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明清福建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明中后期以来商品性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明清福建的手工业在宋元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有些行业和产品还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种种因素的彰响,明清两代福建手工业状况并非完全一样。本文拟对其中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作一番探索,以期对这三四百年来福建手工业面貌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为下步研究打下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两代,福建西、北部广大山区,由于佃农反抗、起义以及小股经济土匪活动的频繁,而沿海一带又屡遭倭寇的侵扰和海盗的劫掠,出现了许多地主筑建的或以乡族名义筑建的土堡。这些土堡,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农村社会的产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对研究明清农村生活、乡族关系、阶级斗争和民俗演变以至于建筑艺术,都是珍贵的实物资料。厦门大学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组于一九八四年冬、一九八五年春两次赴闽南、闽西、闽中诸县调查,发现若干明代始建的土堡及筑堡民间文献。现将所得参照史志资料,予以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耕畜租佃制度,我早在三十年代即感到兴趣,那时抗战开始,图书馆内迁,无从查阅,只在友好间借阅一些资料,草成一篇短文——《关于福建的耕畜租佃》。后虽继续进行搜集,所得无多,亦只限于福建一地,且极不完全,已见我的另一篇文章,不再赘述。至于这些契约文书的过去沿革,更属茫然无考。病中无俚,偶翻《敦煌资料》第一辑、《吐鲁番出土文书》(1—7册),无意中获见其间有关六至十世纪社会经济史料极为丰富,特别是租佃契约,不仅与考见中国这一个大统一国家广大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原地区有密切关系,且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无论从内容、格式等方面,都有类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证、对比。兹只掇拾两书中西部地区的耕畜(只限牛畜、不计马驴)租佃关系资料,略加分类,进行初步分析,以供同好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是傅衣凌先生继《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之后的又一个论文集。这本文集辑入作者在抗日战争期间和近年来所写的有关明清农村问题的论文六篇。作者在“后记”中说,这次编印出版时,对于抗日战争期间所写各篇的某些错误提法,已“作了自我批判”。傅衣凌先生在这本集子中,对明清农村经济史上的不少问题提出了很值得参考的意见。《明清之际的“奴变”和佃农解放运动》及《明清时代福建佃农风潮考证》两篇文章,把明末清初的“奴变”和佃农斗争分作江南、湖广和闽赣粤浙等三个地区,指出江南地区“主要以奴仆为主,并有佃户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参加”;湖广地区“以奴仆起义作为运动的中坚”;而闽赣粤浙各省,则“以佃农为主,而有奴仆的参加”  相似文献   

5.
书讯二则     
土地契约文书是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的珍贵的原始资料。本书利用海内外公私藏东南八省为中心的明清土地契约文书,对明清两代土地关系史上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综合性和区域性的专题探讨。全书约三十余万字,共七章:一、明清土地制度和契约关系的发展;二、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地方志中的畲族以“刀耕火种”的游耕经济形式为人所知,但明清时期的畲族契约、账簿等文书资料,却展现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图景。福建屏南巴地村,来源于明代设置此地的“包地屯”,该村蓝氏畲族形成了以定居农耕为主的经济形式。对巴地村蓝氏数十份土地契约和家族账簿的分析,可以看到巴地村蓝氏定居该地的契机来自明代军屯的设置,在清代,其土地交易和赋役承担情况已经与周边汉族村庄基本一致。从经济模式来看,巴地畲族已经深深地融入东南汉族社区中,经济层面的融入构成了民族融合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统分结合为特征的双层经营方式的普遍实行,农村商品性生产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为了适应农村经济新形势,进一步促进商品生产大发展,必须切实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明清福建农村市场试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村市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明清时代,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市场的兴衰引人注目。本文试以福建地区农村市场为对象,作一次区域性的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9.
梁淼泰先生的《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一书,共30万字,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明清时期专业性城镇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富有学术价值。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着重描述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其中尤侧重于瓷业生产的管理形式及生产关系的分析。中篇是“浮梁农村”对景德镇邻近农村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以及景德镇瓷业生产对于农村社会所产生的商品化影响。下篇是“景德镇经济与邻近各县”,对景德镇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饶州、徽州等地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了网络性的探讨。 此书至少有三个鲜明的特色。景德镇史称中国四大名镇,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已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国的城镇经济作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就某个城镇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则为数甚少。湖广汉口镇的研究,已成外国学习的成果问世,而梁先生的这本著称,可称的是国内学术对单个城镇经济史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近年来,广东的罗一星先生也对广东的佛山镇社会经济作了结构性的研究,我们盼望他的研究著作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0.
1985年4月10日至7月9日,根据教育部与日本学术振兴会交流协议的安排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招聘,本刊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国桢赴日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他先后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参加了“明清时代的国家与社会”、“17世纪以降东亚细亚公私文书的总合的研究”的共同研究活动,讲演《明清契约学引论》,并到大阪大学文学部、名古屋大学文学部、仙台东北大学文学部进行学术访问,应邀作了学术报告。访日期间,杨国桢与日本近畿、关西、关东和东北地区的明清史学者举行多次学术座谈,还与日本史、朝鲜史学者作了中国土地契约文书与日本、朝鲜土地契约文书比较研究的讨论,利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清代江苏土地契约文书,撰写了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长泰县改变以往简单的粮蔗种植方式,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依照自然规律,发展稳定持续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1995年,该县建立了林果、果畜禽、水产水果等生态农业,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农场化、商品化发展。农业结构从1979年的简单的粮蔗生产方式向现在的粮蔗、水果、畜牧水产、食用菌、蔬菜、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并形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来说,既是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也是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这些年,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农业商品化牵引型。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以农业的商品化为催化剂,汇集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兴起了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农业商品化和农村工业化这两股力量交汇作用,催生了“交点”地区的农村城镇化。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奇迹的学者们就把珠江三角洲城镇化轨道概括为“农业依托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经历了“三级跳”的发展轨道:农业商品化─—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以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统分结合为特征的双层经营方式的普遍实行,农村商品性生产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为了适应农村经济新形势,进一步促进商品生产大发展,全国各地正在贯彻落实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努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给农村商品生产插上一副有力的翅膀,使之高高飞翔。  相似文献   

