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金一彪 《中国招标》2009,(33):51-54
廉价的劳动力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中贡献率最大的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也一直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与国际贸易。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形成,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能持续吗?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对我国的劳动力优势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与未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张玉倩 《北方经济》2007,(11):61-62
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就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因为我国是一个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劳动力的价格有所提高,仍慢于同期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中国有效劳动力供应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同步甚至快于经济增长,因此我国仍能保持劳动力比较优势.但近期有两个几乎相似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一是德国纽伦堡调查研究中心所分析出结果--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起码还能持续3至5年;二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判断--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找出更具有说服力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4.
加工贸易与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瀚 《特区经济》2005,(10):40-41
一、中国的加工贸易20多年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对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容否认的贡献。然而,2004年以来,由于“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人们对于这种以低附加值简单加工为主的产业能否继续成为珠三角以及我国其它地区经济发展的依托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的政策不能一刀切,应在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使生产率提高的源泉逐步替代人口红利源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温州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出口依存度显著提高,商品出口结构逐步优化。文章对2002年以来的温州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就目前温州出口商品结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进一步优化温州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口是否能够重新恢复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基于这一判断,本文对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是衡量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的主要标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2009年以后,我国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从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这一变化意味着我国利用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8.
王珂 《北方经济》2012,(12):82-83
长期以来,廉价的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出口贸易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成本低的优势,在国际上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如果这种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能持续下去,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增加了竞争的砝码。但近来的周边国际市场的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印度等国家已经成为一些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目标。这个信息很明显地,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不再是我们独有的了。  相似文献   

9.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我们既要巩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扬比较优势之长。同时.又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我国也陷入了日益严重的反倾销摩擦之中。在分析时,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并计算出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2006年间的RCA系数,而且计算出1987—1994年和1995—2007年两时期国外对华反倾销的产品构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国外对华反倾销的产品构成与各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是相关的,而且反倾销涉案产品的构成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与这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WTO被称做贸易联合国,世界上每年96%的贸易额是发生在其组织内部的。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意味着我国企业有了更多的外贸机会。我国企业,特别是在生产中较多使用劳动力的制造业企业(如服装、家电等企业)为迎接这一机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借助于我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大举进攻国际市场,把中国变成“世界工厂”。应该说我国企业的这种美好理想不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国际贸易中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比较利益说”认为,国际贸易是建立在各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唐敏 《中国经贸》2014,(15):171-172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出发,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在当前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要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革新、创立自主品牌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我们既要巩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挥好既有比较优势。同时,又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优化比较优势的素质,形成发展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比较优势对竞争力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具有不可逾越性。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才是竞争力不竭的源泉。因此,高度重视发挥比较优势,必须切实提高劳动力素质,这是我国企业今后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外生差异,使一些区域的公司产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本文以公司并购决策作为获取比较优势的方式,考察公司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创造的并购协同效应。研究发现由最低工资标准差异带来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提高了公司作为并购目标方的吸引力,并且并购后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目标方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对劳动力依赖程度更高、成本转嫁能力较弱以及所在区域劳动力供给较为缺乏的并购方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本文发现目标方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可以产生显著为正的并购公告市场反应。本文研究结果为以拓展公司边界来最小化生产成本的并购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解,对评价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最低工资制度的后续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雍志强,张晓艳,傅广军自李嘉图以来,比较优势原理已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块基石,其基本结论是:一个开放经济的绩效优于封闭经济,是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它能够利用自已的比较优势、避免自己的比较劣势,而且,国际贸易是...  相似文献   

17.
从显性比较优势看中国后发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数量变化的历史现实,分析了比较优势在中国的适用情况。本文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的阐述来引入中国实际总出口方程,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比较优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论证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后发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的比较优势——基于H-O理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利用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令中国外贸出口额逐年增加并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转变中国的比较优势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改善中国外贸出口的结构迫在眉睫,并用"比较优势陷阱"等观点作为其理论支撑.文章在H-O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的出口竞争优势仍旧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给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与货币政策效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代末,中国政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制订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哪项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大?笔者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得出近年来财政政策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