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建国 《发展》2008,(5):19-20
一、“抓项目、促发展”战略是实现甘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甘肃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从甘肃经济发展过程分析,甘肃经济发展仍然呈现着突出矛盾。首先是经济基础的区域条件薄弱。  相似文献   

2.
有步骤多层次全面积极地推进甘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胡其昌(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兰州,730030)一、加快甘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甘肃省作为一个国内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效益潜力...  相似文献   

3.
李小艳  王俊 《中国经贸》2013,(12):110-111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甘肃建设的进程,必须高度关注金融生态环境,切实解决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以优化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话亏损问题探讨吴江,张正福,白元勤一、甘肃农村电话亏损的原因甘肃农话长期亏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管理等诸多因素。1.甘肃农村商品经济基础薄弱,农民还不富裕,是甘肃农话发展缓慢,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电话作为较高层次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孙敏 《亚太经济》2001,(1):16-18,73
新加坡严重依赖外国资本,本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金融政策的实行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政府无法有效运用巨额存款,这些都是新加坡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唯实 《发展》2007,(7):25-26
甘肃是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自主创新,就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动态比较优势,就难以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丧失参与竞争的资格。文章在深入分析甘肃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国内外此类地区成功转型作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甘肃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和建议,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宏 《发展》2012,(10):5-5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非常滞后。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甘肃仅为52亿元,排在西部11省市区的第8位;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5%,甘肃仅为1.26%。因此,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8.
黑龙港地区是指太行山冲积扇前沿以东的河北低平原区,包括沧州、衡水、邯郸、邢台所辖47个县(市、区)。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港地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建成了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农业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果品、肉类、禽蛋产品的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43.5%、91.8%、30.8%、25.8%和32.0%,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特色和影响的加工制造产业群,羊绒、纺织服装、金属丝网、橡塑制品、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开始步人全面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9.
荆茂 《中国经贸》2008,(15):58-6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截止到2007年6月底.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  相似文献   

10.
王晓军 《特区经济》2012,(4):166-168
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湖南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还存在经济基础欠佳、地方金融发展滞后、信用中介市场发育缓慢、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地方金融发展、培育信用中介市场、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等,对优化湖南金融生态环境,实现湖南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县域是以县为单元的地理空间,而县域经济则是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长期以来,甘肃省的县域经济主体实质上就是农村的自然经济。由于省域经济基础薄弱、投入有限、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资源匮乏等多元因素影响,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壮大。论文系统分析了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旨在厘清甘肃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运用195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对山东省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的金融发展没有很好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关系,但是经济增长却对金融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这说明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没有进入到良性互动发展状态,而政府的投资是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山东省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领域虚拟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核心内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趋势体现在金融经济的规模急剧膨胀、金融交易活动日益虚拟化、人类的财富价值体系构成与传统观念相比发生倒置;金融领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于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金融领域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维持协调关系。我国金融领域虚拟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我国金融领域虚拟经济基本发展方向是一方面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一方面要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控。当前我国金融领域虚拟经济的发展重点是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一、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长三角主要指以上海为龙头的苏南和浙东北地区。2005年总面积10.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200多万人,实现生产总值32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700元。根据2005年的统计,长三角以全国1%的土地,6.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5%的国内生产总值。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全国的27.8%和53.8%。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其巨大的经济功能,当之不愧地成为引领我国融入全球化经济的最先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9,(45):24-27
人口相当于北美+欧盟的3.5倍 本世纪以来,亚洲经济保持了年均6.2%的增长,GDP占到全世界的约1/4,成为仅次于欧美的巨大经济区。亚洲区域内的贸易比率已经从1990年的43.0%提高到2005年的54.5%,作为经济区实际上正在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16.
创建金融安全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齐齐哈尔市致力于金融安全区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的、实质,高度重视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和推进措施,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深入开展此项工作,实现地方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为齐齐哈尔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沛文  潘锋等 《发展》2001,(9):65-68
一、甘肃经济发展现状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一甘肃经济发展现状纵向比较,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00年同1978年相比,GDP增长535倍,年均增长877%;人均GDP增长352倍,年均增长7.21%;三大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041∶6031∶1928变为1999年的1963∶4475∶3562。但从横向看,甘肃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表12000年甘肃几项主要指标在全国及西部的排位一览表二甘肃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19…  相似文献   

18.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国外资本的良性互动是发挥外资溢出效应,推动内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一国或地区增长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按现行价格计算,1979—2002年,浙江GDP的增量中有69.1%来自于民营资本,充裕的民营资本确保了浙江经济起飞的实现。但与此同时,外资经济成为浙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在世界经济预期有所变化的环境下,继续呈现稳定运行态势,价格起伏波折中有惊险无危机。从世界经济增长趋势看。整体经济增长水平继续保持4.3%。美国经济维持3.5%左右水平的增长。欧元区和英国被下调经济增长水平至1.2%和1.9%,前次预期为1.6%和2.6%。日本从0.8%上调为2.0%。其他新兴市场和主要区域经济增长基本保持稳定相对态势强劲。国际金融市场面对世界经济微幅波动的形势,价格风险因素不断上升。主要金融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交替上涨。达到近年较高水准,不断刷新纪录。使得金融危机防范心理上升,虽然投机因素继续推动价格调整的波折。但金融应对稳健运行,依然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第三季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锋 《浙江经济》2005,(19):40-41
改革片放以来,浙江形成了以“轻、小、集、加、贸”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中小企业成为浙江经济的主体和新的增长点。浙江省现有108万家中小企业、乡镇企业,200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00亿元,外贸出口4100亿元,利润总额1370亿元,实缴税金780亿元;在全省工业增加值中,乡镇企业已占到了80%,在全省财政收入中,乡镇企业已占到近6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获得了连续7年全国第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