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管理专业从建立至今始,其职业定位一直处于探索状态,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都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方法,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定位,研究就业市场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相关要求,提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针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就业瓶颈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波特五力竞争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分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以齐齐哈尔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探索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多数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但实验环节教学却存在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单一,硬件环境薄弱,教师实践能力缺乏等问题。如何应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调整,适应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构建相应的实验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复合型、创新型的物流专业人才。"物流项目管理"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增设的专业课程。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遵循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搭建物流专业能力体的框架,设计"物流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和评价等多个方面,为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梯度理论的区域发展战略,把京津冀地区作为整体划分为东部地区,减少了京津冀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动力和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对京津冀地区进行梯级划分,指导产业区域内梯度推移,可以促进京津冀区域内产业转移和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刘辉  阳萍 《理论观察》2013,(6):142-143
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尽管广西地处西部落后区域,医疗卫生事业也落后于发达沿海地区,护理人才也存在很大缺口,但是广西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和就业心理转变无法适应新的就业需求与就业环境的要求。因此,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转变就业理念与就业心理预期才能适应当前广西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形势的新变化。本文通过对广西桂林医学院2012届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据此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办学瓶颈,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就业无对口岗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与社会需求错位;专业缺乏特色,就业缺乏竞争优势;课程设置老化,与岗位需求脱节;实习环节落实不到位,学生动手能力差。打破这一瓶颈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准确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策略创新和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一体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药学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显示,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学生的就业呈现出就业方向广,区域相对集中,专业相关性强等新特点;经过调查和资料分析,药学生就业受到了行业发展、就业信息、家庭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通过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发现,建立"四方联动"机制,抓住"两个就业黄金期",繁荣校内就业市场等方法可以积极促进药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是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也是区域旅游市场关注和发展的重点领域。京津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差异化程度高,但三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极不平衡。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客源互送,既需要三地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京津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分析三地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和文化旅游项目创新路径,实现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京津冀三地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京津冀高职院校推进协同发展的困惑与问题,以天津职业大学的实践为例,从机制体制创新、区域产教融合发展、专业协作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创新创业师资数量有限、教师创业实践能力不足、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激励机制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较为冷门的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习需要较高理论要求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门讲求实用、应用的专业。国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前景上非常好,同时专业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能够轻松地胜任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学历背景能够让他们成功地找到与专业背景相关的工作。但是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前景上却面临着一些比较尴尬的局面,实际找到的工作与本专业的学习不相关,同时就业的情况也不乐观,为此必须找寻一条创新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劳动保障专业人才就业的实际困难,从问题中找原因,从原因中找办法,尝试为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推进京津冀区域文化合作,基本思路是: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唱戏;基本原则是: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竞争合作共赢,统一开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财务管理专业应该越来越重要,但本专业就业率不是很高,这反映了社会对本专业的接纳程度.认真分析本专业的办学经验与不足,应当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学生就业紧密联系的专业课比重;开设专业英语;增加实践教学;重点讲授新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区域特色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 《改革与战略》2011,27(4):114-116
旅游文化产业在京津冀区域战略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除了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之外,还有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对本区域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等。如何准确把握自身的资源特性以及游客的消费心理,如何有效设计旅游产品以及营销策略,如何实现三地的协调联动和精细管理,是京津冀区域旅游发挥后发优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京津冀三地的人力资源服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但是京津冀三地之间由于行政区划、同质竞争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上述三个地区间人力资源服务业在规范程度、发展规模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京津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协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为了有效的促进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文章以SWOT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的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在多元体系化建设过程中,三地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金融协同发展的概念入手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当前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构建评价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京津冀三地2005—2017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三地的两两之间的金融协同程度和三地分别与区域整体间的金融协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在不同方面不协同或者协同度不高,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原因进而提出促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改革对曾经最为热门的金融学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适应市场需要提高金融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迫在眉睫。高校应当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明确金融学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优化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金融学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被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但当前北京与天津、河北等周边区域尚未形成良好、有序的城市—区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首都经济圈竞争力的提高和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迫切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调整和改进。一、构筑良好的城市—区域关系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纳入教学。作为一门新增专业,其教学模式、培养方向等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文章依据我国物联网产业需求的特点,本着以就业为向导的理念,探讨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旨在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充分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