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析学校公民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相比,阐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学校公民教育作为培养法治国家的主人的基础性教育,对国家的发展所发生的举足轻重的影响。提出学校公民教育应以公民为培养目标,让国家的主人在学校中树立公民意识,系统学习做主人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公民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始,非常重视教育的除旧立新。教科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因而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依托。为编写出符合民国宗旨的新式教科书,各大出版社积极应对,努力探索。其中商务印书馆编写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是使用年限最长、重印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套母语教科书。这套教材参与了民国初年对健全国民人格的培育,形成了本土化的公民教育思想,堪称教科书参与公民培育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社会渠道与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种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其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各种公民主体意识淡漠、缺失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诉求凸显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为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市场化转型必然要求重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城市新型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以"自治、共享、合作、参与、协调"为原则的城市基层管理运作系统.城市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同时也是城市文化观念的更新.由此,我们提出了构筑"社区自组织"、"社区公民"和"新居住文化"三个新的目标概念.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公民法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民法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根本目标是塑造公民的现代法治意识。要改变当前的法律教育导向,把法制教育转变为法治教育,使现代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转化为公民的内在素质;现代公民法治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学校基础法治教育、社区法治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移民,多元族裔对公平的诉求,以及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使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发展变得愈加复杂。由于许多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群体难以结构性包容于国家体系之中,导致的结果是这些群体既不能内化国家的价值观和精神以形成较高程度的国家认同,亦不能获得政治效能感。他们更为关注本群体的特殊需要和发展目的,淡漠国家整体利益和发展目标。文章将边缘族裔不成功的社会化过程定义为"失败的公民身份",并提出了公民身份类型学的理论模型,详细定义了失败型、认可型、参与型和变革型公民身份的内涵。论文还论述了学校教育在减少失败型公民身份,帮助边缘群体转变为多元文化国家的有效参与型公民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详细介绍了转化性公民教育的具体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当其受到不当行为侵害时理应得到司法的有效救济.学校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其违纪处分权是一种教育行政管理权,不当或违法的违纪处分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学生不服学校违纪处分所产生的纠纷应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时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自治权,行政诉讼应该遵守行政复议前置和司法审查有限两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是解放以后对教育学进行基因改造的第一人,是我国自觉主动建构教育学派的第一人,是扎根教育实践、系统推进学校变革的第一人。"生命·实践"教育学揭示了学校变革的基本特征,明确了学校变革的基本路径,确立了学校变革的研究传统,构建了学校变革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在我国提出公民教育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公民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要求和公民教育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建设、新型社会关系的培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都要求对公民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有必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自觉向着共产主义前进。  相似文献   

10.
学校变革就是使学校教育体系形成一种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新机制,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新时期的必由之路。在学校变革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必然要担当起组织学校变革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