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中国是否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为国内外所瞩目。经济管理出版社先后与2003年9月和10月先后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吕政、赵英主编的《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该书可谓是近两年国内外专家就此话题的文章集大成;另一本是日本经济学家渡边利夫主编、日本总合经济所环太平洋研究中心著的《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超越“中国威胁论”》,对此问题有一番探讨的读者可以一睹为快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在“世界加工工厂”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第二大贸易出口国来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也日渐凸显,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单纯依靠劳动力获取利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没有优势的.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只有以品牌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工厂”,制造业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世界科技变革正在不断加速,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局部冲突愈演愈烈等问题,使得世界进入了一个快速运动和革命的新时期。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风险期和挑战期,面对个别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围剿逐步升级,我国依然要坚定对外开放的态度,完善外循环服务内循环的经济发展理念,借力RECP建立供应链外循环平衡发展新模式,抓住机遇加强对制造业供应链的风险预测,利用数字经济消除制造业供应链外循环阻点,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一步优化发展制造业。  相似文献   

4.
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工厂开始在英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间迁徙。世界工厂在全球范围内迁徙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三点:加工制造业低盈利性的特征和其垄断竞争的市场属性,以及"荷兰病"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担任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但是已经出现高端制造业回流欧美国家、低端制造业流入东南亚等国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来“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的话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世界工厂”的专题文章,国外的一些媒体也纷纷报道了中国制品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那么,我们真的可以乐观地接受这个称号么?  相似文献   

6.
梅新育 《中国金融》2012,(20):30-31
在这场转型中,发展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所有这些转变,都不应损害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面临产业空心化压力至少从春秋战国起,直至明末,中国一直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清朝时期中国丧失了这一地位。经过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奋斗,中国工业化成就堪称伟大,如今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世界工厂",其众多制成品产量、出口量均高居世界之冠,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再度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产出占全世界比重接近20%,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7.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正准备用充足的资金收购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其中目标之一就是“制造业大国”——日本。“人民币”是否能成为处于长期经济低迷中日本企业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8.
谢作诗 《金融博览》2012,(23):38-38
大家都在说,中国作为低端制造业生产基地的现状亟须改变,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利于未来发展。但是,"世界工厂"的确帮助中国解决了更广泛的人口就业问题。这对于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起点低、底子薄的中国来说,起到了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百姓生活的作用,功不可没。未来,还要坚持发展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利于最广泛的人口就业,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在说,中国作为低端制造业生产基地的现状亟须改变,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利于未来发展。但是,"世界工厂"的确帮助中国解决了更广泛的人口就业问题。这对于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起点低、底子薄的中国来说,起到了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百姓生活的作用,功不可没。未来,还要坚持发展制造业。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利于最广泛的人口就业,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及其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的说法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1.
贺军 《国际融资》2008,(7):70-70
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将能源作为主题,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能源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果中国要维持发展速度、继续做“世界工厂”,能源问题将是一个头号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在"世界加工工厂"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第二大贸易出口国来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也日渐凸显,中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单纯依靠劳动力获取利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没有优势的。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由之路。中国制造业只有以品牌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的"世界工厂"? 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惊人的.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其中,1985年至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倍,1991年至1996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14.
“Madein China”(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中国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世界对“中国制造”毁誉参半,中国对自己的“世界工厂”地位也褒贬不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中国制造”终结了无止境扩张,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贸易摩擦纷至沓来。“世界工厂”正面临由毛虫到蝴蝶的痛苦蜕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18日,北京。“中国环境危机已在眼前。”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当日在北京《财富》论坛上发言痛陈,“这实际上是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度过的问题,更遑论造福子孙后代。”潘岳说,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专业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根源是扭曲的发展观。“几年前,我也曾在一个类似的场合得意地告诉国内外媒体‘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全然没有意识到,‘世界工厂’的代价也许就是‘世界垃圾场’。”  相似文献   

16.
<正>5月28日,C919实现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满载着“中国式浪漫”的大型客机,也满载着中国制造业的如磐初心。从C919国产大飞机的设计、研发到航材、航发,“中国制造”自立自强的脚步迈得愈发坚实。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在“中国制造”由“大”到“强”过程中,既需要科技创新的蓬勃激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正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崛起。从总量看,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35000亿人民币,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上升到38.2%。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制造”的综合报告——《2002年中国科技发展报告》,报告为我国制造业勾勒出了比较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8.
陈丕雄 《会计师》2009,(2):76-77
<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性产业,制造业为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时间"中国制造"充满世界市场,中国俨然变成"世界工厂"。进入2008年,随着次贷风暴的不断发展,其衍生出的全球金融危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跨越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渐消失,经济增长粗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睫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面临收入陷阱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能否规避并走出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摆在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面前。本文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角度提出解决中国现状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钟文倩 《金融博览》2005,(12):37-37
10月中旬,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对中国产业目前的发展被大肆报道为“世界工厂”表示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