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已经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并且凭借巨大的制造业总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存在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自主营销品牌缺乏和高水平人力资源匮乏方面的问题。面对发达国家高端技术封锁、其他国家劳动力的竞争压力以及资源环境紧张的压力,迫切需要尽快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展自主创新,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在欧美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分工重构的背景下,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出口、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四个方面,探索“欧美再工业化”对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欧美再工业化”使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更加艰难,中低端制造业出口竞争压力增大,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更加困难,但为中国资本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为此,本文提出诸如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等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OECD发布的2005—2015年TiVA数据,采用RCA指数测度方法,从制造业整体和分行业角度,对包含和去除服务业增加值投入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呈现波动中下降趋势。分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强但在不断下降;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弱但在逐渐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较强且持续提高。从包含与去除服务业增加值投入的制造业RCA指数值大小比较来看,服务投入增加对各国不同行业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结果存在差异,其原因既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低有关,也与服务投入与不同行业制造业需求是否匹配有关。依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中国装备工业发展与制造业中心形成必须在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下挖掘出那些实现两个部门良性互动的影响因素和条件,本文在借鉴演化经济学、企业能力理论以及其它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分析装备工业发展与中国由制造业基地向制造业中心转变的分析框架,并得出需求导向的创新战略是中国装备工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竞争的可行战略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盟员对联盟的投入、贡献、风险大小等影响因素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制定及实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特点,结合目前全球竞争市场的经济形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比较,验证了业务流程化管理模式在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商业模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梳理,讨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和本质,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框架,同时提出在商业模式体系中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比较和测度金砖国家制造业在全球贸易中的贸易利得。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和结构方面,金砖国家在高技术制造业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分度,在其他的技术密集度制造业表现类似,说明高技术制造业已经成为金砖国家以后发展的重心。同时,在全球价值链收益方面,来自外部需求的贡献率也呈现稳中上升的趋势,金砖国家均获得了大量的贸易利得,中国尤为显著。因此,在全球价值链收益角度,中国制造业已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中国应该积极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市场化,改善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链地位,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技术,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7.
祸起于虚拟经济的2008年金融海啸给美国实体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出于全球经济格局衍变和解决国内现实问题的需要,美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政策,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应在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美国重振制造业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制造业规划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才培育、税收和融资、竞争方向、国际规则利用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实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企业要素投入成本和竞争力的影响,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可以分解为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六类。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实施,使其制造业发展成本优势渐显,制造业复苏态势趋稳,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刺激了全球资本流向的再调整。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偏重于从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角度出发强化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全球竞争优势,而非强化产业政策的直接干预,其“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的施政思路值得中国学习与借鉴。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应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降低企业的成本与税负,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江苏制造业基地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生产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转移,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江苏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也自然成为促进江苏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从描述江苏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状况出发,揭示江苏制造业基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现实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物质基础,制造业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综合国力的高低。本文首先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两个指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然后从科研能力和劳动力成本两个方面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从两个竞争因素分析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为火车头,引跑美国传统制造业走向具有更高辐射能力阶段。但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中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竞争与贸易摩擦将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12.
RCEP的生效实施将重塑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将深受影响。在分析中国制造业贸易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GTAP模型,并将RCEP关税承诺表进行量化,从而模拟预测出RCEP关税削减对中国制造业的贸易影响。研究发现,RCEP关税削减将促进中国制造业进出口规模扩大,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比重将显著提升;中国中高及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对进口贸易依赖性会有所下降,但出口优势也将受到削弱;中国制造业贸易增长比率与RCEP税收力度削减比率成正比关联,最终进口关税大小、贸易双方的竞争互补关系会进一步影响关税削减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虽然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但国内销量的下降也会导致产出削减。中国应通过攻克产业发展短板以持续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规划制造业合作重点强化与其他RCEP国家的贸易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中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劳动力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对于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国际压力。因此,必须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经济效率,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一些典型年份及2015年最新的年度数据从不同技术等级的中间产品贸易状况、产业内贸易类型以及增加值贸易等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依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此外,从细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相对较高。最后就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复苏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急剧动荡,并进而冲击到国际贸易和各国实体经济部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欧美等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严重不足、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短期内难以出现强劲复苏的势头.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纷纷实行紧缩政策,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总的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些风险因素正在累积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测度,评价制造业产业的竞争优势,发现:安徽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传统原材料制造业,而橡塑制品产业、饮料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产业初显竞争优势,但轻工产业显示比较劣势,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基础和创新的源泉,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全球各大国都把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其装备制造业也快速崛起,在国际分工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寻找恰当的策略,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对制造业产品的分类方法,将制造业产品分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选取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性比较优势变动指数(CR)、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三个指标,首先对中国和越南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其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将两国制造业进行对比,比较两国在不同分类之间的竞争优势及其变化趋势,最后对如何保持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与京津冀制造产业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2025》是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尤其对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三地协同面临的问题,基于当前京津冀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着眼于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京津冀制造业发展关键在于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需要将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与制造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实现制造产业效率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最终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赋予我国制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其后的一百多年,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陷入了漫长的黑暗与屈辱.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从当时中国的历史、政治背景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制造业的背景,指出是中国制造业的失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提出了其对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