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一,一些重要进程或端口关闭 一些有关网络连接数据参数的重要进程或端口经常受系统或病毒影响而意外关闭.比如,路由器的SNMP进程意外关闭,这时网络管理系统将不能从路南器中采集到任何数据,因此网络管理系统失去了对该路由器的控制,或者线路中断,没有流量.  相似文献   

2.
1.MonNet简介 MonNet网络监测系统是专门为提高Inter net、Intranet和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而开发的 网络信息监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MonNet网 络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的信息流,提供 对多种应用的分析、重组,帮助系统安全员和 主管部门严密掌握关键信息的流向.MonNet网 络监测系统还对入侵网络的"黑客”攻击进行 监测并及时报警,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MonNet 网络监测系统是网络管理员和安全员维护网络 安全运行的有力助手,是保证Intemet、Intranet 和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安全不可缺少的安全工 具.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的风险隐患 (一)道德风险 一是内部人员道德风险.如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口令保密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层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不到位;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审核不严、操作失误等.二是外部人员道德风险.如外部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攻击系统,致使核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非法进入核算系统,破坏数据,造成数据丢失或泄密等.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金融系统应用计算机安全产品和技术的出发点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据统计,目前发生的金融犯罪,大多是内部作案或内外勾结作案.当前防火墙、黑客防范、链路密码机、VPN网络加密机等基于TCP/IP网络防范技术的安全产品,对于防范内部作案或内外勾结作案收效甚微,安全产品和银行安全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相似文献   

5.
1.规范票据查询,建立票据查询网络 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于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查询主要采用电报查询、邮寄查询或实地查询等,一般需3-5天,时效性差,既浪费人力财力,又容易被犯罪分子钻空子.而现在各商业银行均开通系统内电子联行,查询银行承兑汇票迅速方便,因此各商业银行可通过同城票据交换提交当地其他商业银行,再由他行电子联行代查询.为此建议对跨系统查询银行承兑汇票要通过清算系统"先横后直"办理查询,并逐步建立全国票据查询网络,实现票据业务信息咨源共享,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网上银行技术风险是指银行在使用与计算机、网络等IT相关的产品、服务、传递渠道、系统等时,所产生或引发的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或对银行管理的不利因素.其中的IT是指用来存储、接收、传递、处理和恢复银行信息的工具和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各种银行终端设备如ATM、POS(销售点终端)、电话、手机等.  相似文献   

7.
正一、现状随着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业务的开展均依赖于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各单位对网络和业务系统设备的安全运维越来越重视。但目前仍然有许多单位采用现场或远程登录网络和业务系统开展日常运维操作,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共享账户、账户管理复制、运维行为难以有效规范和审计等。(一)多个运维人员共享同一账户由于受到设备、操作系统或业务系统的限制,系统管理员账户只能设置一个,因此不同系统管理员只能共享同一账户来管理业务系统。一旦发生安全运维事故,  相似文献   

8.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保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人民银行随着无纸化办公系统、支付系统、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各大重要系统的不断推广.而网上窃密、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与日俱增,对金融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的超网络研究进行了述评.超网络乃是高于而又超于现存网络的网络,被认为存在于制造网络、信息网络和知识网络等相交织的复杂系统之中.根据复杂网络的特征和定义、文章对已有的基于变分不等式和超图的超网络分析方法作了介绍,并对今后的发展与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金融科技工作由20世纪80年代单机处理发展到今天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核心业务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管理分析系统(MIS)、电子邮件系统、公文传输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和城市金融网络系统等进行科学整合,形成了一个复合型的网络金融计算机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央行工作中的普遍应用,业务处理与行政运行对其均有着须臾难离的倚重,科技部门及时跟进的技术支持愈显重要.但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央行的科技人员在对某一新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进行安装升级、维护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新系统或软件不熟悉,在没有测试用机的情况下直接在生产用机或备用机上进行操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往往会造成重复无效的工作,严重的甚至得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进行数据恢复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2013,(7):11-11
美国国会在总统奥巴马3月26日签署的减支法案中加入网络间谍新审查流程,禁止航空航天局、司法部和商务部购买中国IT系统——除非联邦执法官员酋肯。这项240页的开支法案规定.有关机构考虑购买IT系统时须向执法机关咨询“网络间谍或破坏’风险,必须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由中国拥有、主导或资助的一个或多个实体生产、制造或组装相关的任何风险”。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建设,集中代收付系统已经初具规模。集中代收付网络上承载或运行着集中代收付、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核心应用,与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相联接,同时出于对社会提供服务需要,集中代收付网络也与互联网相联接。伴随着集中代收付业务的发展,集中代收付系统的各项应用系统已在生产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集中代收付系统所依赖网络的日益复杂化,可能要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局域网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有的网络因为设计的原因或维护不当,有时会发生一些故障,使正常的办公或业务不能进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所以,懂得如何诊断及排除网络故障,是非常重要的。一、局域网布线系统的故障诊断布线系统是整个网络运行的基础,在整个网络系统中,生命周期最长。一个好的布线系统不但能充分发挥网络设备的性能,而且能方便网络系统的管理,为网络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布线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将陷入瘫痪状态,因此,布线系统的故障诊断非常重要。1.双绞线布线系统的故障…  相似文献   

15.
支付系统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国内国际民生.支付系统建设需要顺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呼唤,运用新思维推进、创新支付系统运维工作.网络思维作为一种交互性的思维方式,是指导支付系统建设及发展的哲学智慧.网络思维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特征,本文从网络思维的特征出发,通过系统性、发展性、开放性、创新性四个视角,探讨了支付系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网络思维对支付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网络借贷交易规模和平台数量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借贷机构难以得到传统银行同等待遇,网络信贷征信机构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网络借贷征信机构数据积累过少. 为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提升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等对网络信贷平台的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互联网征信机构与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共享,加大征信产品开发力度,为互联网征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电视会议是利用电视和通信网召开会议的一种通信方式。在召开电视会议时,处于两地或多个不同地点的与会代表,既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又能看到对方的形象,同时还能看到对方会议室的场景,以及在会议中展示的实物、图片、报表、文件等。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因此,电视会议系统正进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一、系统的组成 目前,电视会议系统的传送网络都是利用现有的电信网络(如数字微波、数字光纤或卫星等数字通信信道)或计算机网络。例如,电视会议信号可以在 PCM数字信道或 DDN网络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在计算机系统应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实时性强的业务系统,其数据要求在网络上进行不间断传输,对网络的可靠性和不间断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前网络设备为冷备份,网络线路未实现动态热备时,一台网络设备如出现故障要手工更换上冷备设备,网络很难保持高可靠性和不间断性.  相似文献   

19.
ISO8583交换信息规范作为银行的金融业务基于两个或多个应用系统的网络间金融交易电子信息交换标准,设计了一个保证不同应用系统的网络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界面规范。在信息可以转换成能够进行应用系统的网络间交换的界面格式这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投资与合作》2014,(11):227-227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很多的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网站.但是目前的教学网站中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喜好提供个性化推荐方面比较薄弱.本文尝试在网络学习系统中引入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对协同过滤算法的工作原理,以以网络学习平台中作业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为例,分析其实现方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以期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满意的个性化的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