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为理论基础,来实证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存款余额对GDP的贡献苏北大于苏中和苏南;贷款余额对GDP的贡献顺序为苏南、苏中、苏北;投资对GDP的贡献苏南大于苏北。  相似文献   

2.
利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为江苏省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6~2009年1875个县(市)的数据,以金融相关比率为衡量指标,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不存在收敛性,但呈现出β绝对收敛的特征,即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潜在发展速度更快,而农村金融发展相对领先地区潜在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分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呈现以上特征的原因在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大环境和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倾斜.目前应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立互补有序、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体系,有效缩短地区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储蓄动员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以及投资投向率为主要指标对江苏省2012年48个县域的金融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江苏省县域金融效率整体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县域金融效率依次降低。江苏省应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健全完善竞争性县域金融市场以及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北县域地区应该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在健全完善竞争性县域金融市场方面适当放宽某些县域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适度放松对县域金融市场的监管;在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可以从优化宏观经济环境、行政环境、司法环境以及信用环境等方面着手,为县域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为发展中大国,外资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对我国包括城镇化发展在内的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外资大省江苏省特有的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特征,以苏南苏中苏北的1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外资区域转移、集聚和城镇化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不同层次地区城镇化增长中水平贡献和迁移贡献的分解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FDI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部存在外资区域转移的现象,FDI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苏南、苏中、苏北外商投资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外资促进了江苏省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江苏省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大省,但FDI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布极不均衡。本文采用Panel Data分析方法,选取20022012年江苏省各地区历史统计数据,分别建立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Panel Data模型,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程度。并对三大地区利用FDI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江苏省各地区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2016,(10)
江苏省虽经济较发达但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本文以江苏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流动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流动对苏南和苏中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上升趋势,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缩小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除了1997-1999期间存在δ收敛趋势外,其余时期均存在δ发散、存在比较明显的绝对β-发散、俱乐部收敛特征。其影响因素在于地区之间服务业相互作用及地区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伟  何莉 《财贸经济》2006,(9):31-36
本文利用收敛σ、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理论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总体而言,1978-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β收敛但不存在σ收敛,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各地区发展基础的不同.最后,本文对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时代热议话题,关注碳排放的环保和效益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碳绩效评价体系、分析江苏省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地区碳绩效的状况的课题。通过数值分析苏北、苏中及苏南地区的碳绩效情况,利用平衡计分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最终建立碳绩效评价的定性、定量体系,并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经济收敛理论的基础上,对安徽省1991-2011年区域经济的收敛性进行β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该阶段不存在β绝对收敛,但是引入工业化、市场化和地区虚拟变量后,该省呈现β条件收敛。另外,该地区在被分为三大区域后,除了皖中以外,皖南和皖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俱乐部收敛。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缩小省域经济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14)
本文采用STIRPAT模型对比分析了2007-2012年间影响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强度是影响苏南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影响程度依次减弱;2苏中地区能源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3对苏北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城镇化水平、能源强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04年江苏社会与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板块的比较分析以及13个省辖市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对2002年至2004年江苏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做了纵向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7)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备受关注。本文就江苏省的开放型经济入手,首先介绍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在对开放型经济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就江苏省内部13市以及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进行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就其发展中存在的差距问题提出一点建议,以期促进江苏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彬 《商场现代化》2008,(6):247-248
本文采用聚集指数方法对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从江苏省和三大区域两个层次来进行考察,江苏省总体上的趋势是在空间上聚集程度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不均匀,而苏中、苏南、苏北三大区域的聚集指数也反映了这点,而经济发展好的区域苏南聚集的程度更是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苏北。用空间局部自相关进行分析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产业集群发展态势非常好,极少出现产业集群发展的"低洼地"情况。镇江、扬州、南通产业集群相对于上述地区发展缓慢,本身产业集群水平处于刚刚起步。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泰州产业集群发展在江苏省处于落后地区,很多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低洼地"的状况,这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远柱 《商场现代化》2007,(31):313-3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各区域间的关联度逐步弱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仍在继续拉大,从而造成了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转换受阻、梯度推移乏力,导致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协调,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实施空间结构优化。文章从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途径和引导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数学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以及成因.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  相似文献   

19.
程小芳 《商业科技》2008,(21):223-223
本文通过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数学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以及成因.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  相似文献   

20.
刘远柱 《商场现代化》2007,(11S):313-3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各区域间的关联度逐步弱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仍在继续拉大、从而造成了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转换受阻、梯度推够乏力,导致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协调,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实施空间结构优化。文章从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途径和引导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