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目前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体系中,仅靠被害人自助和求助于被告人补偿目前还很不现实,需要首先在补偿对象及条件、补偿金来源、补偿机构的设置、补偿启动机构及方式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国家补偿制度,同时完善社会援助机制,这是解决目前被害人不利处境的主要途径。此外,还需完善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使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震 《致富时代》2011,(3):161-161
西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体系的不够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这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该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及其现状、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李晓红 《致富时代》2010,(3):175-175
随着被害人学的产生和发展,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对特定犯罪被害人予以补偿的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的救助力度很有限。该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几个主要国家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启示,为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提供客观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薄洋 《商》2014,(12):164-164
作为我国古代刑事司法领域中一项极具特色的制度,保辜制度是儒家“德主刑辅”、“先教后诛”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缓和刑事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矛盾、保障被害人权益、减少社会冲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依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借鉴价值。本文中,笔者从保辜制度的内涵出发,阐述其在古代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实用价值,并对其现代启示意义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丽敬 《现代商业》2011,(3):285+284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新型司法模式,对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刑事和解还注重对加害人回归社会的关注,注重对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修复。刑事和解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我国也具有构建的可行性,是因为其具有合理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许多犯罪人没有经济赔偿能力,刑事被害人因受犯罪侵害而处于悲惨境地,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高飞  夏云伟 《商场现代化》2009,(18):195-196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司法理念,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而刑事和解则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刑事和解是社会、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为利益最大化的刑事解纷方式。它有利于化解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符合科学发展观基本理念,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由于许多犯罪人没有经济赔偿能力,刑事被害人因受犯罪侵害而处于悲惨境地,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朱军平  钱飞 《现代商业》2007,(7Z):187-187
由于许多犯罪人没有经济赔偿能力,刑事被害人因受犯罪侵害而处于悲惨境地,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晓玉  夏苗 《华商》2008,(16):57-58
刑事和解制度适应了刑事被害人地位提升、利益保障的要求,同时助推了刑事诉讼法和实体法乃至刑事政策的适度调整。刑事和解在我国面临着理念、制度和现实的种种冲突和困境。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应建立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同时在理念、进路和具体措施做出适合我国现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李晓燕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08-309
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制度符合当今人权至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建立建立该制度的意义就更为凸显。实践中由于犯罪人逃逸或其不具有经济赔偿能力,判决就难以得到执行,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也无法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赔偿时,通过确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由国家在经济上补偿被害人的损失,保证其最基本的生活,这已成为各国的广泛共识和普遍的立法实践,因此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李庆萍 《消费导刊》2014,(7):214-214
修改后的刑诉法将刑事和解制度终于纳入其中,这标志着我国司法体系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刑事和解制度是在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影响下的新型调解制度,旨在调解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恢复社会关系。但作为新的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敏清 《消费导刊》2011,(5):124-124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外法律文化的融合.也为建立该补偿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当从立法体例、立法原则、实体内容、程序设置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具体可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4.
对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的全面保护已成为世界法律发展潮流,在刑事审判领域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把精神损害纳入损害赔偿的内容之中。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刑事侵权案件中的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却付之阙如,既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也不利于惩罚犯罪分子,更与世界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相悖。建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对刑事侵权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保护,最大程度地维护被害人的权利,是世界人权保护的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被人们忽视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事件让人们感觉刑事被害人的救济是一种尚需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案例层出不穷。而对于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的救助途径也算是“寥寥无几”,被害人根本无法有效的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问题如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由于社会大环境及立法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和限制,我国现行刑诉法对被害人的保护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王冠 《商》2013,(20):225-22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诉讼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是解决被害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其对刑事犯罪的被害人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性并参考国外立法经验及我国现令司法状况,并提出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正当性分析应当从法律与法理两个角度入手,法律层面上主要是指其具有合宪性与合法性,法理角度上则主要是基于公平正义和法律逻辑;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刑事诉讼法体现集中表现于对其被害人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的维护;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制度性思考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国家司法救济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恢复性司法弥补了传统刑事司法忽视被害人权利的缺陷,强调与犯罪有关各方的全面恢复。我国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刑事司法实践,都存在契合恢复性司法的因素。因此,刑事司法应当结合我国的本土资源,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完善被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3):233-234
作为保护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相关民事权益的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一新一旧、"分庭抗礼"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与司法目的,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重合,因此,在实务中如何将当事人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有效衔接,避免程序不安定,提升对被害人民事权益的有效保护,是当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被害人受到犯罪分子的侵害,从犯罪分子那里得不到补偿或充分的补偿时,国家应当给被害人以补偿,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本文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