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首先简单地总结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然后给出了经济波动的一些基本事实,并提出现有的经济周期理论不足以解释实际的经济波动;继尔给出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后,提出从混沌和货币的视角重新构建经济周期理论:从微观的角度重新认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重新考察整个经济系统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后危机时代,为了应对"金融海啸"的余波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波动的损失,各国政府、企业纷纷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政策与管理方法,在基于常规性调整的同时,逆向管理思维及策略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逆周期管理成为提高管理效率所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经济波动给以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说明,以期为逆周期管理的政策选择提供更为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仅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基于竞争性思维定式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甘肃经济周期的特征 ,并与全国经济波动进行了比较 ,揭示了甘肃经济波动的规律性 ,提出了平抑经济波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理性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性经济波动往往对经济系统造成一定的震荡性冲击.因此,100多年来,各国的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试图寻找消除周期性经济波动的所谓"反周期"对策.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大多数的对策只能暂时减缓波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周期性经济波动.这就迫使我们对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刻的反省.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才  白淑云 《南方经济》2006,53(12):84-93
本文运用HP滤波、迭代的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DAG技术、结构VAR模型、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粤港澳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比港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弱,而且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正处于下降时期;粤港澳之间经济增长不存Granger因果联系;只有港澳之间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同期因果关系;粤港和粤澳经济波动的相互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它们比香港对澳门的解释能力差。  相似文献   

6.
从价格调整的成本角度来解释经济周期,开始了凯恩斯主义"复兴"的历程.新凯恩斯主义者的这一理论,是对原凯恩斯主义以价格和工资刚性为特征的经济波动理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古典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立两变量SVAR模型,采用时间序列时域和频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金融周期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金融周期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在经济衰退期和繁荣期,金融周期冲击可以分别解释经济波动的57.78%和18.01%;(2)金融周期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呈现时变性,在2011年之前,造成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是金融周期冲击,可以解释经济波动的60.79%,而在此之后,只能解释经济波动的17.88%;(3)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在不同的频域内存在着双向的影响关系,但在二者的主要周期部分金融周期领先经济周期波动,说明存在着从金融周期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4)金融周期的中周期和短周期分别与经济周期的中周期和短周期重合,表明二者存在着周期共振。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应对金融周期波动以及维持经济稳定具有良好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龙江  朱增城 《特区经济》2011,(4):216-218
本文依据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理论,运用"阶梯周期法"、"离差分析法",并结合三次产业波动,投资、消费等因素对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运行的整体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波动强度降低,正逐渐从短周期向中周期过渡,但与全国相比,经济扩张能力和抗衰退能力相对较弱;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产业对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相比全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低;在投资、消费两因素中,投资增长的波动决定着贵州经济的波动。本文还对以上研究结论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使用一般均衡的框架分析经济波动现象 ,认为经济周期是理性个体对实际冲击调整的结果 ,从而波动本身是Pareto最优的 ,任何的政府干预只能改变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其倡导的理论本身 ,也在于其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的建模方法———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10.
卢杰 《特区经济》2010,(8):157-159
旅游业是典型的顺经济周期行业,如何利用创新手段在全球化竞争和世界经济波动中提升自身竞争力,是旅游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从反经济周期的视角探讨旅游业创新系统的构建,是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H-P滤波法分离出实际GDP的趋势项和波动项,依据波动率划分了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周期,并分析了经济波动的特征,最后通过产出缺口法判断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主成份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和物价稳定等社会目标在内的经济周期波动指数,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政府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动态关联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前期具有有效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呈不断减弱趋势;经济波动更多地来源于自身冲击,政府投资激励贡献度偏低且不稳定。分产业分析发现,政府投资冲击引起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经济波动效应非常微弱,而对第三产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强劲,并且表现出较长时期的持续性。中国现阶段的政府投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不能起到有效激励作用。本文认为,政府在利用投资调控经济运行时,不仅要关注投资规模,更要重视投资效率及投资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相似文献   

15.
用小波方法对美国季度GDP时间序列进行了波动成分分解,以此来分析美国经济波动的特点,然后根据经济周期理论,将波动周期小于一年的噪声波动成分分解出来。将该噪声波动看成是一个平稳随机过程,并用高斯频谱合成方法(GSSM)对该噪声波动进行模拟,从而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正常波动区间。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周期联动引发了学术界与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全球性冲击与外国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归纳了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表现与驱动因素。通过梳理国家间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直接投资联系以及国际生产网络对各国经济周期协同变动的影响,总结了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宏观渠道。同时,立足于微观企业的国际联系与跨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周期联动中的角色,文章考察了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微观机制,分析了跨国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内部供应链以及技术转移与溢出效应在特质冲击跨境传导并上升为宏观波动中的作用。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当前全球经济联动的趋势变化,文章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林子豪 《中国经贸》2013,(16):13-14
经济周期波动与国民经济运行轨迹具有相关性。结合经济周期理论,评价和反思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其所产生的问题,分析和探讨行业周期性低谷的扩张策略、行业周期性波峰的收缩策略、以及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制造业的导向。将逆周期策略研究纳入企业发展视域,进而提出运用逆周期战略是制造业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术信息     
“经济波动与经济监测预警”研讨会征文“经济波动与经济监测预警”研讨会由上海社科院经济所主办,定于2006年10月21日(星期六)在上海召开,具体地址另行通知,会期一天。现公开向学术界征文。1.研讨会主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经济波动理论和实证研究;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测定方法;经济监测预警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性论文务必反映学科前沿,实证性论文务必紧扣中国实际或者区域实际,尤其欢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论文。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8000~12000字之间。2.参会对象和投稿方式本…  相似文献   

19.
李勇 《南方经济》2010,28(7):72-82
本文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分为市场性波动和体制性波动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了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特征:由"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据此,本文通过构建模型证明了下述结论:体制性波动是导致我国经济周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体制性波动的减弱和市场性波动的增强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周期从"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市场性波动"在风险和信息方面所引起的波动要显著性的小于"体制性波动"。最后,本文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调控的宏观视角--基于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探讨了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对于前者,由于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密切关系而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对于后者,由于房地产业联系到资产抵押的货币供给而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当房地产业成熟后,则是经济波动的制衡力量。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幅房地产业调控的宏观全景图,分析了房地产调控的思路、目标权衡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