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连海 《改革与开放》2012,(22):177-178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应对我国的海洋文化进行研究。基于此目的,文章浅述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对我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影响,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找出其我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雅君 《改革》2021,(2):106-117
海洋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海洋经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MS(M)-VAR(p)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正向影响逐年增大。另外,劳动力因素、科技因素、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都是显著影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海洋劳动力投入;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提高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扩大海洋产业规模;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需求,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海洋文化是开放的世界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而且是广东文化发展的基石和特色。推动海洋文化大发展既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广东省打造“改革开放大省”、“文化强省”、“海洋强省”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精神一直是西方社会所崇尚的文化内涵,追求自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品质.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海洋文化”的思想家,黑格尔对人类在海洋文化构建中追求自身“自由”状态的本质做出了全面论述.我国是世界海洋文化史的发端,但是由于个人自由意识不强,导致海洋意识落后,海洋文化无法有效形成.只有激发民族的自由意识才能使国家的未来由陆地延伸至海洋.  相似文献   

5.
随着浙江的“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从规划试点正式走入全面实施阶段。宁波是海洋大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共存。在海洋资源大开发之际,实施科技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建设“海上宁波”的重要举措,更关系到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是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也是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经济建设的强省。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必须置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之下。海洋经济强省是海洋强省的基础与保障,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既要发挥现有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地位、海洋经济发展能力以及临近港澳、海陆协调发展等优势,也要挖掘海洋科技、遍及全球海洋国家华侨华人产业实力、海洋社会文化等综合潜力。在壮大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基础上,特别重视海洋产业的国际获利能力,不断提升其全球产业地位与竞争力,在实现海洋经济强省过程中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亚宁 《东北之窗》2014,(13):51-5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这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需以海洋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为基础。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根据中国海洋经济及相关统计数据对海洋综合实力及其动态变异规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2001—2016年中国海洋综合实力呈上升趋势,且具有阶段性特征,但要素层七大子系统对海洋综合实力提升的传递作用具有异质性。为此,需从以下方面提升中国海洋综合实力:完善海洋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改善海洋基础设施效能,提高海洋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市场与国际竞争力;在合理利用现有海洋资源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海洋新资源,提高海洋生态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海洋强国的战略创新研究,既是海洋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中国海洋强国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在分析世界及我国海洋战略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构建“六位一体”的立体耦合创新型海洋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0.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日前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经济发展不是单一的,它迫切需要文化的发展作支撑。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干百年来,浙江人孕育了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有富含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在“十二五”期间,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沿海大国,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新世纪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海洋旅游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旅游收入不断攀升,许多沿海城市都依靠海洋旅游业来作为经济支撑。基于此,我们主要阐述了我国海洋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发展海洋经济、振兴海洋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日本以"海洋立国"为发展目标,具备比较系统、完善的海洋规划,海洋产业也具备了相当规模。《海洋基本法》及《海洋基本计划》是日本海洋战略的核心,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是日本承担海洋相关事务管理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海洋资源开发关联产业、海洋信息开发关联产业、海洋生物资源关联产业以及海洋观光产业等成为未来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借鉴日本海洋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国向海洋产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科技水平近年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中国在海洋权益方面逐步采用实际行动捍卫合法权益并进行相关的海洋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岛屿岛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该阶段相关的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海洋岛屿的战略地位正在不断提升。海洋岛屿自然资源的优化具有几大特征:即集约性、长期性以及可持续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我国海洋岛屿自然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福君 《浙江经济》2005,(22):36-37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同土”和“建设海洋经济大省”两个阶段:随着全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海洋经济规模逐步壮大,陆海之间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布局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海洋的大规模开发,需要强大的陆域经济支持,海洋优势也只有与全省陆域经济发展、与全同沿海地区牛产力布局紧密结合,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浙江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战略优势,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蓝色同土”,体现在海洋优势。但是,就目前看来,浙江的海洋开发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俊果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40-143,154
中国海洋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海洋产业,不同的海洋科技进步速度导致主导海洋产业的更迭,促进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分析了制约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科技因素,结合全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强第一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海洋油气、深海矿产开采技术,推进潜在高增长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强化海洋共性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韩海燕 《走向世界》2012,(17):54-57
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领海和管理海域的中国,海岸线漫长而且海洋文明历史悠久,海底沉船、文物不计其数。从近海到远海,这些沉睡在海底的文物因水下考古队而重见天日,一次次地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和中国古代文明在蓝色海洋中的辉煌。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城市,大海孕育着这座城市的蓝色产业和海洋文化,蜿蜒730多公里海岸线上港湾交错.引领青岛走向蓝色、走进蓝色,而这片蔚蓝之下则蕴藏着青岛与海洋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但推进海洋强国战略需要海洋强国意识教育的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却存在着国民尤其是青年海洋强国意识教育不足的问题.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由我们对海洋强国意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海洋法律体系缺乏、社会氛围不浓厚等因素造成.对此,我们必须多措并举来加强青年海洋强国意识教育,从而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年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8.
黄昕 《港口经济》2012,(10):42-45
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对台区位优势突出,海洋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应紧紧把握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新机遇,推进滨海新城建设、加快临港工业大项目“三维对接”、引导海水养殖从福州向省外和东南亚等国家转移、引导政府及社会资本向海洋经济聚集、推进滨海旅游深度开发,快速发展壮大蓝色产业,提升福州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海洋文化生态包括实现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洋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主体性;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海洋文化生态的平稳度、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影响海洋文化生态的因素。文章认为,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合理开发与配置海洋文化资源、完善海洋文化生态的管理与立法、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文化生态的不良影响、构建和谐海洋文化生态圈应成为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舟山 《浙江经济》2011,(7):14-15
从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到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一脉相承、互相联系的,海洋综合开发试验是舟山群岛新区先行先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