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正庆 《中国金融》2006,(18):22-22
《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历时56年,刚好等于我参加工作的年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同舟,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的金融生涯、成长进步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成长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2006,(18):42-43
衷心祝贺《中国金融》杂志创刊56周年并发刊600期! 《中国金融》杂志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而创刊、成长起来的。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站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沿,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宗旨,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任务,通过解读金融方针政策,反馈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实际金融问题,服务金融改革和发展,成为我国金融界具有较强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1950年10月《中国金融》杂志创刊,迈出了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的第一步。由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编辑室负责编辑出版工作,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交流金融实际工作经验。首任主编为杨培新。当年出版《中国金融》杂志3期。1951年当年出版《中国金融》杂志9期。1952年7月《中国金融》杂志改为半月刊。当年出版《中国金融》杂志18期。1953~1955年每年出版《中国金融》杂志24期。1956年5月16日金融出版社正式在京成立,社址设在北京市西交民巷37号,首任社长为卢汉川,下设《中国金融》杂志编辑部。当年出版《中国金融》杂志24期。19…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家》五个敦实厚重、神采飘逸、如金戈铁马般的大字,以气吞山河、行云流水般的气势,从晋朝到现代,横跨了1600多年的时间隧道,穿越了1600多年的历史烽烟,沐浴着金色五月的绚烂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和自然界的新旧交替、万物更迭,呈现在中国金融家和广大金融工作者面前,她熔铸着《中国金融家》杂志决策者宏观、创新、务实的办刊理念,是《中国金融家》杂志改版后崭新的里程碑,是《中国金融家》杂志决策者的追求,是《中国金融家》的“出师表”和新的宣言。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2006,(18):47-47
《中国金融》杂志从创刊之初就肩负起传达贯彻党的经济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报道金融动态和基本知识、交流金融工作经验等为金融业发展服务的使命。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在对中国金融业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的忠实报道中,做了许多工作.今天的《中国金融》杂志已经在国内经济金融界具有很大影响,在金融行业拥有广大读者,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刊物和全国性的金融政策指导类刊物。  相似文献   

6.
记者:《中国金融》杂志创刊已56年,在出版600期的时刻,作为现任主编,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金融》杂志的历史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2006,(18):44-44
在秋风送爽的日子里,《中国金融》杂志迎来了总第600期出版,在此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服务于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改革发展.与之共同成长、壮大。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杂志不断开拓进取,以“大金融、宽口径、全方位”的宣传视野,打造金融媒体品牌,成为广大读者的好参谋、好助手,是国家开发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员工十分喜爱的刊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融     
《现代商业银行》2006,(12):F0003-F0003
《中国金融》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是全国性金融政策类刊物。《中国金融》杂志以“高层读者、探讨现实金融政策、研究实际金融问题为主旨,服务于金融改革与发展、服务于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于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9.
洪虹 《中国金融》2006,(18):31-31
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的第一次接触,要追溯到24年前的1982年,当时我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从事金融研究工作。那时国内的金融研究工作刚刚开始复苏,加之信息不畅,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寥寥无几,真可谓“一纸难求”,而《中国金融》杂志就是我所在部门当时屈指可数的几种参考资料之一。当时是《中国金融》杂志再度复刊三周年,杂志以其主题紧扣宏观政策脉搏,金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写作文风清新朴实,成为我们竞相传阅的“宝典”。  相似文献   

10.
《金融会计》2006,(10):F0002-F0002
2006年9月20至22日,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在河南郑州召开《金融会计》杂志通讯发行联络员工作会议。来自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及各金融机构的联络员近6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副秘书长李忠林主持会议,中国金融会计学会秘书长焦瑾璞、《金融会计》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姚桂琴  相似文献   

11.
600期回眸     
《中国金融》2006,(18):16-21
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中国金融》杂志第600期。 作为全国金融系统最早的专业刊物,伴随着当代中国金融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金融》杂志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56年来,中国金融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金融》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从解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近年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从计划经济时代“统存统贷”和严格的信贷计划,到如今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改革初期关于市场与计划的讨论,到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保险业的大发展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国金融》杂志与中国金融事业同荣辱、共兴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2006,(18):46-46
经历了金融业成长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金融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国金融》杂志已走过56年曲折又辉煌的历史。 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伴随着新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而诞生、成长、壮大,紧紧围绕经济金融工作中心,以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服务于金融体制改革大局,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中国金融》杂志逐步创立了稳健、权威的品牌形象,以全、准、快、深、稳健求实的报道风格以及鲜明的金融特色、专业的报道水准、优秀的采编质量,成为金融战线不可或缺的喉舌。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2006,(18):49-49
《中国金融》杂志从1950年10月创刊至今.已经走过56年的光辉历程。作为党和政府在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喉舌.《中国金融》杂志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了金融新闻出版主渠道作用,忠实地记录了全国金融行业机构和广大职工团结奋进、振兴我国金融事业的光辉足迹,受到广大读者一致好评。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一员,值此《中国金融》杂志发行600期之际,衷心地向贵刊56年来取得的光辉业绩致以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伴随着岁月的斗转星移,伴随着万物的新旧更替,《中国金融家》杂志在与时俱进中走过了两年的风雨历程,走进了广大读者的心里,深深地扎根在金融园地的沃土之中。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远航,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耕耘,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长大,我们和《中国金融家》一起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06,(18):48-48
欣悉《中国金融》杂志出版600期,我们谨向贵刊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国金融》杂志作为我国金融界具有较强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的刊物,以经济金融宏观政策与实践问题为报道重点,发挥了金融新闻出版主渠道的作用,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受到国内金融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杂志即将迎来第600期的出版。欣闻杂志社将以“新中国金融业56年的发展与《中国金融》杂志56年的办刊历史”为主题,开展办刊历史回顾活动,本人感慨良多,忍不住提起笔想写点什么。作为《中国金融》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和作者,我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中国金融》杂志自创刊以来,经历了停刊和复刊的几起几落,尝试了月刊、半月刊和周报的多次改版。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历经50多年的潮起潮落,如今《中国金融》杂志已被公认为金融类媒体中的领军刊物,集学术性、权威性、普及性于一身。《中国金融》杂志与新中国的金融事业相濡以…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2006,(18):46-46
《中国金融》杂志已经创刊56年了。在这56年里,《中国金融》杂志始终坚持弘扬先进金融文化的正确舆论导向,坚持面向金融、为金融业改革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政策性、权威性的办刊方针,忠实报道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积极探讨金融政策,深入研究金融问题,较好地发挥了金融宣传的主渠道作用,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金融会计》2012,(10):2+1-F0002,1
2012年9月19日至20日,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在宁波召开2012年《金融会计》杂志年度工作会议,来自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金融会计》杂志通讯发行站的负责同志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司巡视员、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副秘书长李忠林主持。  相似文献   

19.
英国《银行家》杂志日前就中国的金融问题致函中国人民银行,以下是这家世界权威金融杂志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做好《中国金融》征订工作本刊讯今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国金融征订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国金融》杂志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机关刊物,在宣传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宣传各个时期重大金融业务活动和改革措施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