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农”问题引发粮食安全危机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指出:“中国经济要出问题,可能就出在农业上。”又说:“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农业上如果有一个曲折,三、五年转不过来。”还告戒说:“要避免过几年又进口上千万吨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江泽民主席1996年就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将大大改变农业高度分散...  相似文献   

3.
重新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我国农业连续几年丰收,包括粮食在内的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较为充裕,库存大幅度增加,价格逐年下降,因此,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入了买方市场,粮食已经十分富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中国农业已经过关,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丰收,粮食多了,但并不等于农业基础已十分牢固了,要注意防止忽视农业的倾向,农业如果出现反复,整个经济工作就会陷入被动。”朱Rong基同志也强调:“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尤其是在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更要防止忽视,放松农业的倾向。”在当前形势下,中央强调要避免出现忽视农业的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回顾历史,我国的农业滑坡往往是在丰收后忽视和放松农业所致,现实也说明了这一点,200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918亿斤,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的减产,一些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出现下降,导致一些地方已经脱贫的因此而返贫,由此看来,农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虽然是个第问题,但在新形势下,却有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先行产品。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曾反复强调指出:“中国粮食可以养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能够养活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防止和纠正轻视农业的倾向”。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把粮食当作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当作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这说明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解决粮食生产问题,首先要解决粮食价格问题,粮食价格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具有举…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有些人忽视抓粮食生产,甚至对过去抓粮食生产的同志冷嘲热讽,讥之为“粮食书记”、“粮食县长”、“粮食乡长”,认为这些同志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缺乏市场意识等等。 我们要问,发展市场经济与抓粮食生产有何矛盾?粮食生产不发展,就谈不上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农业经济的发展,城市所需的农副产品从何而来?又怎么能有市场经济的繁荣?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说过:“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人们不会忘记,我国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有多少人因吃不饱而患浮肿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粮食生产上了几个新台阶。无粮不稳,无粮则乱。当“粮食书记”、“粮食县长”、“粮食乡长”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粮食紧缺还是粮食过剩的国家?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市场格局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如果以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农产品供需状况作判断依据,我们很难对上述问题做明确的答复。因为农业的增长一直在周期性波动中实现,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也极不稳定。1984年我国粮食丰收,同时出现了“卖粮难”,但半年之后又出现粮食抢购风,一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粮食生产数据表明,我国粮食短缺时代已结束,中国人民已经实现“吃粮自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一些挑战:长期以来,粮食的供给与需求一直是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这种“紧平衡”的趋势越来越严重;粮食生产的结构有待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亟待提高,种业“卡脖子”问题依然在一些领域存在;耕地红线需要守住,耕地质量有待提升。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等初级产品供给,如何在挑战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警惕新的“粮食大战”俞能宏“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给粮食生产带来了重大转机,产区和销区都在大办农业,狠抓粮食,粮食生产形势十分喜人。但如果认真分析粮食的流通过程,就会发现,粮食问题潜忧仍在,不容乐观。而在诸多影响粮食顺畅流通的因素中,当以可能发生的“粮食...  相似文献   

9.
粮食问题,历来是世界经济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党一贯重视的重大问题,早在五十年代毛主席就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把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解决粮食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增产粮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并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连续七年获得丰收。就粮食而言,一九八四年总产量达8,00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增加到800斤,初步解决了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总产9连增,但粮食进口量也在增加,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状态。气候变暖使我国北方作物生长季积温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种植范围扩大,但干旱缺水限制了粮食新增潜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农业有走出国外的趋势,要在国外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在有的地方,可能投入少、见效快,但是距离远、运输难,还受政治、经济、战争和政权更替等不确定因素限制,长久经济效益值得深入研究。在推进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加快在国内挖掘我国粮食生产潜力,首先是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再开垦农业新区,筹建后备粮食战略区,我们要投资把中国的“非洲”——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西北五省的水利条件改善好,就等于再造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我们要控制世界粮食做不到.但要确保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不受别人的控制。不仅要确保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同时必须建立国家和地方多级的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0月上旬,在农业部召开的“中国粮食及农业:前景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上,中方一些专家就如何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以下具体设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上实施“三步走”的方案。即近期“保量放价”.“九五”中期实行“减购放价”,“九五”中后期随着专储制度的完善,逐步实行“只管专储”。“保量放价”关键是要按照合理的粮亿比价制定国家基准的收购价格,且这一价格在一年之内随着供求关系变动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地方可在国家制定的基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一定的比例。“减购放价”的基本涵义是,定购粮只…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他说:“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农业上如果有一个曲析,三、五年转不过来。”粮食问题,特别是粮食的稳定增长问题,在我国历来是令人忧虑困惑的重大难题。 在这个问题上,到目前为止曾产生过两种颇有影响的观点:一种主张国家不断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入手发展粮食生产;另一种主张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三大突出问题。一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力离开农业,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低质化”、“副业化”、“兼业化”日趋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跟不上,农业发展就会出现阶段性萎缩,甚至有倒退危险。二是,随着二三产业的升级换代,农业生产率长期低下的状况更为突出。如任其发展,粮食等生产比较效益会进一步下降,农民种粮的动力会继续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粮食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成为了一个食物和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在日前召开的“面向203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季规研究员所作出的论断,该问题也引起了各国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负责同志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本文仅就粮食主产区应如何理解并落实“保护产区”政策谈些看法。一、正确理解“保护产区”政策首先,要认清“保护产区”不是保护“落后”。粮产区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产区的粮食生产稳定了,全国粮食供应就有了保证。因此,“保护产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积极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发展优质品种,这样才能使粮农增收,提高其种粮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把粮食问题看作生死悠关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尤其是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把它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并强调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国,有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济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始终保持粮食的稳定增长。”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把粮食生产当作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使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在年连持续增长的同时,1996年粮食生产突破了300亿公斤的大关,夺大灾之年的大丰收,成为全国第一的商品粮大省,粮食生产形势令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8.
何忠洲 《中国改革》2003,(12):53-55
“历史的才识我们该吸取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不要再简单的把三农问题说成农业问题,再把农业问题归结为粮食问题。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必须在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大的政策背景下,严格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方针,统筹兼顾,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之干粮食人是再熟悉不过了,2008年的南方冰灾、汶川震灾和北京奥运,演绎了一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世界粮荒,中国不慌”的粮食保供大合唱,让我们对“粮食安全”的真谛认识得更为深刻,更为透彻。即便如此,国人耳中还是传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鸣响的警钟:在粮食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必须瞻前顾后、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20.
一、粮食生产走向市场,不可忽视宏观调控。对待粮食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农业上如果有个曲折,三、五年转不过来。”近几年,对粮食生产的认识和实践出了一些偏差。一是粮食产品与其它产品比价剪刀差拉大,农民种粮效益越来越低,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不少青壮年农民已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