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重点讨论了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从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提出,"内部人"控制的成因及在当前企业转制时期"内部人"控制的种种具体表现,最后提出了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尽快规范改制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经营者业务活动的监督;建立名符其实的经营者劳动力市场,只有这样,才可能将这一现象限制在最小影响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一、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现状分析 近10来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企业中也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3.
由"陈同海案"引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思考,文章主要围绕"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主要表现、原因的分析,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由于薄弱的"内部控制"和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和会计信息的扭曲.本文通过分析"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的不同涵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指出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根本在于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5.
"内部人控制"一直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自从1994年日本经济学家在青木昌彦提出此概念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本文主要对"内部人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关于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上个世纪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有过一阵子颇为热闹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形成了这样一种“主流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它有损于股东的长远利益,也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内部人控制”情形应当努力去避免。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内部人控制”并不等于“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所谓“内部人控制”的许多案例,就不存在损害股东和企业长期利益的问题。不过,这种看法,也首先认同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存在的事实。也就是说,“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企业“内部人控制”有没有这一点上,既有的理论观点是没有分歧的。由此来看,“内部人控制”是种真实可信的存在,它当然可以也应当成为理论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这一概念是由青木昌彦教授(Masahiki Aoki)在研究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企业状况时提出的.因此,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就决定这概念具有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转轨国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化转变,"内部人控制"也呈现了新的特点:管理者与"守门人"相勾结的内部人控制形式则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讲,内部人控制企业,也并不像有人所断言的那样,直接能无条件地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讨论这样三个问题:(1)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表现和实质;(3)内部人控制问题在当前环境下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玉荣 《价值工程》2004,23(6):120-121
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存在着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不利于企业配置要素效率的提高。本文仅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就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1.
从公司治理结构谈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荣 《价值工程》2004,23(9):120-121
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存在着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不利于企业配置要素效率的提高.本文仅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就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2.
“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征。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导致国有企业经济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超产权论模型出发,强调了产权激励和竞争激励共同作用于企业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竞争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试图在运行机制上全面描述内部人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由"陈同海案"引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思考,文章主要围绕"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主要表现、原因的分析,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内部人控制财务的正负效应分析 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理财是利是弊,应一分为二来看待. 一方面,实践表明,与我国改革前相比,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的活力已明显增强,这是经济转轨中出现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积极的一面.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企业理财借助于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由于信息问题和激励问题,它的运作成本要大大高于市场机制,而且会产生财务运作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企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人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企存在“内部人控制”和如何控制“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本文综述了我国多名学者的看法和观点,最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并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尤其是在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明显的企业,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障碍。本文对此提出综台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及其负面效应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现代企业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企业"内部人"的监控模式,以指导当前我国的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 ,大多企业逐渐建立了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施展手脚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范围的“经理革命”证明 ,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对促进企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然而这一结构日益暴露出“代理成本”问题。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存在委托和代理关系 ,而这种由代理关系产生的股东或公司债券人与公司董事、经理之间的利害冲突衍生了“代理问题”。代理成本过高和“内部人控制”制度紧密相连。所谓内部人 ,是指企业内部掌握了企业监控权的经理人。随着“经理革命”的影响 ,企业资产所有者不再经营企业的运…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董事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或控制企业在营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而且独立董事的监督与平衡已被国外现代企业确立为一个良好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MBO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即"管理层收购".由于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被国外企业广泛采用.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上市公司实施MBO存在诸如"管理层没有正常融资渠道"、"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内部人控制现象"等问题而暂时被管理部门叫停.在这种背景下,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