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经济下的我国消费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莹 《中国市场》2012,(18):37-3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生态破坏、气候变暖以及资源与能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低碳消费成为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我国消费者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宋洪杰 《商》2013,(17):217-217
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总结和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与电子商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受到大规模破坏,在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一个重大问题的今天,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本质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的焦点.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人类生活方式,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打响,这对我国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因其不需要大建设、大空间等高消耗,正成为人们实施低碳经济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芳 《中国市场》2014,(40):24-2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显得愈加严重,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较为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全球将焦点都放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而现代物流属于碳排放的大户,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更需要倡导低碳经济。本文首先对倡导低碳物流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其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低碳视角下如何发展现代物流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推动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城市化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触及到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我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耗方面都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也处于低端位置。我国应建立一种政府、市场、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居民)三方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加快制定国家战略和法制保障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建立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6.
姜帆 《中国市场》2012,(26):10-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生态破坏、气候变暖以及资源与能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低碳消费成为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因此,从低碳经济下研究我国生产商低碳策略不仅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关系到我国生产商在世界上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我国生产商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生产商低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现行财税制度对发展低碳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宠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11-112
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暖和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巨大的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要求我们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我国现有的财税制度存在与低碳经济发展相悖之处,使得财税政策不能充分发挥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和效应。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两方面分析了现行财税政策对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影响,希望对政府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对现有财税制度进行改革,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污染环境和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换来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因此统一的经济发展方案很难进行推广。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天气变暖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被认定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地位,它保证我国经济与环境达到双赢的目的。我国低碳经济的区域性发展措施有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归入区域管理评价体系,根据区域的经济状况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各地方优化的财税制度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大国责任的举措,也是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的一大契机.在此关键时期,政策体系的构建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为今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暖,实现各国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途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对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文章指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这既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对将出现的一些不利条件应该迎难而上,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技术体系、消费模式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高碳"向"低碳"社会的转变跨越.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迅速变暖的趋势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的可替代性的再生能源.而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低碳技术和制度设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21世纪的繁荣富强.文章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原因及必要性,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已迫在眉捷。通过分析我国环境现状,阐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结合低碳绿在国外的应用,担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已迫在眉捷。通过分析我国环境现状,阐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结合低碳绿在国外的应用,担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全世界碳排放过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都已经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我国也在积极谋求低碳发展之路.房地产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好房地产业的碳排放量,这不仅要有政府政策上支持还要努力发展绿色、低碳己建筑的新技术.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地产也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生产中向环境排放大量的碳元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质量。面对全球变暖,全球推行经济的低碳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减缓全球变暖速度。下面本文将从电力企业着手,对低碳经济下电力会计管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对资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这种以资源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由于全球变暖现象的不断加重,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在低碳经济的约束下,我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潜在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世界人口的增多,全球气候的变暖,环境的污染,能源与资源的紧缺等,在各种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回避,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国际物流作为低碳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在低碳经济情况下提高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实力,确保我国国际物流业在低碳经济情况下的持续快速发展,当务之急是了解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问题,从各个方面去查找和发现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和安排。建设低碳国家成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的发展导向和战略安排。目前我国低碳经济处于紧迫性,但是低碳经济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情势,从政策的角度下研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代表着世界各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应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国际社会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更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低碳经济对于我国以非可再生资源消耗为主的传统经济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首先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自身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并揭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