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实施以来,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本身、参与主体、外部信用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举步维艰.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设计,优化助学贷款信用环境,椎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探索有益于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各种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杨宝东 《理论观察》2006,(2):107-108
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调整之后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使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在许多省份陷入到困境当中。要走出助学贷款的困境,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3.
由于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分离,社会诚信氛围淡薄、助学贷款办理信用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执行。必须通过经济资助与教育资助的循环,在校教育与离校教育的延伸,认清国家助学贷款特点,抓住教育关键时期,落实对贷款学生的自强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品质教育的结合,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和高校诚信教育工作顺利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杨佳 《魅力中国》2010,(36):174-174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加速人才培养,促进公平,使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商业银行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主体。虽然国家助学政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无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收回概率不确定,贷款学生信用缺失等现象屡屡出现,使得银行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时顾虑重重,部分银行“惜贷”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诚信教育出发,倡导社会、学校、银行及学生个人共同打造助学贷款的和谐局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助学贷款之路.  相似文献   

6.
为“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1999年出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5年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现出了作为资困助学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很多制度上的不足和操作上的困难,必须研究新的解决对策。一、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困助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困助学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工作,需要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同时推进。全面推行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相应贷款管理制度;出台支持获贷贫困生回当地就业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政府推行大学生助学贷款过程中,银行、学校、贷款学生、社会这四方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关者体系,由于贷款学生和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助学贷款的政府强制性以及国家征信系统执行的缺失性,导致银行在助学贷款的发放上的风险。通过对银行、高校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行为建立博弈模型,对高校与学生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最后提出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冯玲 《改革与战略》2010,26(7):167-169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主要为解决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来自农村的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由银行开办并由国家财政贴息的一系列助学贷款制度安排的集合。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内涵,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缺失,指出从四方协调、制度创新和法律法规三方面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优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教育管理、开发银行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学费和住宿费的信用助学贷款品种。高校助学贷款自实施以来帮助成千上万的学生完成了学业,但是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贷款回收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的风险形成及控制,以使高校助学贷款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从而推动高校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淼 《新疆财经》2010,(2):58-60
自1999年6月政府启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至今,已有9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了四次大的调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家助学贷款的进一步发展,也日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广西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实施后取得的效果与过去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对比,充分感受目前形成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成效;并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新旧政策的对比,加深对新政策的了解,以便于进一步用足用好有关政策的改进之处,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杜文全 《中国经贸》2009,(8):167-168
高校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根本之计和推进教育改革的根本措施。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性出发,对目前高校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几条完善高校助学贷款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杜荷 《发展》2011,(6):114-115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向家庭所在的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无需担保或抵押的助学贷款。它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机组成部分,享受与国家助学贷款同样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和教育部日前发布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含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实行代偿.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  相似文献   

16.
刘群 《特区经济》2005,(3):210-211
一、深圳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的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2001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对深圳大学25位贫困生发放了13.89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这是深圳大学首次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也是深圳市银行部门首次对大学贫困生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此后,至2004年11月,深圳市工商银行又先后3次对深圳大学272位贫困生发放了134.40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它体现了深圳市工商银行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给予的经济上的支持。从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共3次对深圳大学564位贫困生发放了339.57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2004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还贷与追贷这一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在分析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现行的立法体例和模式下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才是真正科学合理而且节约的途径,指出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是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政府在助学贷款中的作用、贷款设计、还款负担等方面比较了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同,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杜冬萍  刘恩栋 《特区经济》2004,(11):232-232
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2002年第一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部分学生进入还贷期,贷款风险开始凸现。到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相关的数据却显示,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还贷风险的增加使各经办银行暂停了不少高校的助学贷款业务,国家助学  相似文献   

20.
为帮助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并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然而受资助学生完成学业后很大一部分选择失信违约拒不缴还贷款,致使银行助学贷款坏账率偏高风险加大.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国家助学贷款供需双方的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阐明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