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由于利益驱动,参与了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给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形象和声誉带来严重冲击,影响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融资性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郑虹 《福建金融》2009,(6):46-48
2008年以来,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我国大批中小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融资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骤增,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融资担保行业监管变得更加迫切。本文分析了目前融资担保资金的分布形态、风险隐患、行业管理制度建设及监管现状,并对加强融资担保资金监管、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明  王寄远 《中国外资》2012,(11):9-10,12
融资性担保行业在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完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一方面资本市场呼唤规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出现,另一方面是担保市场乱象丛生,不少担保公司偏离担保主业的盈利模式不利于整个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盈利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深圳担保集团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以期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自身建设与发展和监管机构政策建议两方面,对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予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代偿风险、违规行为风险以及担保债权风险,分析认为行业性质模糊、专业监管缺位、违规手段隐蔽难监管、行业高风险驱动企业违规逐利是风险的主要成因。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保障政府经济政策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不断发生的挤兑风波表明该行业的“井喷式”发展早已埋下了风险隐患,“高息揽储、吸钱放贷”等违规经营和监管体制不健全是全行业风险频现的主要原因.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确保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融资担保监管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与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我国融资担保监管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给金融体系的安全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对我国融资担保监管体系的构建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融资性担保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经历了由人民银行监管、多元监管、省级人民政府监管的阶段,在2010年3月份,部际联席会议颁布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了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督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准备金提取政策的变化、单笔担保额度限制的变化、可投资比例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与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规范经营问题愈显突出,近年不时发生的民间融资案件揭示了重新审视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必要性。本文介绍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基本情况和管理体制,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分析和揭示当前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及其成因机理,在比较借鉴融资性担保运作和监管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的内部控制、风险的转移和分散等机制方面存在重要缺陷,影响到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存续和发展以及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深入分析其原因,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恰恰反映了当前国内法律监管、社会信用环境等各方面存在不足。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健全法律和监管体系、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担保机构的内控和管理等,更好地发挥其征信和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融资担保监管体系的构建:基于博弈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融资担保监管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监管当局与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出两者的策略组合为(监管,合格)。根据模型结论的政策含义,本文提出对融资担保行业监管的五大原则,即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功能监管原则、统一监管原则、防火墙监管原则以及透明度监管原则,并设计了对融资担保行业进行监管的手段,最后提出加强融资担保监管的法律建设、改革融资担保监管架构、加强融资担保与其他金融部门的监管协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山东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创历史新高,银行业机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地方金融组织有序发展;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但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薄弱环节仍然突出,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仍继续向金融业传导,大企业担保圈风险依然严峻,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风险较高,非法集资、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等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发展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华侨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等辅助性金融机构,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国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还存在着机构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相关制度缺位等不足之处。可借鉴台湾地区辅助性金融机构的经验,由国家财政和金融机构捐资,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设立全国性的专项担保基金,分别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过新一轮深化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网点最多、涉农信贷投放最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最紧密、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的农村金融纽带,但其在资本实力、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在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我们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作出稳健性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促进稳健发展和尽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稳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抑制非法融资的蔓延,应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多种形式小额信贷。应区分审慎性监管原则和非审慎监管原则,为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事业部、专业小额信贷银行(包括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专业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项目)等各类组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担保行业的监管体系急需完善,通过分析国外担保行业监管体系的四个特点,再结合我国监管体系中监管主体、监管法律建设、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几个方面的现状,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建设;划分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进行相应监管;实行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健全市场监管;加强担保行业协会建设,发挥担保协会职能,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次贷危机至今,全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始终着眼于防范传统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却忽视了新兴的全球稳定币及其所引发的支付方式变革.全球稳定币诱发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不仅包括因为替代法币支付功能从而加剧金融功能的脆弱性,还包括加深金融结构集中度与金融网络复杂性.同时,全球稳定币给既有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造成监管信息滞后...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功能不完备等摩擦性因素,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与可持续性不强。随着国家对普惠金融的不断重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时代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和金融基础设施等不同角度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和政策剖析得出四点主要结论:一是大型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最大、增速最高;二是农村类金融机构金融覆盖度持续扩大;三是信息不对称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四是要密切关注大型商业银行在普惠领域的风险积聚和商业可持续。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兼顾社会效益和商业可持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提升服务价值、打造差异化特色普惠金融产品等多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Using an integrated model to control for simultaneity, as well as new risk measur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Adapted Exposure CoVaR and Marginal Expected Shortfall (MES), we show that the aggregate systemic risk exposur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vereign debt yields in European countries in an episodic manner, varying positively with the intensity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facing a particular nation. We find evidence of a simultaneous relation between systemic risk exposure and sovereign debt yields. This suggests that models of sovereign debt yields should also include the systemic risk of a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in order to avoid potentially important mis-specification errors. We find evidence that systemic risk of a country'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risk of sovereign governments are inter-related and shocks to these domestic linkages are stronger and longer lasting than international risk spillovers. Thus, the channel in which domestic sovereign debt yields can be affected by another nation's sovereign debt is mostly an indirect one in that shocks to a foreign country's government finances are transmitted to that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which, in turn, can spill over to the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and, ultimately, have a destabilizing effect on the domestic sovereign debt market.  相似文献   

20.
目前,洗钱行为呈上游犯罪高发、可疑交易规模扩大、金融体系被利用的风险增强等趋势。洗钱行为的治理,资金监管是关键,刑法应对是保障。司法认定中,应恪守以下原则:一是洗钱罪的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人;二是上游犯罪分子将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赠与他人,接受人应认定为窝藏毒赃罪;三是洗钱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应从犯罪的构成要件上去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