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谊 《发展》2007,(12):10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质量是以升学率来衡量的。这种评价强化了教育与社会的适应性,强化了“应试教育”生存的社会价值,掩盖了教育的诸多弊端,扭曲了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造成“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种假象。为了适应这一“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在不断地督导强化,学校则疲于奔命,不惜代价地追求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也仅局限于学生的分数,致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题目越做越多,  相似文献   

2.
需要是行为的根源。本文对大学生不合理需要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四个方面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双耀 《中国西部》2012,(30):114-115
据北京晚报报道:从2011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范围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会商的重点学生其中就包括思想偏激类学生。对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制度的出台,引起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我们先且不说偏激是怎么界定的?由谁来界定,老师还是学生?也不说什么是思想偏激?是对北大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不同意见还是其他?我们知道,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曾经是北大的思想旗帜,真不敢想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还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吗?  相似文献   

4.
鞠勤 《中国西部》2013,(27):116-117
在教育的长河里浸润已有好多个年头了,回顾我的教育人生,我有过失望,有过怀念,有过感谢.经过这许多年的教育之路,面对现代教育改革中风生水起的万象,我觉得,需要静静思考教育的现状. 近日我参加了一个较大范围内的观摩学习,每到一处,耳目便被那歌舞升平的教学活动所充塞.说是观摩学习,其实是一些讲解和热闹的活动,丝毫没有一点教学的实况.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各方面的需要,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文章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经济需要的论述,对作为经济范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人的经济需要作了分析与考察,概括出了人的经济需要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认为人的需要既是人发展的出发点,又是人发展的归宿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必须认真研究人的需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其满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秉康 《宁波通讯》2008,(12):54-5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强调教育均衡发展,便是在追求教育平衡和社会公平这一目标。在努力追求社会和谐,在教育转型的今天,教育人要懂得在教育天平的两端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从教育的宏观到微观,笔者以为下述几方面的平衡问题应该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从教二十余年,感觉到的只有一个字——累,没有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和教育的幸福,甚至有一种越教越不想教的冲动,越教越不会教的茫然,这是为什么呢?虽然数年前就有了这种想法,就有了累的感觉,但始终不得其解。静下心来思考,从事教育工作这么些年不是自己事业不成功,也不是自己懒惰,更不是自己思想落后,而是觉得现行  相似文献   

8.
祝玉峰  赵茂林 《特区经济》2006,213(10):286-287
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我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战略模型的构建要动态地调整为与之对应的从平面型到立体型的转化过程,“教育反贫困”是指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斩断贫困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条,从而实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13,(6):126-126
简介《中国西部》是专注报道国家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国唯一主流媒体。是持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标志的大型期刊。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2004,(8):26-34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清华人一直谱写着一曲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之歌。如今,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甚至每一个角落,在各行各业,在当代的每一段历史上,都可以发现清华人的身影。在祖国的大西北,这块比较贫瘠的土地上,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清华人留下来一个又一个的足迹,为中国西部大开发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据了解,目前在西安工作的清华人少说也有上千人,他们的身影伫立在每一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需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是有机体为了自我保存更新而进行各种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自然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其中精神需要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文明的发展告诉我们:个人或群体对精神需要的水平,往往是衡量个人或群体文明的重要尺度。需要是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和驱动力。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生产力形成的内在根据,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遵循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要从人的主体需要来科学认识大学生,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引导大学生将廉洁的道德操守内化为自身一种普遍的价值规范,成为内心自觉的意识和信念,从而始终做廉洁文化的传播者,廉洁行为的践行者和社会风气的净化者,以增强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卿海银  小卷 《中国西部》2011,(16):106-109
大学毕业那年,我被分配到乡中学接管初中二年级(3)班,这是全校有名的差班。全班共三十多名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当糟糕,经常干些出格的事,令人头疼。记忆中,徐之强便是其中—个。  相似文献   

14.
胡宏 《中国西部》2012,(27):11-13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教育兴则百业旺,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教育更是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力保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在采入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倾情倾力,真心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引领中国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成都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走在了中国西部甚至全国的前列,这是成都全市上下尊师重教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本期特别刊登中共四川省常委、成都市市委书记黄新初在今年全市教师座谈会上的致辞,希望尊师重教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风尚,让“学有良教”成为整个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自觉方向。  相似文献   

15.
穷困的西部山村,教育是改变困境的关键。只是给钱不是办法,重要的是要解放村民的心灵。一位IT人,作为一名志愿者,不拿工资,放弃升迁的机会,他到西部扶贫,他用自己的行动参与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6.
周百川 《魅力中国》2011,(9):119-119
寄宿制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外的情感需要的教育。要给寄宿制学生父母般的关爱。教师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互动,建立朋友关系,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为了传达这一个道字,老师们摇唇鼓舌,孜孜以求,执着戒尺,表情严肃,所期望的目标不过是代圣贤以立言。之所以想到这些,倒非空穴来风。在最近出版的木心《文学回忆录》中,我们见到了另外一种教育风格,那就是一种平等的眼光,与学生平等沟通,与道平等对话,简言之,可谓为平视的眼光。此书是陈丹青等一众文艺中青年在20多年前留美期间听画家木心先生讲  相似文献   

18.
19.
人的需要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马克思对人的需要的深刻剖析,构成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意蕴深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这一理论有着高度耦合性,在新时代条件下彰显了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从领导力量、保障制度、思维方式、精神世界等多个维度出发,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树立起正确的政府思维和市场思维,持续丰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孟小军 《发展》2006,(5):73-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大面积的、突出的贫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应实现一系列转变,使教育更有力地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