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做到:要始终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创造政绩的出发点;要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创造政绩的主体;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推动工作和创造政绩中的动力作用;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和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县委书记要有为民之心、务实之行、清廉之求,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说过,"县一级在我们党和  相似文献   

3.
李致明 《发展》2009,(10):127-128
政绩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集中体现。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应该把执政为民作为政绩观的价值目标,把求真务实作为政绩观的基本要求,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把实践、群众和历史作为政绩观的检验标准。创造政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必须坚持考用结合使考评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最重是情怀     
正"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2012,(5):100-102
宝塔区委书记祁玉江"三问三解"如同一面镜子,让每一位领导干部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如一记警钟,时时提醒我们走群众路线,为群众谋利益;又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沿着科学发展的大道,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发展一方、富裕一方、和谐一方贡献智慧和力量,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群众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4月3日,习近平提出了"两个更多"的要求: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把更多财力投入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他告诫干部,解决民生问题是为政的根本,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公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政绩应该在老百姓的口碑里。那些没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党要经得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就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方能立以不败之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只有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才能促成主体创造性的极大发挥。中国共产党要"代表"而非"代替"人民的利益。只有去努力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给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发挥、发展营造优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才能真正实践好"三个代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永远是我们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有密切关系。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  相似文献   

9.
花跃奎 《黑河学刊》2014,(12):64-65
弄清"为了谁"就是弄清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弄清"依靠谁"就是弄清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弄清"我是谁"就是弄清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然而,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立场有所动摇,"四风"问题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反映强烈。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弄清这些问题,并且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0.
当今政界,公仆们渴望政绩、追求政绩、创造政绩,其心境是不难理解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同样是在追求政绩,有的为群众所称道,有的却被百姓所指责;有的成为千秋功臣,有的却成为千古罪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吴伟东 《黑河学刊》2012,(11):39-40
地方台记者只有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到新闻热点,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掌握和运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才能找准自身位置,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受众,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来。  相似文献   

12.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生命工程",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关键,顺应了人民群众的企盼,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我们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务实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时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90多年来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来自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时期,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的先进事迹深入到千家万 户亿万人的心中,这个人就是被称为"领导干部的榜样"、"人民的贴心人"的牛玉儒。 牛玉儒的先进事迹之所以打动人心,不仅仅是因为他创造的赫赫的政绩和政声,更体现 在他从政以德,执政为民,心系群众利益,关注群众生活,事事以人民为重,坚持为群众办实 事、办好事的诸多细枝末节上。他的所作所为无时无刻不在体现一个"德"字,共产党人心系 天下,情系百姓的道德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推动。能否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事关我们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是对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衡量和检验。当前,在一些地方,之所以群众怨声载道,上访不断;在一些部门,之所以工作打不开局面,散沙一片,原因国然有很多,但最集中、最普遍、最核心的就是一些领导、一些干部不会做、不善做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主动下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为群众解难。既然群众有信访诉求,我们就应该千方百计去排忧,扑下身子去解决,切实履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解决信访问题应该分级负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基层是群众信访的源头,又是解决信访反映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人民在我们心中的分量,与我们在人民心中的分量成正比,我们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十八大代表、  相似文献   

17.
直辖十年,重庆无愧于历史。新的征程,我们将创造更大的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相似文献   

18.
袁占亭 《发展》2009,(4):17-19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的30年时间里,党领导全国人民谱写了气势磅礴的壮丽史诗。1985年8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白银恢复地级市建制。23年来,勤劳智慧的白银人民坚持以解放思想拓宽前进道路,以城市转型推进科学发展,在困境中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奋进,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9.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号召全省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努力用智慧和汗水积极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 我们在提到甘肃精神时,是满怀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这是因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精神是陇原儿女立足于“条件艰苦、生态脆弱、基础薄弱”的基本省情,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具体生存条件下,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是甘肃人苦干实干的真实凝练,是热情厚道的真情表白,是积极迸取的真诚追求,简单而又明了,朴实而厚重,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不变宗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积极带领中国人民反对强权和压迫,在谋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新方法:在视野上,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践行为人民服务;在内涵上,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群众需求变化践行为人民服务;在方法上,着眼新生事物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践行为人民服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将自身建设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坚持从时代发展大局出发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服务好人民群众,坚持用发展的手段来改善民生,坚持用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