它发臭扔掉,倒不如送给先生。”孔子听了,不再推让,他恭敬地向渔夫拜了再拜,将鱼接受下来。孔子的弟子埋怨说“:先生乃大贤之人,本不该和渔夫这样的愚民深谈交往。如今先生为了一条鱼,招来贪占之嫌,岂得不偿失?”孔子一句话也没说,却让弟子们打扫地盘,将鱼拿来祭祀。弟子们更迷惑了,他们说“:渔夫把鱼送给你,本属不敬,而先生却恭敬地用它祭祀,真是太抬举那个渔夫了。先生这样敬人而委屈自己,为…  相似文献   

18.
孔子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杰出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当代教师应培养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及“身教”能力。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才能持续完善教书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9.
君子与小人相对,二者都不是孔子创造的名词,而是在孔子之前古已有之。不过,与我们现在对君子和小人分别指有德和缺德的人这种理解不同,孔子之前,君子和小人是以位分而不以德分的。换言之,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准则不在于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在于是否出身贵族。君子是指具有贵族血统的人,而小人则是指一般的平  相似文献   

20.
魏豪玥 《中国外资》2011,(8):283-286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消费者主导市场的趋势不可逆转。企业要想在世界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企业产品要想在消费者心里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崭新的营销理念,而孔子的仁学思想符合了世界经济营销的潮流。对于国际营销来说,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以包容万象为前提无疑是治愈世界经济纷争的一剂良药;对于一般营销来说,孔子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即"惠而不费"的思想,无疑是以小博大的长远的营销战略观点;而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体现了消费者追求的差异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从"4P"、"4C"、"4V"和"4R"的营销传播理念传承的轨迹不难发现,新经济的营销思想正在向2500多年前的孔子"仁学"思想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