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业经济学的兴起与产业政策的实践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战后日本提供了这方面经验和理论,但西方产业经济学渊源于产业组织理论,半个世纪前就有了第四生产要素即“组织”的研究,目前,我国产业经济学面临着作为产业延伸的服务经济、网络经济、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挑战。我国应有多种类型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介绍西方理论为主的、研究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为主的、以及继续发展产业经济学的各分支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经济哲学的概念;提出了经济哲学应将范式作为研究重点,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是推动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总结了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分析范式对经济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计算机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引发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由此逐渐展现端倪。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形成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信息网络,而社会基础是依托计算机信息网络所形成的经济网络,因此,我们将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称之为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出现导致经济运行中的一些规律和法则等发生改变,对这些新的规律和法则的研究,产生了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网络经济学。网络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它的研究是对现代经济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正在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经济与经济学,是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学术研究中两个最为基本的概念。准确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展开一切研究的基础。经济与经济学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关键是要把握住其基本的含义。经济的基本含义是所有社会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活动的总称。经济学则是研究社会经济总体的专门学问。  相似文献   

5.
经济逻辑是研究经济推理(或策略推理)及其有效性的学科,是研究经济活动、知识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学研究过程之逻辑结构与方法的学科。经济逻辑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经济性、多主体性和策略性。就其多维的学科面向而言,它是语用逻辑,是行动逻辑,是价值逻辑,是知识创新的逻辑。它不同于传统的形式逻辑,也区别于现代形式逻辑;就其基本功能而言,它是能够适应知识创新、价值评估、价值创造、风险决策和经济学研究需要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经济逻辑是研究经济学中的逻辑推理问题。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研究经济逻辑的新的视野,即以现代逻辑为基本分析工具研究经济推理的必然性问题。因此经济逻辑实则是现代逻辑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以逻辑学在哲学中应用而产生分析哲学为摹本,同理亦可在经济学中加以应用结合数理分析形成分析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工具主义的贫困以及美学的世俗转向使得经济美学的建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经济美学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美和经济学的工具美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是通过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既是马克思经济学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兼具美学内涵,成为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核心思想;此外,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蕴含着“简洁美”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今天,马克思经济美学思想对“以人为本”发展观以及和谐经济观的建构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与经济哲学具有互补性,经济学侧重于经济过程的规律性,经济哲学侧重于经济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经济学离开了哲学,它不过是一种抽象的知性科学,而哲学离开了经济学,它也就变成一种纯粹的思辨哲学。经济学家要成为思想家,他必须要从经济学上升为哲学,而哲学家要成为实践家,他就必须要掌握经济学。正是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才产生真正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哲学都起源于近代,起源于对以资本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思考,由于资本是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因而弄清资本与国家,资本与人民,资本、国家、人民三者的关系,就成为当代经济哲学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财富,最初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与"物质资料"等同的概念,但仅仅在物质层面上理解财富,是有其局限的.财富既有物质层面的含义,也有非物质层面的含义;它既是一种对象,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以权力、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一定的文化体系中获得意义.与此相对应,经济概念也跨越了原来的物质资料层面,人的社会地位、知识、符号、意义等,都被赋予了经济的意义.这预示着经济学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可能性,也意味着经济学领域中多学科的联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0.
经济思想史上最负盛名的三大经济学理论,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在解释和走出此次金融危机之时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次贷危机和华尔街的贪婪就是奉行经济自由主义的结果;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本是医治有效需求不足的一剂良药,但失业率高、政府债务危机加剧、国  相似文献   

11.
经济哲学与邓小平经济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定位 ,论证了经济哲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指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是经济哲学而不是政治经济学 ,以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去解读邓小平经济思想 ,根本上是把经济哲学与经济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可以在大规模群体中与非亲属成员合作的物种,这种独特现象引起了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的经济学基本上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合作却没有获得经济学应有的重视。近二十多年来,合作行为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其实,纵观人类经济思想史,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关于合作行为研究的繁星点点,其思想光芒有力地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至今依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去回味、总结和借鉴。本文主要从经济思想史的高度对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关于合作行为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中心视阈是对所有权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他以所有权为批判对象,切中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关键性维度,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研究社会问题的思路,包含着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变革的因素与可能。但是,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仍然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他的"系列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庸俗化。研究蒲鲁东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论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经济思想虽不是经济研究的主流,但人本主义经济思想源远流长。本文先阐述在经济研究中引入人本主义概念的意义,指出人本主义经济理论经历了从神本到人本、从人本到物本,再从物本到人本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了从人本主义角度看经济研究的方向。认为,经济学应该具有理性和信仰的双重维度,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自给自足的中国农业经济背景决定了儒家经济思想偏重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厚重的人文性。工商文明的背景决定了西方经济思想以物质利益为重心,探索科学、合理的机制,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使西方经济思想呈现出科学性特征。然而,西方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科学主义及功利倾向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经济思想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国目前发展经济的思路基本是西方经济思想的照搬,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经济思想应顺应时代潮流,在借鉴西方文化科学性的同时,对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人文性路径,以使中国社会健康、良性、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建国初期的经济思想 ,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经济建设部分在脉络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重新认识刘少奇经济思想理论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产业组织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稳定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本文从研究方法角度对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推理学派与实证学派各自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在推理学派中,其静态模型已普遍使用了推测变差方法,而其动态博弈模型已成为主流推导方法;在实证学派中,非参数检验、非线性回归以及实验经济学的广泛使用是其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西斯蒙第与凯恩斯的经济危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斯蒙第和凯恩斯既是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又对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方面,他们存在许多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者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危机理论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加深对当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