14.
论明清福建会馆的多种形态王日根如果说宋元以前福建主要以人口移入为主,那么明清时期的福建则显示出人口大量流出的景象;如果说在人口流入中家族是人们建立新居地的纽带,那么在人口流出中会馆则成为人们开拓其事业的基地。正是通过会馆,福建人流向北方、流向内地、流...  相似文献   

15.
福建泉州地区,自唐宋以来,素以盛出"海商"著名.关于泉州海商的发展历史及其经营方式,已有众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由于本人的工作之便,搜集到一些地方碑刻及其它民间文书.顾这些碑刻资料较少为学界所引述,今特稍加辑录,或许对于深化泉州海商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十六 明清两代,福建有不少乡族集团,为了扩大本乡族的影响以及加强对于乡族内部的控制,往往集建有形形色色的乡有或族有的寺庙庵观等。此类寺庙,由于财产系乡族所捐给,寺庙的僧道等管理人员,对于该乡族集团往往带有较强的依附关系。一九八三年,我们在邵武县获见《樵西古潭何氏宗谱》,其中卷三记载樵西何、叶、徐、吴四姓合资修建南山善济庵,并附有一组何、叶诸姓与该庵僧人的各种关系文书,对于了解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寺院经济和乡族势力的一个侧面,很有帮助。今抄录如下,以饷同好。 立议明扺兑字人僧普照、静修,原何国盛、锦标、思圣、鼎玉、周俊、又岐等,先祖施有均山寺田米十石四斗,因山门颓败,致僧觉安迁徙南山庵,将所施米数带归此庵已有年所。及至僧权一理家不守清规,将何施主所施产业盗卖一光,今何姓查明,速欲鸣官究治,僧等适值众施主敦请掌管是庵,因力劝何姓念在三宝佛上,又兼旧腊庵遭回禄,姑从宽宥,但何姓所施米数,原以斋僧供佛并奉祀祖牌,奚容盗卖?僧等不敢忘何姓善心,情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农村大都为沿海省份且明显得到国家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好处”。可以说东部开放的20年,没有政策倾斜-重新配置经济机会,就没有乡镇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就没有东部经济开展的优势,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因素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差异,开发西部的首要和关键是重新配置经济机会,使西部有“特权”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东部农村特指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西部农村特指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等内陆省份。尽管这些省份并不能完全说明东西部农村整体发展状况,但通过对这些典型省份的分析,可以说明东西部农村的大概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明清松江地区园林的兴废,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自明中叶以来松江经济,尤其是市镇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经济发展带来人文蔚起和大族兴旺,加上苏州的影响,松江园林在兴起的同时,也在渐渐地发生重要变化.其始为士大夫雅集胜会之所,而渐为商品化之市集.在这一转型过程之中,士大夫们的生活消费、文艺活动,及松江社会经济的变迁,皆可窥得一斑.  相似文献   

20.
福建产茶历史悠久,茶区辽阔,气候适宜,制法精巧,风味独特,质量优异,久负盛名。唐朝以后,武夷岩茶便成为福建的极品。明清以降,“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安溪靠近厦门,出口方便,茶价又较便宜,因此,武夷岩茶的市场逐渐为安溪茶所代替,安溪茶开始在福建茶叶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抗战时期,福建茶叶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主要表现在种植面积的缩小,产量、质量的下降,对外运销的停滞等方面,而安溪茶叶生产则有不同的表现。笔者通过对安溪县档案材料的调查,对抗战时期安溪产茶的几个侧面作一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