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出现以后,人性假设的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学习型组织理论完整地提出了对人新的理解的问题,其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以新的“学习人”的假设为中心。“学习人”假设认为,在现代组织中人应该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我超越、完善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团队学习都是新人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幸福人假设——人性假设理论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人假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人性的本质问题,认为传统人性理论的实质其实都是幸福人假设。幸福人假设正在颠覆着传统的人性理论,也颠覆着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传统理解。本文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的终极目标,到底是财富最大化,还是幸福最大化?同时帮助决策者们更准确地把握人性,真正地做到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对于客观、全面认识人性假设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管理活动中体现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该文对中国传统人性的四种理论和西方人性假设的五种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当代人性假设发展的趋势,对今后研究“人性”假设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标人”的人性假设与成就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蕾 《商业研究》2001,(4):42-44
人性假设和激励问题是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不少专家曾相继提出过多种人性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样的激励理论。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有关专家从现代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共同角度重新思考人性问题,提出了“目标人”的人性假设。目标对个体行为有激发力量,个体心理目标的实现能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成就激励通过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互内化,使员工成就事业的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利用员工实现目标的成就感,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人本特质及其当下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的主体性日益凸现,人本主义思想在管理领域结出了丰硕之果。即企业文化理论的勃兴。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强调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人本性特征奠基于新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在企业价值观中得到充分体现,并通过文化管理模式得以有效实施。深入研究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根本特征,掌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希泉 《商业时代》2008,(14):108-109
公司战略性慈善行为是非市场战略中的一种子战略,从人性观对公司战略性慈善行为进行理论透视,可以发现战略性慈善所基于的人性基础发生了经济人假设向社会人假设及道德人假设的嬗变,但在现阶段,我国对战略性公司慈善行为的理解还不能完全脱离技术经济理性,企业脱离了现实的利益计算和对未来收益的常理策划,公司慈善将成为无水之源.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4,(2)
我们的世界有太多灾难和痛苦,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化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被不断地异化着。异化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扭曲和抹杀,是片面地强调和发展某一方面,而忽略和压制了其他方面造成的一种人性的失衡。异化或者过分强调人性中主体性的一面;或者过分强调社会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在对传统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人性假设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综合高级管理人员这类特殊群体的特征,对其人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据此得出高管人性"综合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人所特有的,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全部属性的综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管理是为人服务,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怎样认识人性就成为管理的基本前提。人性假设是管理的理论基础,即管理理论的建构和方法的设计,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为基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组织中的管理本质上是对人性的管理.本文在对西方近代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由于这些人性假设理论没有从人性的终极之善思考而使管理始终未能走出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新的人性假设观点,并提出了企业组织幸福管理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李惠娜 《商》2014,(52):301-301
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中西方对人性的特征和构成要素有不同的认识,人性教育的发展决定了其对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人的社会性发展和人的个体性发展,这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管理理论与人性假设的对应发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坤  刘思峰 《商业研究》2004,(19):66-68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在管理理论的范畴内讨论人性问题,不能离开人所处的社会、经济实际。因此探讨管理理论各发展阶段的客观情况,可以发现管理领域的人性假设是一个实践的、历史的范畴。运用这种观点进行管理工作要对特定的工作、特定的人,运用恰当的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张悦 《现代商业》2014,(24):186-187
在考虑人性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明白将人置于环境考虑的前提。这一环境前提,既包括自然环境,同时也包括人文环境在内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对于"人性假设"的探索才得以成立,也只有这样,这一假设才具有探索的意义。在了解前人对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并逐渐提出适应当时环境的人性假设理论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矛盾人"理念。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新经济人"假说的局限性在于人性抽象、环境抽象和主体抽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人"假设。  相似文献   

15.
员工激励机制问题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笔者回顾了管理学人性假设的历史,分析了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员工激励机制设计同样应以人性假设为基础,管理者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6.
一、从主体间性看待主体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又被译为“交互主体性”、“主体际性”、“主观际性”、“主体通性”和“共主体性”等,是指人作为主体在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中与他者的相关性和关联性。它包含着多重的主体间关系: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类(人类整体)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没有明确使用“主体间性”、“互主体性”概念,但对主体间的交往关系进行了科学的阐述。马克思的异化学说,通过异化劳动阐述的“人与人相异化”,揭示了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体间的关系,“自由人联合体”所要扬弃的也就是此种“人与人相异化”的关系,所要建立的社会,也就是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创造的“真实共同体”。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我们科学理解人们的“主体间性”问题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1]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达到相互认知、理解和互惠。主体间性关系的确立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物质资料和语言符号,并在一定的目标和规则框架内生成...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各种类型的从业人员从招工、录用、培训、使用、升迁、薪酬、调动及退休的全过程的管理。本文高度概括了人性假设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地位,分析了人性假设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第一公设的原因和人性的特征,并针对其中的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期最终实现组织的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18.
罗孝高 《商场现代化》2007,(31):266-267
知识型员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基于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的独有特征,提出一种新的人性假设——"价值人"假设,即企业组织中知识型员工是工具价值与自我价值二维存在的统一体。在"价值人"的人性假设条件下,基本的管理理念是实施价值管理,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向"引导—激励"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李辉 《江苏商论》2004,(6):90-91
管理思想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和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上,因而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该以人性假设为前提。本文剖析了我国的人性观,结合基于人性假设管理模式选择流程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罗孝高 《商场现代化》2007,(11S):266-267
知识型员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基于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的独有特征,提出一种新的人性假设——“价值人”假设,即企业组织中知识型员工是工具价值与自我价值二维存在的统一体。在“价值人”的人性假设条件下,基本的管理理念是实施价值管理,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命令一控制”型向“引导一激励”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