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景章 《当代财经》2003,(10):10-12
经济萧条,学术界研究已多,但都不脱传统的增长周期、景气循环的理论窠臼,而本文以发达国家日本为典型案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意,分析了静态社会在日本出现的可能前景,并以此反思了有关长期萧条、经济增长的主流见解。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经济转型成效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从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角度对中国和前苏联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和历程进行过分析(董辅(?),2001;程恩富等,2000;杨叔进,2000;关海庭,1999;张宇,1997;樊纲,1996)。而在实践中,中国选择的是社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改制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对于乡镇企业的改制 ,一般的解释是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率低下是推动政府改制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 ,从现实观察到的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改制的态度是“靓女先嫁” ,即越是好企业越应当早出售 ,这对传统的解释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 ,理论界一直认为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与政府对它的支持密不可分。但是 ,1 997年全国性的企业改制在很大程度上却又是由地方政府发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的变化造成了政府行为的彻底转变呢 ?这些问题都很难在出现的理论框架中得到满意的回答。本文发展出了一个理论模型 ,从中可以看到造成上述疑问的关键是 ,原有关于乡镇企业的解释忽视了改制其实是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争夺政府资源的结果 ,只有把改制放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政府支持的“含金量”下降的大背景下 ,才能真正理解改制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徐康宁  韩剑 《经济学家》2005,(6):96-102
国际上许多研究显示,自然禀赋与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形成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在长周期上也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的假说,并把它看作是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论文通过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重点考察我国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1978-2003年我国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要慢于资源贫瘠的地区。对此现象,论文用“资源诅咒”的四种传导机制作出解释,同时也为我国资源丰裕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假定美国确实有一个“新经济”,将讨论其事实根据,考察围绕“新经济”的争论和证据,探讨“新经济”的出现-如果它确实存在-可能对世界上其它地区包括亚太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变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盖文启 《经济地理》1999,19(5):24-29
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通过分析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特征与趋势,提出实现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流动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伴随人才"渗漏"的"劳动换工业品"的物质能量循环。这个循环正在催生一个新的分工格局:东部地区演化为工业品的生产中心和经济中心,中西部地区转变为人才输出地、生产要素提供地和工业品的消费地。在市场力量作用下所形成的这种地区经济格局扩大了地区经济差距,因此,要缩小地区差距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朱滔 《经济前沿》2009,(5):3-13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地方国有企业并购绩效的假说,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是地方政府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可以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衍生出的地区政策目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地方国企并购的不同效果。利用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668起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效果的研究结果支持上述假说。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明显,但考虑地区差异后,发现在高经济增长地区,并购表现出较好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较差;而在低经济增长地区,并购表现出较好的经济绩效,但社会效益较差。这与不同经济增长地区地方政府所追求的政策目标差异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   总被引:140,自引:1,他引:140  
<正>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成为与居民利益攸关的问题。它的变化自然构成社会日益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由于资料和方法的原因,目前有不同认识。本文在澄清有关方法、并在微机的支持下对历年统计资料按可比价格处理的基础上,系统描述我国省际、沿海与内地之间不平衡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投资规模和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80年的56.18%迅速攀升至2008年的68.95%,同期世界服务贸易额也由3650亿美元上升至3777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日前,广发基金调低了旗下两只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引起了市场的广发关注.此举既是基金信托责任的体现,也是基金竞争策略的体现.在海外,作为第一只对公众开放的共同基金马萨诸塞投资者信托(MIT),在成立不久后就认识到,随着基金规模的增长,收益逐步地超越了运作费用.实际上,美国75%的基金设有管理费率调整的投资临界点,即当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管理费率会相应地降低.让投资者分享规模经济的好处,这是基金作为投资工具存在的合理性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力转移与地区经济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或缩小取决于两类经济效应的角力结果,而劳动力转移在这个角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行制度安排下,我国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增强东部发达地区的扩散效应或涓滴效应,相反增强了其回流效应和极化效应,进一步扩大了地区经济差异。因此,必须在工会制度、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劳动立法体系以及户籍制度等方面重构现行正式制度安排,以改变现在劳动力转移的最终效应,达到缩小东西部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另一种自由     
长也 《新经济》2010,(12):93-93
苍井空和昂山素季这一前一后相继刺激国人心理精神上最敏感的G点,是只有在自由被当做奢侈品来消费一样的国度才能出现的盛况,羡慕嫉妒恨各种心理皆有之。  相似文献   

15.
另一种声音     
卢甲甲 《商周刊》2011,(10):108-109
像一个人一样,一个国家也只能年轻一次。从这种意义上说,国家的人口命运即国运。  相似文献   

16.
范红忠 《财经研究》2004,30(11):83-93
计量分析发现,地区市场规模是当前我国地区投资吸引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即使我们能够将中西部地区的软硬投资环境建设得同东部地区同等优良,东部同样会因为其占绝对优势的市场规模而成为投资的重点地区.然而,由此造成的我国生产向东部地区的进一步集中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担心的理由,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在生产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的同时,由于制度限制,我国人口不能相应地向东部地区集中,造成生产与人口分布的进一步失衡,从而引起更严重的地区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成因以及解决措施和政策后认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但是在制度和历史文化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上的定量化分析和研究还相当匮乏;提出要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构成和缘由进行分解,或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甘肃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软件,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后发现:甘肃省各县整体发展比较落后且经济发展差异有拉大趋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1999—2008年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中心,位于肃南县并向西北移动;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位于河西地区;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甘肃省各县可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1999—2008年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和相对发展率表明,河西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9.
循规与违规--中国市场制度变迁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志琼 《经济评论》2004,(1):114-118
循规与违规都是人的理性行为。本文通过对循规与违规的特质和内在机理分析 ,指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循规未必是合理行为 ,相反 ,违规却存在深刻的必然性。关键是所循、所违之规是计划经济之规还是市场经济之规 ,制度规则是不是各方利益的均衡点。循规和违规具有两面性 ,体制转轨需要违反计划规则 ,遵循市场规则。但违规的路径依赖性使计划体制的违规者有可能转化为市场经济的违规者。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违规与权力关系日趋紧密 ,并向循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经济波动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着手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影响资本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并解释中国改革以来资本深化的原因及其过程中的投资效率变化,通过一个包含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动态框架分析了这种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地方政府通过进入管制和信贷干预影响了资本深化路径,进而影响了投资储蓄转化机制,最终影响了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宏观调控和财政改革的影响亦能在本文框架内得到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