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地供需紧张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但实施中总体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百色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实施取得的成效,探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城乡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求我们从思路和观念上进行转变,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动市场优化配置土地的运行机制,加强行政管理手段,为城乡土地的集约、节约、高效运转提供保障网。对此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一直实行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各种流转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因此,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进而实现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北省涿州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农民的角度总结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加强集约利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与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玥蔌 《商》2014,(52):92-9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对于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有其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挂钩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只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保证农民的基本权益.本文拟从开展城乡建设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意义出发,分析开展挂钩政策所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推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赵雪梅  马珍  王舒熠 《商》2014,(52):75-76
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新农村聚居点建设是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增收、推进集约节约用地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此,本文从规划选址、产业规划、功能布局、设施配套等几个方面对新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区县级商业网点规划编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县商业网点规划是通过科学的规划手段,深化城乡商业流通领域的改革,统筹、优化城乡商业及服务业一体化网络格局,使区县商业网点布局具有超前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形成重点突破与均衡发展相协调的商业格局.在规划中应突出"新建"与"改造"、"重点乡镇"与"一般乡镇"、"城市"与"区县"、"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规划,形成等级分明、分工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商业网点体系.  相似文献   

9.
顾惠芳  吴斌 《中国市场》2010,(46):38-43
本文结合全国部分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研究,探讨土地挂钩的实际操作案例,并以此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土地挂钩管理政策建议,并评估这些实施方案对该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互动,尤其是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力求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挂钩政策研究相结合,在理论、方法及实践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既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也为土地挂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服务。  相似文献   

10.
贾晓敏 《商》2016,(5):58
从我国目前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现状分析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制度,造成了农民的土地收益的损害。所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文中通过对其他学者文章的分析,认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的动因在于对从土地中获得的利益的分配不公。通过总结,城乡建设用地的统一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  相似文献   

12.
张日波 《北方经贸》2014,(12):230+232-230
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对建设土地产生了巨大需求。在宅基地的征用过程中,无论是低补偿还是高补偿,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宅基地置换模式和征地的留用地模式是现实中比较好的征地制度创新模式。由这些先进的模式,可对宅基地的征用提供很多启示:政府要统筹运用多种补偿方式,统筹政府与社会,统筹城乡用地,统筹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结构,统筹近郊和远郊分配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3.
合理推进城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本文就城乡关系、城乡建设的一般原则,以及城乡建设现状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促进城乡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兴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在切实保护耕地、控制并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同时,该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文章就这些问题和矛盾进行总结,并借鉴其经验,提出适合像兴隆县这种山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了农业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黑龙江省各地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找出其改进工作的重点方面,即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科学规划布局发展小城镇;大力推进黑龙江省特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后城镇和乡村最高的融合境界.近几年,随着党中央明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之后,各地纷纷掀起了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成功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农村的特点,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做了一些探计,指出在城乡建设的不同阶段政府的不同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分析,指出该区域内土地利用存在着传统省份分割的行政限制、与产业结构布局的协调以及利用的可持续性等制约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突破行政限制,实现经济区内统筹协调,统一规划;二是加强对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控作用;三是提高规划本身的可持续推动力,希望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取得“先试先行”的新经验,统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协调发展,促进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发展,这涉及许多重大问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中,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是关键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成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中原经济区特点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即环形放射发展模式,并提出其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坚持标准,统筹兼顾,科学制定“三图一卡”.一是绘制了1:1万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图.准确地反映出村庄原有用地现状;二是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图.在村庄用地现状基础上,依据全县“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纲要和人口增长速度,按综合定额人均用地(包括居住、生产及配套设施用地)不超过60——70m~(2),进行用地预测,确定近期(5年)、中期(10年)、长期(15年)农宅用地规模.同时,结合村镇建设等专业规划的要求,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图,确定新的村庄界线.三是编制村庄土地利用平面控制图,在实施中易操作,易把关.四是编定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说明卡片.在卡片中具体说明一个村庄的用地现状、用地规模、规划布局、退地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土地利用紧张的情况下,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缓解用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战略性选择。在分析影响建设用地发展规模的因素——国家的政策、经济、人口、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资源状况等——的基础上,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为例,采用模型预测法、定性预测法、分项预测法等预测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对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研究,提出保障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