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以来,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学前教育资源从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超越。跨越式大发展主要得益于促进公平的发展导向、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全面密集的政策支持、倾斜照顾的资源配置以及行动计划执行的强力推动。当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须从数量推进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着眼于不均衡、质量低、特殊性等核心问题,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质发展、文化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支持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我国民族教育双重性,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挖掘和选择民族生熟悉的生境文化知识,所计划并开展的一种贴近民族生生活,有助于民族生发展的课程实践活动。多元文化校本课程评价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关注民族生在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多元文化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课程,确立开放、多元的课程评价观。坚持人文主义的评价取向、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评价发挥着激励、质监、调控与甄别的功能和作用,其目的在于诊断问题,促进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不断规范。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更能关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深层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培养学前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泰勒原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双重性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场域中,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有两大文化圈:一个是以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圈;另一个是以回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圈。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并以此来加强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也是激发民族地区内发动力的触点。从政策和理论视角出发以教育理念、资源供给、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监测体系五方面析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特征,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观念、资金、师资、课程、监管方面的困境。突围以上困境,需由粗放式的基本普及转向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践路向包括: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认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优质课程体系,着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监测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李定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先生在民族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是影响巨大,十五期间承担了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研究成果在西北民族地区扎土生根,建构了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带出了一批从事西北民族地区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担。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在民族地区大学生管理理念方面较为滞后,存在不少问题。因而,需要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伴随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的到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民族大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比其他地区面临更多的困难,在这些困难中最突出的是人才缺乏。它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一难题,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发展高职教育。同时,只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才有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使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两者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范围广阔,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化。因此,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师范生多元文化教育培养策略研究价值高,笔者在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师范生多元文化教育培养现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力求实现提升西部地区高师院校师范生多元文化素养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一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供本校使用,还成为其他学校的选修课程。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包括校本教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辅助教材与练习册,以及校本活动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了科研课题的带动作用、课程专家的引领作用、课程领导的组织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土资源的支撑作用、开发成果的共享作用。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扩大校本课程功能,促进学校整体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并以活动课程作为重要落脚点,突出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实现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接轨。  相似文献   

11.
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学校的课程。民族学校的课程除了具有普通学校课程的共性之外,还在民族学校教育中发挥了特殊的职能和作用,对此可以作多维解读。一是从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课程发挥了先行组织者的职能;二是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角度而言,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发挥了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中介的职能;三是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的课程又是民族文化的浓缩和整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双语课程资源匮乏是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双语课程资源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不高、发展缓慢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通过发挥双语专家的才能,加强双语课程文本资源建设;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好双语教师作为双语课程实施最重要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网络传递快、支持自主学习的特点,加强网络双语课程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还应该通过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最大限度地释放双语课程开发的人才的活力;在国家层面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项目方面重点关注双语课程开发问题;加强双语课程开发的资金保障,设立双语课程开发的专门经费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我国少数民族双语课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本身具有多样性,作为强势语言的汉语及具有目标语言与工具语言双重属性的英语的介入,使其语言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外语课堂教学也因此以语码转换与交替为主线。通过对这一特殊语言生态环境、接触过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中由此引发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征时期中国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标志着这百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成功。长征时期我党根据革命形势,确定了转变少数民族对红军的态度为教育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了不同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关注一线高端人才培养是高等旅游教育多类型、多层次办学的迫切要求。只有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扎根行业沃土,时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行业发展现实需求,善于把办学的触角伸入到一切可以积聚教育资源、且有利于发挥现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社会服务功能的行业部门或业务领域,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以本土化为价值取向、以文化传承人为主要目标、以文化创意等知识技能类职业型或实务型的一线高端人才为基本规格、以“校政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主要方式、以(与旅游文化体验相关的)休闲文化建设为基本路径、以旅游类各专业教学改革为平台的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谋求民族地区高等旅游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民族节日"展游",结合发展贵州旅游业,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这种"展游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了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管理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通过同质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的集群,实现了范围经济,比起单纯的旅游开发来说,更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通过交易会、推荐会、学术会、展示会、节会、赛会等展会与旅游相结合,宣传贵州旅游资源,筹措开发资金、技术和人才,能有效推动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