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步深入发展,随着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其规范性也需要得到更多约束.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以及便于操作等优势,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道德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严密的监管体系来降低这些系统性风险.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宏观审慎监管:定义、工具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全球会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的反思,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当前金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特点和原则,并从资本、风险、杠杆和机制四个方丽总结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工具,指出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原则,并提出了中国下一步应采取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3.
康永亮 《时代金融》2012,(18):140+143-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艳竹 《云南金融》2012,(6X):86-87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界普遍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危机过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产生入手,分析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存在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过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的教训,宏观审慎监管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政策框架方面,都着眼于通过逆周期监管校正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性,从而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韧性。当前理论和实证分析也证明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价值,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等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稳定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敏 《福建金融》2010,(10):33-35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和背景,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概况,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和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深刻反思危机带来的教训,开始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针对本次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缺位问题,理论界普遍提倡加强金融监管,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实践中,各国监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构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特别是对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发展做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国逐步将宏观审慎监管应用到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实践,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在监管工具有效性维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应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大多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政策协调有效性维度,通过简化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模拟分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等多种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政策决策和协调机制方面的缺陷,我国2008年后的各个阶段分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策抵消"或"政策超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本监管角度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回顾金融不稳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指标体系,探讨了指标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发展中国家货币当局应增强金融指标统计的及时性,扩大覆盖面,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其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经过新一轮深化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网点最多、涉农信贷投放最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最紧密、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的农村金融纽带,但其在资本实力、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在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我们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作出稳健性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促进稳健发展和尽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宏观审慎管理的起源、发展及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分析受国际金融危机危害较深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结合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及框架工作流程设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宏观审慎监管:内容与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4.
吴迪  张楚然  侯成琪 《金融研究》2022,505(7):57-75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异质性家庭、异质性厂商和金融机构的DSGE模型,分析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研究不同政策的选择和协调问题。研究发现,首先,由于政策的作用范围不同,不同政策会对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产生不同影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住房需求和信贷供给,但也会抑制消费需求和产出;而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逆周期LTV政策和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政策在应对房价波动导致的金融稳定问题时更加有的放矢。其次,外生冲击的来源会影响政策的选择和协调——当经济波动来源于需求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当经济波动来源于供给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监管当局形成的广泛共识.我国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提出的背景入手,从监管目标、主体、客体机制等角度总结了近期国际上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并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议,包括明确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主体、客体机制以及明确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陈盼 《西南金融》2020,(4):22-33
我国金融业体量庞大且关联复杂,金融治理愈发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各地均在探索建立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监管协调机制,但仍缺乏系统、明确的顶层设计,且面临中央指导不够、基层力量不足、法律规定不明等挑战。本文对国内外的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了梳理,按互动程度深浅将国际上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分为无需互动、有限互动和深度互动三种模式,并按时间和特点将国内央地监管协作机制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现有机制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提出了构建双层监管协作框架、完善金融委地方协调机制、完善法律配套体系等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以来,英、关等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从反思金融创新的过度化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谋求扩大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以实现金融业的稳健,并根据金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对金融产品实施监管的政策措施,对此在欧关等国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与质疑。本文在追踪上述国家关于对金融产品实施监管的最新立法动向并剖析其纷争的基础上提出,尽管现阶段我国金融创新程度尚未对实施金融产品监管提出急迫的要求.然而伴随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对金融创新的要求,监管部门应当对于金融创新中将出现的金融产品监管问题形成前瞻性的思考和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诸多风险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严格监管的经验,对如何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十条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