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永勇 《农村经济》2003,(12):66-6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问题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原来从事的农业生产中剩余出来 ,并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转移的进程考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两个明显的基本特征 :一是劳动力转移的兼业性。这些转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 ,每年除在外务工外 ,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劳动力转移方式的盲目性。在1978— 2 0 0 0年转移的 1 3亿多农村剩余劳力中 ,通过政府、职业介绍所、亲朋好友等有序转移的约为2 …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二律背反(一)农业劳动力转移中的“正、负”效应并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一方面发展了农村的商品经济,改变了农村经济单一发展的格局,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及意识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负效应”也显露出来:(1)...  相似文献   

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徐长青,徐全川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两大问题,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解决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稳定农村,乃至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是两位在乡里工作的同志写的。有观点,有材料,很朴实。我们欢迎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同志投稿。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车的社会经济背景基础上,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兼业型转移现象做了进一步评价,并提出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模式转移。  相似文献   

6.
一 由于农业产品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这就决定了农业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必要劳动的性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推导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的科学结论。应当确立这样一种观点,即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反映着一个  相似文献   

7.
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的过剩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分析了转移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快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关系、机制与行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行为选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运行机制包括: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其动力机制,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其保障机制,政府投入的稳定增长是其补偿与激励机制。我国应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建立宏观经济与社会政策和制度支持体系,财政资金的投入与支持体系,以及征政管理和服务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略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柏正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合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同题的决定》对建立我国劳动力市场做了新的深刻论述。在这一理论和方针下,有必要对我国成收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做迸一步的深入认识和分析。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责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结构调整既是一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一项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各级政府虽然不能以行政手段硬性要求农民种什么、养什么 ,但作为经济活动的调控者和管理者 ,仍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一、履行宏观调控职能 ,协调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矛盾目前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充足甚至已经过剩的条件下进行的 ,结构调整的主要层次是调整和优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由于经济作物的需求弹性、比较利益以及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都要大于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农业、城乡改革全局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促使其有序流动,无可争辩地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一、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流动现状的思考(一)流动状况由于“生产力压迫人口”、比较利益的驱动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农业边际收益递减和机械化程度提高等一系列原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据劳动部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有4.98亿农村劳动力,以后平均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人.据专家测算,在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我国农村只能为1.5亿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当前,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垦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使部分从事种植业的职工从土地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同时也有部分职工到垦区外、省外乃至国外打工、经商。劳动力转移已是垦区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将对于今后耕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实施规模经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都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为此,笔者对依安农场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转移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的转移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开始的。那么迄今为止,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如何?这一转移究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劳动力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效益倒底有多大?本文对此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也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日趋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选择姚传江一、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探析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选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要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作为稳定全局的第一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逐渐...  相似文献   

17.
本分析了云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归纳了农业剩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并着重阐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地农业领域,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迎斌 《农业经济》2000,(12):26-27
我国农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部门预测,到 2000年底,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 1.5亿。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的发展、农业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也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日趋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愈来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