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贸组织框架下我国的补贴与反补贴问题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出口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将会很快把反补贴法适用于我国。本文在阐述外国对我国的反补贴形势和我国补贴与反补贴的立法与实践及其与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差距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肉鸡产品反补贴案法律规则适用情况的分析,发现这是我国商务部借鉴美国上游补贴规则的理论和实践,首次运用上游补贴规则进行补贴利益传递分析并做出肯定性裁决的案件。尽管在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上游补贴规则的情况下,我国商务部的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重大的法律瑕疵,但也表明了我国亟需制定上游补贴规则的紧迫现实。为此,现阶段我国的上游补贴立法和实践应注意投入产品所接受补贴的性质、上游补贴的保护对象、上游补贴的地域性限制及审慎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国肉鸡产品反补贴案法律规则适用情况的分析,发现这是我国商务部借鉴美国上游补贴规则的理论和实践,首次运用上游补贴规则进行补贴利益传递分析并做出肯定性裁决的案件。尽管在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上游补贴规则的情况下,我国商务部的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重大的法律瑕疵,但也表明了我国亟需制定上游补贴规则的紧迫现实。为此,现阶段我国的上游补贴立法和实践应注意投入产品所接受补贴的性质、上游补贴的保护对象、上游补贴的地域性限制及审慎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外对华反补贴现状及中国补贴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华反补贴已经呈现出案件数量快速增长、双反同时进行、反补贴税率高等显著特点。文章通过对国外对华反补贴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现行补贴政策中哪些是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措施,通过分析指出我国现行补贴政策中既有与WTO规则相一致的内容,也存在某些仍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的措施。针对不同情况,我国应当对现有补贴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以期减缓对华反补贴案件和多边补贴争端案件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美铜版纸反补贴案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商务部对"铜版纸案"作出征收反补贴税的终裁,改变了美国坚持了23年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法的贸易政策。"美国对华铜版纸案"启示我们,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法的大门已经彻底打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对我国现行的补贴政策、税收和银行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并运用WTO的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沈毅 《大经贸》2002,(5):89-90
与反倾销相比较,人们对补贴和反补贴的认识不深,重视也不够.然而,越来越多的反补贴案件和反倾销案件一并提起的趋势值得关注.例如在2000年的16起反补贴案件中就有11起是与反倾销案件一并发起调查.这意味着,如果对补贴和反补贴问题没有充分准备,将来企业可能会在国际上遭遇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双重诉讼.  相似文献   

7.
反补贴是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允许进口成员方依法采取的三种贸易救济措施之一。虽然从案件数量、涉案金额看反补贴案件大大少于反倾销案件,但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别是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它贸易救济措施。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我国一直以来没有遭受国外反补贴指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世贸成员完全或部分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反补贴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加拿大连续发起三起对华反补贴案就是最好的证明。反补贴案件主要针对政府补贴政策,应诉主体是涉案国政府,应对工作与反倾销案件有很大区别。从这三起案件的应对工作情况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反补贴则成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贸易伙伴遏制我国的又一手段。对发达国家的反补贴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进行研究和比较,一方面有助于健全与完善我国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掌握这些国家的反补贴规则,以应对其发起的反补贴调查。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摒弃以往的补贴惯例,学习按国际规则办事,研究发达国家的反补贴法,借鉴其经验,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
制裁特向性补贴--辨析《补贴与反补贴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公平贸易措施实施制裁不仅局限于倾销进口的产品,也适用于受到补贴的进口产品.通过补贴方式,以较低的价格向其它国家输出产品,并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重大损害,也是不公平贸易的一种方式.反倾销和反补贴程序基本上相同,但反倾销案件被经常性地提起,而反补贴案件则较少.以欧盟为例,从1979年到1995年,有12起反补贴案件,其中8起征收了反倾销税.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搜集外国提供的补贴资料比搜集国外市场价格更加困难.不仅如此,也由于补贴是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各国只有在存在补贴的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采取反补贴行动,否则可能引起报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反补贴法中的专向性标准及其适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向性标准是美国反补贴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起到筛选反补贴对象的过滤器作用,也是其对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最大的贡献之一。该标准经历从法律专向性到法律专向性和事实专向性相结合的双重认定标准阶段。虽然美国反补贴法对法律专向性、法律专向性的例外和事实专向性标准都明确规定了认定标准或条件,但由于一些关键术语缺乏明确定义,调查机关在适用上还是具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必然要遵守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反补贴予以规范,这必然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此,笔者提出了完善我国反补贴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WTO法律框架中的补贴制度对我国税收优惠政策有很大影响。美国对我国提起的反补贴调查也有很多涉及到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对WTO法律框架下的补贴的阐述为切入点,对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在相关调查中的应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完善我国补贴与反补贴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补贴与反补贴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世界贸易组织对反补贴制度作了详尽的规定,而我国作为已入世十年的贸易组织缔约国,在补贴与反补贴法律制度的制定、实施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国内外补贴与反补贴制度的起源及现状,为我国对外贸易迎接新的挑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外贸公司(Foreign Sales Corporations)所得税补贴案是近年来反补贴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案例,本文从该案着手,剖析了 WTO 的反补贴机制对成员国税收主权的制约,并分析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应进行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即将加入 WTO,我国的市场开放度将大大提高,国内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在这一新形势下,反补贴作为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手段,应受到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我国反补贴立法及其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差距,以及我国在反补贴问题上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反补贴与反倾销相似,同样存在价格比较及其基准的确定问题。文章通过考察美国的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实践,试图揭示其对华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的原则和方法。虽然美国反补贴法不同于反倾销法,未对"非市场经济"作特殊规定,但调查当局在反补贴立法和以往对市场经济国家实践的基础上,通过2006年以来的一系列对华案件,基本形成了一套基于外部基准的价格比较方法,用于度量中国政府向涉案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和要素(包括资金、土地)的补贴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美国商务部就源自中国的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案的基本案情,并就美国商务部的初步裁定做了归纳。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和企业一方面要坚持认为美国反补贴法不适用中国;另一方面要对该案中认定补贴的法律点进行反驳,包括对第三替代方选择和数据的选择、反倾销和反补贴并用等问题进行抗辩。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27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中国的户外用烧烤架,做出反倾销及反补贴初裁.认定我国上述产品对加拿大出口,存在倾销和补贴,并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这是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第一起反补贴调查.也是我国出口产品首次被征收高额反补贴税。这一案件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出口产品已经开始面临,国外反补贴调查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安静 《市场论坛》2008,(11):65-67
文章从考察美国对华反补贴的政策出发,通过对补贴与反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并结合美国的补贴与反补贴政策,着重分析了美国对华实施反补贴的内在动因,并就我国应该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明洁 《北方经贸》2008,(2):34-38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新贸易壁垒措施--反补贴调查越来越多,我国面临的反补贴形势日趋严峻.政府应合理调整补贴政策,完善反补贴立法,逐步取消"红灯类"补贴,规避可申诉补贴的红灯性,充分利用不可申诉补贴,广泛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企业应对反补贴调查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转变低价营销策略,采取交叉补贴战略,尽快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抵制国外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