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现代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后、低效的农村物流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瓶颈,同时也不利于当今新农村建设。现代物流进入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提出构建新农村现代物流系统的理念,并阐述了基于循环经济的现代农村物流的内涵和模式,同时指出了优化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系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物流发展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杰 《经济师》2009,(3):174-175
深化流通改革,加快农村流通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课题。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长期制约农村流通的物流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突出表现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流通方式落后、流通信息体系不健全、流通主体规模小、市场化度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市场管理滞后等方面。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流通要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主体,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及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发展农村物流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强求一律,打破农商分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供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3.
经贸视眼     
加快构建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发展连锁经营 推进流通现代化;推行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明显加快,以采购、运输、流通加工、储存、配送、分销与信息等为主的农村现代物流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政府应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农村市场的物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是加快消费流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都在打着加强"三农"工作的"组合拳",重点在于解决农村物流存在的"流通不畅、信息不灵"的问题。当前,就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实际情况而言,由组织形式分散、规模实力薄弱、专业素质不高的个体商户们所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省应努力做好"三农"工作,农产品物流水平是该工作一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积极发展多元化农村市场流通主体、推进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和标准化、重视对农产品物流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刘建波 《经济师》2009,(8):246-246,248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对于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湖南省农村物流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缺乏政策统筹,企业多而散,缺乏竞争力,缺乏专业的信息平台,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必须要在政策上给农村物流予以支持,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和管理,整合优势资源,培育龙头市场,加快发展农村物流信息化,要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促进湖南农村现代物流业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小娟  贺平 《时代经贸》2011,(10):140-140
随着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地市级烟草公司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大配送、大流通的卷烟现代流通模式需要与之相配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专业的物流管理工作逐渐显出了它的真面目,物流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繁重,这对烟草商业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物流流通体系的建设,商务部自2005年开始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旨在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成功建设物流流通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讨,以促进农村物流流通体系的建设。一、人力资源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业兴起,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其促进了我国流通业和与运输业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有效的推动了物流业朝着国际化市场的方向发展.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下,现在物流业发展优势不断的提升,而物流业发展其组成部分有很多,且物流成本的控制是提高物流收益的关键,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物流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物流流通成本的构成比、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进我国物流经济和流通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原因和必要性,并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的观点,同时指出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障碍,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分析了循环经济下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循环经济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赵敏 《经济地理》2008,28(1):29-32
区域共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区域共同物流先行,整合长株潭的现有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互动的共同物流系统,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首先阐述区域共生与共同物流理念,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物流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基本情况,提出了物流基础设施功能整合对物流网络机制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上述内容,就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物流金融是基于物流增值链中的供应商、终端用户、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等各方的共同需要所产生和发展的。物流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同时也给现代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物流金融在国内处于萌芽时期,各方需要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以实现多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当前我国物流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界定物流企业融资效率的概念,阐述物流企业融资效率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并提出对物流企业融资效率评价的五个评价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物流企业不同融资方式的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当前五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内源融资、融资租赁、民间借贷融资、债权融资、资本融资。  相似文献   

16.
Logistic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There are five reasons that can explain the phenomenon. It is a problem that logistics development neglects the trade or commerce. The trade flow guides the logistics. So the logistics should develop calmly. If not, it might cause the problem of irrational and aimless resources 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7.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于安徽在中部崛起具有战略意义。为了促进安徽省制造业和物流业更好地联动发展,文章认为,除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支持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外,还应该实施营造有利于两业联动发展的政策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敦蕾 《经济与管理》2007,21(9):35-3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物流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促进中国物流的发展,对物流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学习和借鉴美国政府在物流发展中的经验可使我们取长补短,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是提升一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发展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析了美洲、欧洲和亚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提出借鉴其先进经验来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第三方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多而不聚、大而不强、乱而无序、散而未联、全而不专,稳而未捷。产生这些问题有体制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解决的对策是建立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政策体系;下大力气整合全省物流资源;新建项目实行物流业务剥离;金融机构跟第三方物流共建供应链;海关、工商等部门职能服务下伸;对高资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征地、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下真功夫构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